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差异性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9-11-12李庆国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高中化学实践

李庆国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中化学差异性教学,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将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确保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高中化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6-0070-02

孔子教学,向来主张“因材施教”。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教育名言。站在今天的讲台上,作为教师,更应该继承传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实施差异性教学,力将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确保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呢?这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诊断,正视差异,精准预设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上课之前,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学生和课堂有一个大致的猜想、设计和预期,课堂就会出现“满锅烧”的现象。而课前诊断,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将教材、学生和课堂联系起来,对课堂有一个全局性的掌握,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落实差异性教学。

如在教学“原电池”内容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并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寻找课堂讲授的切入口,以设计有条理、有逻辑的课堂流程。学生已有的认知是:电子的定向移动会产生电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与偏移。新知识大多是旧知识的应用与延伸。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再根据三维目标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一节阶梯性课堂。

通过精准预设,让基础差的学生了解新知产生的根源;让基础好的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对原电池进行探究设计。差异性教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二、独立思考,尊重差异,确立认知

差异性教学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故差异性教学可以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建立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都能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摘到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探索中建立自信,有所收获。同时,独立思考,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差异性最好的尊重,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认识去思考、分析和推理,确保学生的自我成长。

如在教学“原电池中电极反应的书写”时,教师根据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了解情况,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堂问题:根据自己对“原电池”的了解,尝试写一下“锌-铜 稀硫酸”电池中的电极反应。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迅速拿出纸和笔尝试书写电极反应;一般的学生从电子得失方面进行考虑,尝试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解答。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大多数找到了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中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相关的解题方法:(1)写原电池的总反应;(2)利用双线桥分析,找出氧化剂与还原剂;(3)写电极反应,氧化剂做正极,还原剂做负极;(4)验证,转移的电子数要守恒;正负极两个电极反应的和等于总反应。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使层次不一的学生能够站在一个基本的起跑线上,实现每个学生认知的自我提升。

独立思考不单单是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依据自身的基础进行分析思考、推理归纳,从而得出或完善或存在欠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教师在后续的讲解、讨论和归纳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合作交流,融合差异,思维互补

只有多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更为全面具体。学生之所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参与者,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如在学习“燃料电池”时,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理解,明白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反应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让学生讨论碱性电解质溶液下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学生甲:总反应为2H2+O2=2H2O;学生乙:对总反应进行双线桥分析可知,氢气失去了电子,则负极反应为H2-2e-=2H+;学生丙:生成的氢离子不能在碱性环境中存在,会与溶液中的氢氧根发生反应,故负极反应应该这样写:H2-2e-+2OH-=2H2O。你一言、我一语,问题一点点展开,又一点点归拢。学生亲身体验了整个知识系统的形成过程,使思维得到完善和修复,构建出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实现共同提高。

四、即时生成,根据差异,正确引领

学生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生成出现。为此,教师在尊重学生意外生成的同时应进行差别性对待,以确保每个学生思考后都能有收获。面对学生的意外生成,教师不必急切地给学生讲解或者提供答案,而应了解学生思维的来龙去脉,进行顺势而导,以帮助学生从质疑走向释疑,最终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电化学防护”时,学生需要理解这样一个化学术语——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中,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利用“问题式引导”“对比式分析”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问题引导: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的原理是什么?它与外接电源阴极保护法有什么区别?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明白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的原理是原电池原理,即一般情况下,活泼的金属电极做负极,这种情况下不活泼的金属电极做正极,自然就被保护了起来。特别是“外接电源阴极保护法”的提出,让学生将其与电解池防护进行对比学习,很快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误区中走出来,拥有清晰明了的思路。

五、变量练习,针对差异,巩固效果

适当的练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面对学生的差异,练习也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能使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要求。教师可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主要参考,为学生建立阶梯式的练习,促进学生自由攀登,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高度。

如在学习了原电池之后,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会有所不同,要想将学生拉到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水平,教師就要进行必要的、反复的练习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提高。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1)镁-铝 稀硫酸;(2)镁-铝 氢氧化钠溶液;(3)铜-铁 稀硫酸;(4)铜-铁 浓硝酸。在这些对比练习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在练习中,学习一般的学生会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反应,细心地写出每一个电极反应;学习较好的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写出电极反应,还能够从中归纳出结论:电极反应不仅与两极金属的活泼性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对比练习,使学生的思维被带动了起来,在差异中找到了共性,最终,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态势,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总之,差异性教学不应一味地追求差异,而要以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态度去对待,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更要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的差异带来教学的差异,差异中探寻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是众多教师永恒的追求。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差异性教学高中化学实践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