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兴隆山

2019-11-12姚玉霞

北极光 2019年1期
关键词:栈道东山马路

⊙姚玉霞

说走就走的旅行爽快,如同豪迈的个性。同学几个约好9点半出发到距兰州60公里之外的渝中兴隆山游玩。行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的车辆进入了兴隆山腹地。

兴隆山不愧为旅游景区,迎接游客的第一张笑脸“马路”崭新而笔直。马路两旁特意用鲜红的线条简单地勾勒,宛如礼仪小姐微欠身姿喜迎八方来客。

沟,好深,遥望而去,我们低矮的如同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山,好高,高得与天相接,仿佛天空垂落于山的顶端;山,又好密,密的我们旋转身子才能望到它的缝隙。

欣喜之余,再度仰望。这千年自然景观以它大气的胸怀傲然挺立。它的目光深邃而淡定。都说海可以纳百川,那么山可吸天地之精华吧。不然,它为何如此巍峨与壮观。环视而去,榆中兴隆山逶迤的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宾馆,饭馆,停车场,这里应有尽有,如同一个小城市坐落在山坳中。我们一行除了司机都是女同学,兴奋的劲儿宛如花蝶飞进花丛中,绽开的笑颜堪比花灿烂。

兴隆山,有东山,西山之分。站在山底,我们看不出两山多大的区别。唯一的差别东山更显雄伟,西山略微平缓。寻问了停车场老人后,我们果断地走向东山。东山好点,那位老人这样说。至于如何好点待上山就明了了。

冷风穿越山谷,一地枯叶卷起,翻飞。我们的头发也被吹乱,一时无法适应这突然的袭击。山里比山外的确有点冷。有同学很明智地穿着小棉袄。我穿得有点单薄,好在同学备有多余的衣服。出门在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照让人暖。走向东山是要过云龙桥的。云龙桥修建的很是华丽,彩绘细腻而精致,无一不彰显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云龙桥下溪水潺潺,宛如一方圣地,我自独吟。尘世之外的喧嚣与己无关。而有水的地方,必能润泽人的心灵。山,便也有了灵气。

没来此地之前,总以为这里肯定是攀缘而上的山间小路。没曾想这里已修建起了台阶便道。我们可以拾级而上到达山顶。

此时,正值立冬第二天,整个山貌呈现枯黄,树木料峭光秃,树底下是堆积成堆的枯叶。这萧瑟的景象让人心境微凉。一季繁华过后便是衰败,这是无法避免的残酷。但是在这苍凉之感下,我更深地体会到了一种行走时的从容和淡定。

其他同学也被这高山密林所震撼,但浮现在她们脸上的是游到此处的闲静和喜悦。看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这大自然天然庭院何尝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一路而上有众多的大殿庙宇,可烧香、祭拜,或送点香钱以表心意。我们这一代人对神明心存敬畏,但很少从形式上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只送了点香钱,并没有施礼膜拜。但心灵已跪倒在神灵之下,祈祷国泰民安,人民幸福。

台阶犹如人生,即有平坦之路,又有陡峭之地。好在虽是女流之辈,但都面不改色气不喘。唯独司机这个唯一的男同胞举步维艰,上山困难。很遗憾,在攀登到不到一半时,他只能做在台阶上休息,要我们上之山顶,他在山下等我们回合。

“快看,龙爪松”一同学的叫喊,让我们的目光全部聚焦。在半山腰上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根犹如龙的爪子一样深深地“抓”进泥土之中。树干粗壮,需要两人来环抱。旁边有牌子说明为国家重点保护古木:云杉。那么就是云杉了。可旁边又竖立一木牌:龙爪松。难道又名龙爪松?估计就树根而言吧。对树的种类我不是太熟悉。但在一片枯黄之中鲜亮的绿叶应属长青松了。

仿佛在颓废中看到了亮点,常青松便是我们一路注目的树木了。而令人称奇的是,这样的常青松却是一大片一大片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一个个高而直,宛如昂首站立的护卫。

“这应该是人为栽种的,不然没有那么整齐。”我们猜测着,想象着护林人将这里装扮成如此而付出的艰辛。他们在当初栽种幼苗时,自信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并护山成林。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弯腰起身中那遥想到未来图景时惬意的眼神。多年后的今天,梦境实现,无数游客在赞叹中走过。在默然的遐想中,我的目光撞到了台阶旁的一棵青松上。那青松悬壁而上,得需三四个人才能抱住。这又是哪一粒顽强的种子长成的呢?没有可供支撑的肥沃土壤,也没有可以攀缘而上的枝干,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峭壁,哪颗种子能在寒风苦雨中成长为最为骄傲的参天大树,遥遥领先。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毅力驱使呢?倘若没有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是不会有这一傲人成果的。我敬佩那粒种子。而这一情景在一路中已有许多,这不屈不挠,顽强不息的精神是一脉相承。

我们几个像花蝶一样的女同学依偎着这些树的怀抱留下了灿烂的笑容。

阳光如水洒落,泼向林间。我们快要到达山顶。整齐有序的台阶始终引领着我们的方向。我们毫不畏惧,奋力向前。

“前方是下山的索道。我们向左拐。”大家一并停下脚步,正前方除了下山的索道,旁边有一个自东向西的长长的台阶,估计有两百多米之长,顺着上去可抵达一个大殿,至于什么殿我们也不知,也未敢上去。于是,我们迈向了靠左边的台阶,山顶就在一步之遥。

到达山顶的感觉真好,视野瞬间开阔。天蓝的就像一块明净的蓝宝石。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山下一条蜿蜒的马路直通向山的那边。想必就是我们来此地那条马路的延伸吧。阳光有点热烈地将我们拥在怀中,我们欣喜地又是一阵猛拍。在这山峰之巅,怎不留下快乐的身影呢?而西山也在我们的视野中一览无余。的确东山好点,我想到了山下老人的话。

时间已是中午,我们简单的就餐后又拾级而上。我们到达的只是一个小山顶,前方更高的山顶我们并未攀登,只不过,用餐之后,大家一致喊着上不动了,也是该返回的时候了,都是家有牵绊的女人,得早点回去。但心的不忍让我们决定再上一个小峰顶。那里的枝桠喜迎阳光,台阶小巧诱人。我们缓慢而上。待走完台阶,眼前竟是一个平坦的场地。抬眼去,对面大山松林密集,高大茂盛,好一个气派的松林地带啊!这护林之人何其伟大,能将这原始山林装扮的如此新奇靓丽!

顺着路牌指示,我们看到再向右前方是“太白泉”,向左是“木栈道。”在一女同学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走一下“木栈道”就返回。其实没有去“太白泉”有点遗憾,听说太白泉的水清凉甘甜,是神水,可以治愈疾病。当然我们并不相信。不过喝一口山泉,品尝那份清凉与甘甜也是好的。但也只有下次了。我们踏着石阶继续向上,遥看木栈道是否到了。

有一男游客下来,说木栈道不远,就在前方几米处。又说,爬上1200米的木栈道就可以到达莲花台。但时间尚需一个半小时。莲花台到底是怎样的?仿佛山中得道高人有点神秘。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去莲花台了,走走木栈道感觉一下就可以了。也是都有点疲惫,有点畏惧艰难了。人性中总有软弱的一面,并不是时时都很坚强。

仿佛西北汉子中猛然见到了一个儒雅书生,两旁参天大树将木栈道恰到好处地地谦让出来,静谧安然。如此幽静之地,真适合心灵归放啊!只是我们又是一阵嬉笑着美拍。女人啊,总希望处处留下最美的容颜。

下山,可以从“太白泉”那里的一条小路下去,但我们还是选择了原路返回,那条小路下去到底会怎样,我们不知。选择往往习惯于已熟悉的。有游客陆续上来,看来我们动身还是比较早的。为了消除疲惫,我们唱着快乐的曲子下山。歌声回荡在密林深处,我们切身感受着电视中出现的画面:一个农夫在山间小路歌唱的豪放。我们的快乐也在上来游客的羡慕之中。我们下山的步子轻盈了许多。

将要离开了。一路而下熟悉的景物让我们留恋。这苍凉的大山,待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再看你的巍峨与壮观,看你的雄伟与气势。

男同学在车里等候,一阵戏谑之后我们返回。只是不是按原路,而是向着马路前行,也就是从山顶看见的那条路段方向。穿过谷底,环绕到兴隆山西山的后面就可以到达兰州。尽管兴致高昂,离别的伤感还是让我们将最后一眼定格在这大山深处。

猜你喜欢

栈道东山马路
栈道暮色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人来车往的马路
玻璃栈道,玩的就是心跳
过马路
过马路
栈道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