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2019-11-12杨书论王建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9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

杨书论 王建兴

[摘    要] 论述了社保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了当前社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强社保管理:一是要加强社保人才的培养;二是要优化组织机构,实行“五险合一”;三是要强化企业、员工的社保意识。

[关键词]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9. 070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9- 0163- 02

1      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证组织目标达成,并同时实现成员发展最大化,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的一系列活动。一般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部分。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其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社会保险有稳定社会生活的功能和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运用得当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因为,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来发挥作用,从而对经济起正面的作用;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三是社保成为社会组织招揽人才的基本条件。现实生活中,社会越发展,社会成员对社保的需求重视程度越高,很多地方都把缴纳社会保险作为强制性保险写入法律法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属于薪酬福利范畴,是指以保险形式运作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因年老、伤病或失业等失去劳动能力和工作机会的劳动者进行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社保管理,一是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分散经济风险,减轻人力资源的负担;二是可激发员工的获得感和主人翁地位,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三是作为薪酬福利的补充,可稳定人才队伍和吸引更多优秀员工加入组织,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1]。

2      当前社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社保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政府公务员队伍中社保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我国从2008年3月才在原国家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基础上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社保保障职能是原劳动部的一部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的人员都是原部委从业公务员。到地方这一级,人员数量不缺,但从事专业的并不多。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缺乏政策法规和专业技能培训,很多工作和职能都在改革探索中。

企业缺乏专业社保管理人才。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保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配备专职管理者,一般由财务或办公室人员兼任,很多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专业知识,观念落后,且精力有限。

2.2   社保机构分散,条块分割不利于提升整体水平[2]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部分,目前各保险经办机构相互独立、存在多重管理现象。大多数地区的经办机构都是根据保险类型而设定,各险种业务相互独立,只少数省市的社会保险业务实现了“五险合一”。在定性、组织、流程以及系统方面均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独立性,而且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它导致了更多的传输环节,分散的信息处理以及无法共享资源,极大限制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社會保险统筹层次低,严重影响着参保对象的跨区域流转和权益维护,给人们异地就业、就医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再有就是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滞后,全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同一的数据平台,阻碍了社保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导致出现异地不能办理,甚至因数据迟滞出现社保待遇被冒领等现象。

社保管理中还存在基金不足、理赔手续烦琐、到款不及时等现象,使得职工对待社保的认识有偏见和误解。近几年来,医疗费用支出占员工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社保中医疗保险保险手续复杂,限制情形多,再加上报销款拖欠到账,使得职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除此之外,失业险、生育险等保险业无法真正解决职工面临的生存压力。

2.3   职工社保意识不强

部分职工观念意识落后,没有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员工必须包含社会保险计划和方案,但实际上一些劳动者对社会保险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仍然固守一些传统的观念,例如:“费用能不缴就不缴”、“养儿才能防老、社会养老不靠谱”、“身体好不用交保险,保险都是骗人的”等。这些思想的束缚使得社保管理工作推行有难度,同时也不利于保护员工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3      提高社保管理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

3.1   加强社保人才的培养

提高社保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于社保工作至关重要。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完善培训体系,提高管理团队的业务水平;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企业单位人才的招聘中,引进、选取、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素质能力强的HR后备人才,在他们正式入职之后,要加强培养培训,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伯乐”,做好企业的社保工作及人力资源管理。

3.2   优化组织机构,实行“五险合一”

“五险合一”是指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五个险种统一登记、统一征缴结算,待遇统一支付、基金统一稽核。实行五险合一并不是取消其他四种保险,而是指在交纳、登记、结算等环节中,减少中间环节,信息向中央集中,服务向社区终端派送,根据“一票制”和“一站式”服务流程的整合,将“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体系整合起来,形成“高度统一、扁平化、规范化、数字化”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体系。设置统一的“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逐步实现经办机构的垂直管理,促进区县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以满足社会保险业务省级统筹直至国家统筹的要求。

构建与新社保体系相适应的信息系统。新社保方案要求各级社会保险信息数据中心应依托网络,开展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多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业务经办、公共服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监测预警、政策评价、基金监督等在内,提高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及时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以及更新和校对和数据更新。

3.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社保意识[3]

强化各级领导对社保工作的重视,以科学的管理观念,树立社会保险是企业发展生命线的人力资源思想。积极宣传社保工作的重要性,普及缴纳社保的意义。企业要积极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即是保护职工合法利益,也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要简化企业的社保管理程序,减小社保管理工作的难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保费用是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员工的生存保障线。因此必须使员工明确社保的意义所在以及缴纳社保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提高企业员工自觉缴费的意识,配合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4      结    语

可以说,没有社会保险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更谈不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企业的社保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同时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提升人们幸福指数,为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婷.社会保险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讨[J].时代金融,2018(35):284,287.

[2]魏传雷,张芝华.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保管理要点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31):89.

[3]李融.加强社保管理 带动人力资源服务工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1):100.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