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型构建

2019-11-12戎彦珍黄春林杨天开吴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9期
关键词: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型

戎彦珍 黄春林 杨天开 吴超

[摘    要] 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号召,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在分析了城市治理的现状与瓶颈的基础上,构建了“感知—理解—分享”城市治理现代化概念模型,探索以新型智慧城市为路径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9. 072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9- 0167- 02

1      前    言

2015年12月,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并率先在深圳、福州和嘉兴进行试点。2016年,习总书记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都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以创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通过构建智慧城市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2      城市治理的现状与瓶颈

2.1   静态单一的城市感知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意识、城市文明、城市生产与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对于静态单一的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各种“城市病”接踵而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静态单一的城市感知体系是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的表现,也无法适应和满足城市治理现代的要求。

2.2   表面响应的城市理解模式已经不能跟上城市智慧化的建设步伐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空间生产的主体由国家和集体向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转变。在此背景下,仅仅从表象去理解一个城市,往往比较片面且带有主观色彩。如今的城市是立体的城市、数字的城市、全面的城市,如果仅从表面去响应、理解和判断城市治理的现状与瓶颈,其对城市治理水平的评价必然也是不全面的。

2.3   单向被动的城市分享业态已经不能激发各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

政府在城市治理中扮演了“全能政府”的角色,传统的城市治理过多地依赖政府通过发号施令对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化治理。这种“一言堂”的城市治理模式忽视了企业、社会各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也使得各主体很难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因此,单向被动的城市治理模式,会使得分享城市的积极性和意愿受到极大地削弱,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3      基于“感知—理解—分享”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本文提出“感知—理解—分享”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型,探索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的城市感知治理体系,挖掘以新型智慧城市为支撑的城市发展模式,推广以新型智慧城市为载体的城市分享业态,全面推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

3.1   感知城市的新体系

3.1.1   以新型智慧城市促进城市敏捷感知

以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中的宽带网络、感知网络、物联网平台为依托,以社会信息共享采集机制为准绳,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通过宽带网络,让城市居民“随时、随地、随需”都可以与世界相连通,享受移动、高速、泛在、互联的品质生活与精细服务;通过感知物联网络,实现“物物相连”,透过数据搜集、网络传输以及数据运算分析,让信息数据可以主动提供人类更便利的服务;物联网平台作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中间件作为黏合剂连接各种业务相关的异构系统、应用以及数据源,满足重要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赋能。

3.1.2   以新型智慧城市了解城市运行动态

通过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构建全面、开放、动态、共享的基础数据库集合,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施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科学评价,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的需要,为城市运行以及应急决策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能力支撑和应用保障,进一步满足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建设需求。

3.2   理解城市的新模式

3.2.1   以新型智慧城市構建城市大数据中枢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数据资源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创新要素。通过构建城市级的大数据平台,建立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打造城市监测、运行、分析、挖掘的中枢系统,实现城市大数据的监测、分析、挖掘,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3.2.2   以新型智慧城市转变城市管理模式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提高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综合能力,实现智慧、科学、精细的城市治理。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形成城市日常的“信息聚合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重大活動的宣传展示中心”,整合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领域城市运行相关信息资源,全面实现智慧城市运营的综合展示及监控、统一协调及指挥,以此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智慧水平。

3.2.3   以新型智慧城市转变公共供给模式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给公共服务领域的均衡化、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充分规范整合教育、医疗、交通资源,打造均衡化、优质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教育、医疗、交通管理与服务模式,为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全新的发展路径。

3.2.4   以新型智慧城市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为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各产业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智慧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深入国家“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能力和素质,发展信息化新兴产业,形成信息时代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实现创新、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3.2.5   以新型智慧城市转变生态保护模式

随着“互联网+”、新兴技术向产业的延伸,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广将会使公共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产业由褐色向绿色转变,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生活方式也更趋绿色。搭上新型智慧城市的顺风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将形成革命性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物联网、大数据等深度开发应用将带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技术手段智能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3   分享城市的新业态

3.3.1   以新型智慧城市促进城市治理多元互动

智慧治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充分表达社会需求的网络沟通平台,通过政府智慧化的政务服务模式,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实现即时沟通。通过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加强政民互动平台融合发展,拓展政民互动的渠道,吸引公众广纳良言,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运用大数据资源是促进城市治理多元互动分享城市的一个重要路径,充分运用政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大数据、公共资源大数据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元主体通过新颖的APP,及时掌握相关数据信息,进而实现分享城市。

3.3.2   以新型智慧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主体转变

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治理主体的转变,是实现分享城市的重要路径。随着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共享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亟须各级城市治理参与者在服务的升级、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公共资源的深度开发、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提升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共享经济的信用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管模式创新,避免摩擦和冲突;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建设,建立开放、包容、共享的分享经济生态圈;强化信息网络等基础性平台建设,搭建共享经济的交互桥梁。

4      结    论

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提出了“感知—理解—分享”城市治理现代化概念模型,阐述了通过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对城市全面、动态的感知,转变优化传统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模式,鼓励并引导城市的多元化主体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艳华. 基于S0P模型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2,35(11):11-16,74.

[2]吴超,吴毅,罗昊宇. 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179-180.

[3]张小娟,贾海薇,张振刚.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7(10):105-111.

[4]童潇. 智慧城市与城市治理现代化——基于杭州上城区的案例分析[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30(6):66-73.

猜你喜欢

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型
边疆治理现代化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城市政治学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的思考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