APP下载

汽车产业头脑风暴

2019-11-12包崇美

世界汽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

包崇美

坚定产业发展信心,六部委传递最新政策动向

燃料电池与纯电动汽车是协同而发展不是替代、《智能汽车发展战略》适时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制定思路……泰达汽车论坛一直是汽车产业政策的重要发布平台,本届论坛有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做权威解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在市场准入环节给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1.营造更优竞争和消费环境:通过企业注册管理、标准化工作、质量认证工作、产业准入、反垄断职能、价格竞争、信用监管等领域,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多便利。营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

2.质量认证供给侧改革是服务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质量认证定位为产品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手段,定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通过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3.提升质量认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汽车企业:质量认证工作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離企业的期待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服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仍有待提高。今后,在质量认证中不断改进,取消一部分零部件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在市场准入环节,给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

1.电动化、智能化重构汽车产业: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一百多年的汽车产业正在焕发新生机、构建新生态,经历新变局。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深刻改变汽车传统的生产形态、技术架构、制造过程和服务方式,也必将重构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

2.淘汰落后企业和产品,提高产能利用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淘汰落后企业和产品,使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用改革办法释放汽车活力,促进汽车普及、升级和消费。

3.尽快突破电池、电控、芯片等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梳理技术瓶颈,聚焦重点任务清单,培育引进企业和企业联合体,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和产业协同体系,提升产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统筹运用好各种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在新型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彰显核心竞争力。

4.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做好政策、规划衔接,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系统。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燃料电池和纯电动互补、共赢

1.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形势更复杂,竞争更激烈:从全球看,随着汽车电动化成为全球的统一行动,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均已推出电动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有些国家甚至照搬中国的补贴政策。部分国家甚至提出要在未来10~20年开始禁售燃油车,跨国企业也提出全面电动化的战略规划。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加速提升产品的质量性能,抓紧在品牌建设上下工夫。

2.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与传统燃油汽车媲美,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一定的差距。车用控制芯片、电机控制器等一些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有供应链断裂的可能。

3.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目前,新能源汽车平均3.3辆车一个桩,确实有进步,但是与需求相比,一方面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的平均利用率又相对较低。行业盈利水平差,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充电的便利性、快速性、智能性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4. FCEV与BEV是互补、共赢的发展关系:10年前,我国看准了发展方向,抓住战略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0年来始终坚持纯电驱动战略不动摇,集中发展纯电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形成了今年良好的发展局面。燃料电池技术,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有各自适合应用场景,未来与纯电动汽车关系是互补,共存,而不是替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总体思路

1.降低石油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从全球看,能源环境的约束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据有关机构统计,汽车已成为石油资源最大的消费领域,预计2035年汽车领域石油的消耗量占比仍将超过40%。制定实施更加严苛的排放法规,引导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第一点是坚守。中国汽车企业尽管面临当下的困难,但这是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更是一个成熟的汽车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企业只经历过成长,没有经历过挫折,我认为不可能走得长、走得远、走得好。因此,中国汽车产业作为整车厂来说必须面对这种变化,来坚守。第二点是专注。在迎接汽车产业严冬时,最好的“棉被”就是专注。在产品、技术创新、核心领域当中去专注,把一些异想天开的东西砍一砍,聚焦在核心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强。第三点就是创变。新时期的汽车产业,无论是消费层面还是生产层面,以及技术层面都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个时候要用产品、技术领域的创新变化来适应,迎接挑战。”

未来

“在红旗领域当中,8月份我们突破了月销1万辆,今年的目标是10万辆。同时,我们也基本上明确了红旗明年销量要超过20万辆,实现翻倍增长的目标。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会坚持初心,专注于汽车产业的核心,着力于打造产品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出一汽和红旗的贡献。”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市场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

残酷

“从目前来看,合资品牌在中国工厂的投入回报率整体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合资产品在国内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国内汽车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从国外企业的发展来看,日本和韩国汽车销量首次负增长到销量恢复用了4~5年的时间,而且逐步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中国也将经历这样一个时期。”

谋变

“打造产品新动能,关键还是技术提升,品质性能、驾驶操控、设计美学……每一个打动消费者眼球的点都需要回归技术本身。当今时代,产业调整和新能源、智能网联并行,汽车技术更新很快,唯有创新才能打造新产品、新动能。在发展方向上,我们实行双轮驱动战略,开启了新能源化之路和智能网联之路,北汽牵头建设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上个月投资20个亿的新能源中心正式使用,技术创新就要常抓不懈。”

未来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共识,到2024年之后纯电动的成本将和燃油车平价,同时‘十四五期间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随着5G应用的开发将迎来实质性突破。当今汽车领域最大的变革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关键发展,汽车新技术的竞争整装待发,行业加速调整,技术不断突破,在这个黎明前的转折点,唯有广泛合作才能开拓新未来。”

华晨汽车董事长阎秉哲:开放合作才是出路

残酷

“汽车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拉动作用之大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在共享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新理念的驱动下,产品竞争已经从单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技术环境和消费环境下,任何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如果离开了开放合作,必将是寸步难行。”

谋变

“开放合作是产业发展趋势,也是华晨集团的必然选择。中国汽车产业从诞生到现在,是通过开放合作不断发展壮大的,这里面有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许多备受诟病的教训,值得中国汽车界深刻总结。华晨集团也是沿着开放合作的路径走过来的,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与日本丰田成功合作,通过引进产品技术和经营生产管理理念,自身进行消化和再创新,使得金杯这个品牌成为了备受国民青睐的新型客车知名品牌。同时,华晨集团又是第一个引进高端品牌的车企,从本世纪初开始,我们保持着与宝马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华晨与雷诺在高端电动车的合作上也将填补中国市场的缺口,正在陆续得到收获。去年10月份,华晨与宝马签约,宝马将购买华晨25%的股份,同时承诺把更多更好的车型移植到中国研发和生产,大力推进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引进更多的供应商来到中国实现聚集发展。双方的合作期也将由原来的2028年延续到2041年。我们共同把合资企业这个蛋糕做大,使中方股份分红收益不会因股权的变化减少,我们相信这是一個共赢的范例。”

未来

“面对汽车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在巩固和深化与宝马、雷诺合作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德、日等海外发达国家进行布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也借助与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开发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面对智能制造的新趋势,华晨集团也将致力于打造先进高效的自动化工厂,促进汽车智能制造与智能汽车双向并行,将全面引入宝马的零缺陷管理等国际管理方法和标准,品质控制方面达到国际水平。未来,华晨集团将把专心致志造好经济适用车作为华晨集团的定位,我们将聚焦主业,专心致志做好汽车制造。”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中国品牌抗风险能力较弱

残酷

“近两年大家都深刻感受到这种车市寒冬带来的压力。今年上半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降低了11.4%,业内呈现出放血求生存的切身之痛。同样,中国品牌的市占率也在不断地下降,降低了3.9个百分点,说明一旦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的时候,中国品牌表现得更加惨烈。抗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较弱,产品力、品牌力以及基础技术等都有待加强。我们认为,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或者是新的造车势力,只要未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都将会被淘汰。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单一车型的销量与合资品牌比差距也是比较大的。2019年1—7月,前10名的中国品牌单一车型的平均销量为2.6万辆,合资品牌是5万辆,这还是在中国的市场。如果放眼全球,这一差距更加巨大。”

谋变

“中国品牌的传统观念大家都知道,多生孩子好打仗,靠产品的数量换取销量的规模,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这个路走不通了,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产品的迭代加快,因此如何构建平台化,打造经典或者是爆款的产品,提升单一产品的盈利效益,这将是中国品牌未来面临的新挑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品牌享受着产业高速发展增长带来的红利,以很小的投入快速成长起来,但是在技术、模式、体系等领域,我们的积累是严重不够的。在产业转型的竞争中,过往的红利已经失去了,再加上新四化催生出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中国品牌不得不加大投入,自建核心能力。”

未来

“在2017年,长安汽车实施了第三次创业,就是我们创新创业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定认为只有聚焦四新,加速转型、合作开放方能突破困局。作为汽车企业,核心焦点应该是产品本身,必须要充分迎合用户当前日精日新的诉求,我们要用新时代赋予的新能力打造这个基础,助力增长。研发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更是长安汽车赖以生存的支柱,长安汽车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之中,‘十一五到现在已经投入9万亿元,研发实力位居之一。长安汽车抓紧时代趋势,今年4月长安汽车总投资43亿的全球研发中心正式使用,开启了协同的4.0时代,将大数据分析作为基础,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用户大数据与产品的开发流程深度融合,来精准指导产品研发,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李少:合资、自主两条腿同时走路

残酷

“实施合资合作,为我国汽车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价廉的汽车产品,替代了进口汽车,催生了大批汽车品牌。不过,合资企业其技术、产品主要依靠外方伙伴,中方的话语权是有限的,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高效的方式是要合资合作和自主创新齐头并进,两条腿同时走路。既不能完全依赖引进来,也不能够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创新。”

谋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品牌的基础,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宗旨,盈利是硬道理。广汽始终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始终把质量效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揽一切经营工作。二是坚持合资合作不动摇,合资合作是广汽比重最大的事业板块,我们要坚持扩大开放、谋求供应,全力推进合资合作的转型和升级。”

未来

“我们决心以全球化格局持续推动自主品牌加快发展。一是提高研发水平,实施平台化和模块化,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效力。二是增强产品力,打造若干民心车型,实现销量和利润稳定增长。三是强化供应链布局,打造具有广汽特色的产品开发体系,生产管理体系,采购体系和营销体系。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广汽新能源与广汽乘用车在产品、品牌、制造、人才等方面的协调效应。五是加强共享化布局,逐步扩大服务区域,向移动出行供应商转型。”

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谋新求变成为当务之急

残酷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一百多年来的深刻变革,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甚至负增长,中国汽车品牌不但要面临传统燃油汽车升级、追赶的压力,还要面临长期挑战,产品、技术、品牌升级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巨大资源投入矛盾凸显,江淮汽车的发展也深受影响,谋新求变成为当务之急。”

谋变

“2016年,江淮汽車发布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战略方向。在新能源业务上,坚持技术创新,历经13年迭代研发打造的全新第八代技术、第三代产品,更是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智能网联、客户体验上迎来全线升级。与此同时,和德国大众成立江淮大众合资企业,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全新平台。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国内先进的纯电动制造基地,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配套设施的合作与共建。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瞄准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整体低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将是自主品牌重要的机遇。”

未来

“谋新求变是为了整装再出发,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勇立潮头,未来江淮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致力于为全球客户制造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网联舒适的产品,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创新与开放合作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打造成为有效益、有技术、有质量、有特色、有规模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

承载着产业繁荣的梦想,泰达汽车论坛连续成功举办15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高端品牌盛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泰达汽车论坛传递出的政策动向、管理思想、实践真知,将不断汇聚成推动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不竭动力。

扬帆再起航,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空前广阔的发展舞台,在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泰达汽车论坛仍将继续发挥凝聚社会各界精英共商汽车产业发展大计、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与全行业携手,共同探索汽车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3D 打印汽车等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