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微课辅助教学 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2019-11-12刘真瑜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辅助教学高效课堂微课

刘真瑜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锻炼他们的思维。

[关键词]高效课堂;微课;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6-0078-02

高效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为保障,构建动态平衡的课堂生态系统,是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和幸福成长的课堂组织形式。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是保障学生的发展,参照点是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容千差万别、教学条件复杂多样的情况下,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视频课程。以微课为载体,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使教学过程的组织得以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应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境,营造和渲染气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1.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境

化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化学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中原电池原理的新课教学时,通过拍摄街头上班高峰期的电动自行车车流以及不同品牌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视频,将其制作成微课,在微课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限制超标电动自行车上牌?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

2.由直观的演示和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利用化学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不可避免要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的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必然会有一部分气体扩散到教室中,不利于师生的健康。而且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不容易看清楚。如果把实验制作成微课视频就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例如,在教学氯气时,教师把氯气与铜、铁,氯气与溴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等反应的实验录制成微课视频,并对其中的化学原理进行讲解,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又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白色沉淀,教师可以把实验中的细微变化部分拍摄出来,利用延时播放功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

3.由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小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化”是一种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故事化微课情境可以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盖斯定律时,其内容晦涩难懂,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故事化微课:两只小老虎去爬山,一只决定徒步爬山,另一只决定从山底坐直行缆车上山,最后都到达山顶。提出问题:不同的途径上山,从山底到山顶的海拔差一样吗?由此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山的高度与山底、山顶的海拔有关,与由山底到达山顶的途径无关。进而使学生联想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二、应用微课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因为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素养培养。而高效课堂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研究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粒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同时构建微粒观,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有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必修2《化学键》的过程中,可以将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离子间再通过离子键形成稳定化合物氯化钠,以及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提前让学生观看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实现了少教多学。

三、应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平台。化学实验是最容易激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搭建探究性实验平台的过程中,应用微课进行实验导学尤为重要。

我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坚持开展以“化学实验操作与评价”为主题的化学校本课程。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开发了一些探究性实验课程。如“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检测顺序探究”“钠在溶液中置换反应规律探究”“氢氧化铝几种制备方式探究”“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等。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选课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实验课前预习工作不好开展。为此,我们在开展化学校本课程之前,提前制作好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根据微课中的实验预习导学提前进行预习、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更有针对性,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中,预习微课中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其中一组实验中两种溶液混合后无白色沉淀产生,另一组实验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学生会由实验现象引发思考:两者有没有发生反应?怎样才会反应?两组实验的溶液浓度大小相同吗?沉淀是什么成分?沉淀生成的原理是什么?接着学生必定会联想到选修4中所学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内容,思考沉淀生成的条件,去查找可能的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经过这一番实验前的准备,在实验正式开展时学生必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看学生的能力增长,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要看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辅助教学高效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多媒体平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