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1-2017年我国妇幼保健主要统计指标趋势分析

2019-11-12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110022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妇幼保健孕产妇死亡率

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110022)

张 悦 郭海强

妇女儿童健康是衡量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体现国家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2]。妇女和儿童约占我国总人口的2/3,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薄弱,多数偏远地区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在新中国成立后,妇幼保健事业焕然一新,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将妇幼保健工作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孕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等工作,我国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权得到了充分保障。回首70载,中国妇幼保健事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历了从“生存”到“繁荣”和“变革”的不平凡历程,主要妇幼保健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3]。本文根据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运用统计数据阐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情况。

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女性期望寿命逐步延长

孕产妇死亡率指年内每10万名孕产妇的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指从妊娠期至产后42天内,由于任何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

1990-201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图1)。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8/10万,其中,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7.3/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105.9/10万;2017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9.6/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6.6/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21.1/10万。2017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较1990年分别下降了77.9%、64.9%和80.1%。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较少。以前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尤其是在落后的偏远地区,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严重困扰着医护人员和孕产妇。2000年全国产科出血死因别死亡率为20.8/10万,随着妇幼保健工作的逐渐完善,2017年全国产科出血死因别死亡率降至5.7/10万,下降了72.6%。

图1 1990-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3/4,而我国于2014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1.7/10万,较1990年下降了75.6%),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实现此目标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妇幼保健城乡间差距缩小明显,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之比由1990年的1∶2.2降至2017年的1∶1.3。

如表1所示,我国女性期望寿命呈逐步增长趋势。2015年女性期望寿命为79.4岁,较1973年延长了13.1岁。

表1 我国女性期望寿命

儿童死亡率显著降低,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新生儿死亡率指年内新生儿死亡数与活产数之比,新生儿死亡指出生至28天以内死亡人数。婴儿死亡率指年内出生至不满1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年内未满5岁儿童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

199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33.1‰,婴儿死亡率为5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1.0‰;2017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4.5‰、6.8‰和9.1‰,下降幅度分别为86.4%、86.5%和85.1%。

由图2~图4可知,1991-2017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城乡间差距持续缩小。1991年城市新生儿死亡率为12.5‰,农村新生儿死亡率为37.9‰;2017年城市新生儿死亡率和农村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6‰和5.3‰,分别下降了79.2%和86.0%。1991年城乡新生儿死亡率之比为1∶3.0,2017年缩小至1∶2.0。1991年城市婴儿死亡率为17.3‰,农村婴儿死亡率为58.0‰;2017年城市婴儿死亡率和农村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1‰和7.9‰,分别下降了76.3%和86.3%。城乡婴儿死亡率之比由1991年的1∶3.4,降至2017年的1∶1.9。

1991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0.9‰,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1‰;2017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8‰,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9‰,分别较1991年下降了77.0%和84.7%。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之比从1991年的1∶3.4缩至2018年的1∶2.3。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2/3,而中国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1‰,较1991年下降了85.1%),提前了8年。

图2 1991-2017年新生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3 1991-2017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4 1991-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回首70载,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且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与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妇幼保健领域的持续投入、加强妇产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和增强妇幼保健服务公平性、可及性等密不可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妇幼保健机构应当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4]。优化各级妇幼保健服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防治结合,推动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更加均衡;加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感,促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更加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弘扬妇幼保健文化,增强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动力。新时代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将为广大妇女和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妇幼保健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