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多鳞铲颌鱼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2019-11-12屈国胜蔡正旺黄勇刘强李志安罗彬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生境

屈国胜 蔡正旺 黄勇 刘强 李志安 罗彬

摘要:秦巴山区多鳞铲颌鱼主要分布在汉水水系的中上游高海拔水域,对秦巴山区多鳞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的生境、分布区、生物学特性、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安康地區各主要河流建有大量水利工程及拦河坝,已建小水电站86座(含2座已废弃),在建11座,规划待建42座,建有拦河坝及水库72座。多鳞铲颌鱼属冷水性、杂食性鱼类,性别比接近1∶1,分批产卵。紫阳、平利、镇坪、宁陕等县多鳞铲颌鱼分布较多。紫阳县任河干流及其支流中的麻柳河、盘厢河、朱溪河、绕溪河等水域内该种群属优势种群,镇坪县南江河、岚河支流正阳河也有分布,而白河县白石河、冷水河,旬阳县,汉滨区分布较少。人类破坏、生境破碎化、生境退化和污染、过度利用是多鳞铲颌鱼濒危的主要原因,可采取原地保护、迁地保护、宣传教育、加强渔政执法、加强研究等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种群数量,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多鳞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繁殖特性;调查;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8-009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8.02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and prot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Varicorhinus macrolepis in Qinba Mountain area

QU Guo-sheng1,CAI Zheng-wang1,HUANG Yong1,LIU Qiang1,LI Zhi-an2,LUO Bin3

(1.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Shaanxi,China;2.Fishery Bureau of Ankang,Ankang 725000,Shaanxi,China;

3.Zhenping Tianyuan Ecological Breeding Co.,Ltd.,Zhenping 725601,Shaanxi,China)

Abstract: V. macrolepi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abitat, distribution rang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V. macrolepis in Qinba Mountain Area.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 large number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barrages have been built on major rivers in Ankang area, 86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s have been built (including 2 abandoned ones), 11 are under construction, and 42 are planned to be built, including 72 barrages and reservoirs. V. macrolepis is a cold water, omnivorous fish, the sex ratio is close to 1∶1, batch spawning.In Ziyang, Pingli, Zhenping, Ningshan and other counties, there are more distribution of V. macrolepis. The population of V. macrolepis in Ren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in Ziyang county is dominant in Maju River, Panxiang River, Zhuxi River and Raoxi River, in Zhenping county Nanjiang River and Lanhe tributaries Zhengyang River,they are also distributed, while Baishi River and Lengshui river of Baihe county, Xunyang county and Hanbin county,they are less distributed. V. macrolepis endangered main reasons,human destruction, habitat fragmentation, habitat degradation and pollution, and excessive use. We can take steps to protect them, such as in situ protection, ex situ prote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 fishery law enforcement, strengthen research. We hope these measures will protect and restore the population of V. macrolepis for sustainable use.

Key words: Varicorhinus macrolepis; germplasm resource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多鱗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是秦巴山区一种名贵的淡水鱼类,属鲤科鲃亚科突吻鱼属[1]。多鳞铲颌鱼已被列为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淡水鱼类之一。2004年多鳞铲颌鱼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013年农业部第六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中批准安康市紫阳县任河多鳞铲颌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多鳞铲颌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价值[2,3]。近年来,北京、山东、湖北、陕西等地陆续开展了人工繁殖技术研究[4-7],以期更好地保护该珍稀鱼类资源、合理开发其商业价值。

多鳞铲颌鱼是陕南安康地区名贵土著鱼类之一,安康市把多鳞铲颌鱼列为大力发展的名贵地方鱼类品种之一,有必要对秦巴山区多鳞铲颌鱼资源现状、生境、分布、生物学特性、繁殖特性等进行深入了解,更好地对多鳞铲颌鱼进行保护、人工养殖及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  多鳞铲颌鱼种质资源调查

1.1  调查地点

选择安康市1区9县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表1)。安康市1区9县多鳞铲颌鱼分布的主要河流是汉江一级支流(子午河、饶峰河、池河、富水河、木子河、任河、汝河、洞河、大道河、蒿坪河、石转河、岚河、吉河、月河、黄洋河、神滩河、坝河、旬河、仙河、冷水河、白石河、堵河等)水域。

1.2  调查时间

2015—2017年4月至11月对主要河流开展调查。

1.3  调查方法

每个县选取2~3条二级河流作为调查点。将现有分布区及历史分布区相结合进行分析,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4  调查内容

调查秦巴山区安康市1区9县主要河流的生境、多鳞铲颌鱼的分布及数量、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生态学特点、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等。调查工程建设及人类活动对多鳞铲颌鱼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调查

2.1.1  调查河流及生境  根据表2可以看出,安康地区各主要河流有已建小水电站86座(含2座已废弃),在建11座,规划待建42座,建有拦河坝及水库72座。

2.1.2  主要分布区域及数量  通过对秦巴山区陕南安康市1区9县资源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多鳞铲颌鱼主要分布在紫阳、平利、镇坪、宁陕等县,且主要分布在汉江支流:①紫阳县任河干流及其支流中的麻柳河、盘厢河、朱溪河、绕溪河等水域内该种群属优势种群;②岚河支流的正阳河有少量分布,镇坪县南江河有分布;③白河县白石河、冷水河,旬阳县,汉滨区分布较少。

2.1.3  生物学特性  多鳞铲颌鱼体长,稍侧扁。头短,吻短而钝圆,吻长等于眼后头长,下颌边缘具坚硬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宽,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背鳍无硬刺,背鳍刺软,外缘稍内凹。尾柄细长,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近。腹鳍起点位于背鳍第2根分支鳍条下方,末尾不达肛门,腹鳍基部外侧各有2个大的胶鳞。肛门紧接臀鳍起点。鳔2室,后室细长,约为前室的2.5倍。腹腔膜灰白色,鳞片较小。体背青灰色,腹部灰白。

秦巴山区多鳞铲颌鱼主要分布在汉水水系的中上游高海拔水域,该区域均为山区,地势较为陡峭,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河底为砾石及砂石,河道中常有岩石裂缝及溶洞等微生态环境。多鳞铲颌鱼栖息在溶洞中较多,水流微急的清澈冷水河道中也有发现,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为其提供了发育条件。

多鳞铲颌鱼属冷水性鱼类,秋后越冬水温3.0 ℃以上,夏季生活水温一般不超过28.0 ℃,生长及繁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8.0~24.0 ℃。喜在溶洞或者石缝中生活,4月出洞,多集中于午夜集群而出。越冬期从11月初到第二年4月上旬,越冬时间约6个月。

多鳞铲颌鱼为杂食性鱼类。野生环境下以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及附着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无脊椎动物主要为摇蚊幼虫、石蚕幼虫、蜉蝣幼虫等,主要摄食藻类为硅藻、水绵、绿苔等。取食时下颌猛铲食物,食物断裂或脱落后,将身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

2.1.4  繁殖特性  多鳞铲颌鱼性别比接近1∶1,自然环境下多鳞铲颌鱼生殖季节在4月下旬至7月,繁殖水温17.0~26.0 ℃,最适18.0~24.0 ℃。怀卵量为0.5万~1.0万粒,多在夜间产卵,6~7 d孵化出膜。产卵场分布于溶洞或河床底质为岩层、砾石的河道中。产卵场一般在水流平缓的细小砾石或砂底产卵,产黏性卵于石头上。多鳞铲颌鱼属于分批产卵的鱼类,5月上旬已有产卵活动。其他地方,如远离主流的岸边石下、轻微洄水处等,多鳞铲颌鱼也在此处产卵。一个产卵期中能多次产卵,一般延续2个月。

2.2  致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2.2.1  致危原因

1)人类破坏。由于人类交通工具、捕鱼工具的更新与升级,人类活动范围和捕鱼区域不断扩大,活动愈加频繁。炸鱼、毒鱼、电鱼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过量捕鱼可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使得大鱼、小鱼同时死亡,导致极短时间内多鳞铲颌鱼种群数量急剧缩小,灭绝速度加快甚至野外灭绝。

2)生境破碎化。多鳞铲颌鱼原有生境遭到破坏,主要是铁路、公路、高速路、拦河坝、电站等分割了原有生境。修建高速公路,在河道打桩、立柱、挖沙,改变了河道,改变了鱼类的生境,生境破坏相当严重。山区建筑小水电站、修筑水库改变河流的流量、水质,甚至许多河道处于无水状态,沙石裸露,水生生物失去了水生生活的环境,直接威胁多鳞铲颌鱼的生存繁衍[8]。多鳞铲颌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拦河坝及电站的建立使其生存空间大大缩小,阻断长距离洄游通道,减少了觅食空间,降低了土著鱼类的觅食能力,生境破碎化甚至使其丧失了生存空间。

3)生境退化和污染。多鳞铲颌鱼的生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微妙的环境退化就是环境污染。工业和人类居住释放的杀虫剂、化学品和污水,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尾气,生活垃圾的排放,矿渣向河流倾倒、修筑公路、建筑房屋泥土河流排放等都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

4)过度利用。人类足迹遍布地球任何一个角落。虽然陕南地区属非工业化区域,是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但许多资源仍被快速获取。捕捞的野生多鳞铲颌鱼主要被食用、餐馆商业应用、养殖场作为种源用。

捕获的多鳞铲颌鱼或自己食用,或在集市上卖给别人或餐馆农家乐等。部分新建养鱼场为弥补种源的不足,也高价收购野生多鳞铲颌鱼种源。地方百姓高强度捕捞,使多鳞铲颌鱼在更加宽广的区域内种群数量急剧减小导致地方物种的减少。虽然获得了短期商业上的较小经济利益,但是失去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2.2  保护对策

1)原地保护。多途径建立国家级或地方级保护区,可以政府行为建立多鳞铲颌鱼种质保护区,也可以鼓励发达国际组织或私人组织建立保护区,鼓励提供经费、人员培训、科学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就地保护珍稀的种质资源。

2)迁地保护。对种群数量较少、不适合野外生长繁育的区域实行迁地保护,建立多鳞铲颌鱼原种场。原种亲鱼培育、苗种繁育,增加种群数量、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迁地保护的种群繁育个体,可周期性放流到原来的分布区,从而增加野外种群数量。

3)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对保护多鳞铲颌鱼进行宣传,同时利用法制宣传日、宪法宣传日等,在多鳞铲颌鱼分布区,宣传人员可走进学校、走进乡镇,向群众大力宣传多鳞铲颌鱼种质现状、保护情况,让群众了解多鳞铲颌鱼的生态及生活习性、繁殖特性等,增强群众对多鳞铲颌鱼等野生渔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有关河流的干、支流区域内制作安装宣传牌、禁渔通告牌等,加强保护意识,提高保护效果。

4)加强渔政执法。地方各级政府、渔业局等部门应当加强渔政执法,禁止在保护区及有关水域内炸鱼、电鱼、毒鱼,坚决查处炸鱼、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制定特别保护期,在产卵繁殖期加强巡护及执法力度。

5)加强研究。加强多鳞铲颌鱼保护生物学研究,对影响原地保护的各种因素开展调查,提出对策。对迁地保护工作要攻克饲养、存活和繁殖等有关环节。对人工繁育个体可开展仿生态放流、个体野外生存等研究。

3  结论

秦巴山区陕南安康市大多水系为多鳞铲颌鱼历史分布区,受人为捕获及水利建设的影响,在紫阳、平利、镇坪、宁陕等县多鳞铲颌鱼分布较多。紫阳县任河干流及其支流中的麻柳河、盘厢河、朱溪河、绕溪河等水域内该种群属优势种群,镇坪县南江河、岚河支流正阳河也有分布,而白河县白石河、冷水河,旬阳县,汉滨区分布较少。

秦巴山区水能开发利用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小规模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现已建或在建电站百余座,使多鳞铲颌鱼的生境支离破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为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下,该鱼种群总体资源有下降态势,种质资源已呈濒危,其生存状态令人担忧。

多鳞铲颌鱼野生资源相对匮乏,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等相关部门应多级联动多举措保护稀有多鳞铲颌鱼种群,需重点保护该物种的生存环境、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的繁衍栖息水域。

致谢:感谢安康市水利局刘远峰陪同调查及提供水利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春光.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J].动物学报,1986(3):266-272.

[2] 徐绍刚,王跃智,田照辉,等.多鳞铲颌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水产科技情报,2011,38(5):258-261.

[3] 李正伟,郑曙明.多鳞铲颌鱼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及营养分析[J].饲料工业,2014,35(20):65-68.

[4] 董志翔,通讯员,姜宝泉.名贵野生多鳞铲颌鱼人工繁殖成功[N/OL].科技日报,2011-03-23.

[5] 杨越峰.泰山赤鳞鱼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術[J].中国水产,2006(3):28-29,51.

[6] 谢从新,余来宁,刘  勇,等.神农架多鳞铲颌鱼的生物学资料[J].淡水渔业,1984(3):13-16.

[7] 董武子,王  涛,马  力,等.秦巴山区多鳞白甲鱼人工繁殖试验[J].畜牧兽医杂志,2016,35(3):27-30+35.

[8] 张  刚.池河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研究[J].陕西水利,2016(4):48-49.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生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近16年秦巴山区TRMM降水资料的降尺度研究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我校协办“放飞梦想的翅膀·秦巴山区公益行动”
秦巴山区黑木耳黑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
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