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赞可夫“剪刀差”理论谈化学师范生培养策略

2019-11-11王淼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师范生化学技能

王淼

赞科夫针对儿童获得知识与一般发展不成正比的现象提出了“剪刀差”理论。将此理论应用于化学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之中,发现化学师范生的几种典型问题,例如语言表达不准确、演示实验不规范、课堂氛围掌控不到位。本文主要就化学师范生出现此问题的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剪刀差”这一名词最早应用于经济市场,是指在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因其在绘制趋势图时形状似一把张开的剪刀而得名。在赞科夫的教学理论中,“剪刀差”以儿童获得知识和其一般发展不成正比的形式出现在儿童教育中。在儿童受教育的进程中,如果儿童获得的知识能够与其发展成正比,将会成为“高分高能”型儿童;反之,就会造成儿童“高分低能”,无法取得与其知识相适应的发展。

新一代的化学师范生正处在“三新”的要求之下——新课改、新教材、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化学教师对此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化学师范生作为未来化学教师的主力,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更应注重自身师范技能的训练与运用,尽可能避免“剪刀差”现象的出现,让所习得的各种师范技能能够物尽其用,最终成为一名卓越的化学教师。

2 化学师范生“剪刀差”现象的具体表现

在化学师范生步入正式的工作岗位之前,教育实习就是师范生“小试牛刀”的最好方式。通过对部分化学师范生进行观察与访谈之后发现,大部分化学师范生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掌握与业务能力不相匹配的状况,即在化学师范生所需的各项从师技能中均会出现“剪刀差”现象。

2.1 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表达能力之间的“剪刀差”

2.1.1 授课过程中的“剪刀差”

语言表达能力是化学师范生顺利进入教师岗位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并且要以一个示范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程度就成为了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是一个成功的示范者的重要因素。

某些化学师范生虽然能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操作,但在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用语并不十分规范。例如在某次教学实习中,一位化学师范生在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演示实验时,向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讲解:“首先我们要用‘秤来称量溶质的质量,接着用烧杯将溶质全部溶于水,等到‘凉透了将它转移到容量瓶里,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然后向容量瓶里加入蒸馏水,待距离刻度线1-2cm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这时要注意视线与刻度线垂直,最后盖上容量瓶的‘盖子,‘来回摇匀。” 这样的描述并不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学习,甚至会让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还不知道仪器的名称。

2.1.2 说课过程中的“剪刀差”

新时代对于化学师范生技能素养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其是否会讲课,而更加注重师范生是否会说课。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养,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大多数师范生能够在说课技能训练上虚心接受学习,针对说课中的几个主要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但是在实际进行说课展示的过程中,往往绝大部分的化学师范生无法完美展示其说课内容。因此,就算师范生掌握设计说课内容的技能,也未必能够呈现出一次符合要求的说课展示,“剪刀差”因此而产生。

2.2 实验技能掌握过程中的“剪刀差”

经笔者调查了解发现,有大部分化学师范生能够在实验设计题中取得相当理想的分数:他们能够写出实验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安全事项;能够规范的写出实验步骤、仪器组装的顺序等;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完成仪器的组装、药品的填装等实验步骤的规范操作。例如在书写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教案时,师范生能够注意仪器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组装顺序并且能够以镜面形式进行组装;能注意固、液药品不同的取用方法;能够对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加以规范;并且能够对实验结束后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的操作顺序加以注意。但是在其进行教学实习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手抖拿不稳仪器;仪器组装顺序出现问题甚至忘记以镜面形式来组装等。虽然师范生具有完备的知识储备,但是却不能以精湛的技术将其展示给学生,这样的对比就造成了“剪刀差”现象的出现。

2.3 课堂氛围掌控过程中的“剪刀差”

化学师范生在进行教学时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控制不好课堂,教育机智不足,应变能力较弱。因此常常会出现师范生在授课时忘记授课内容、语言不流畅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现象。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化学师范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强大,还无法完全做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当化学师范生无法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时,学生对师范生的信任感也就荡然无存,甚至会出现在课堂上起哄的状况,使课堂失控。因此,即使化学师范生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但是无法以一名准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掌控课堂,也是无法进行有效教学的。

3 化学师范生出现“剪刀差”现象的应对策略

化学师范生之所以会出现“剪刀差”现象,追根溯源,除了师范生个人特点有差别之外,在本科学习期间能否良好参与教学技能训练并真正掌握教学技能,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想减少化学师范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剪刀差”现象的出现,就要从改进化学师范生培养方案上入手。为了使化学师范生能够更顺利的适应教育实习,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就要注重教师才能、教师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3.1 化学师范生的才能——技能娴熟、专业过硬

在化学师范生的培养阶段,师范院校应当加强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当多的理论知识之后,如果没有机会进行实地演练,那么这些知识依然只停留在书本表面,师范生只能“纸上谈兵”。教育实践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师范生认识到,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不是通过自己凭空设计教学程序就可以实现的。化学师范生有时会站在高于学生的角度设计自己认为合理的教学程序,划分课时,却并没有意识到要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已有知识状况。例如,在学习“甲烷与氯气的光照反应”一课时,为了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该反应会产生四种不同的产物”,某化学师范生引入了“氯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氢原子的电负性”这一概念向学生讲授。理论上引入电负性的概念确实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问题,但是该师范生却忽视了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未接觸选修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对于电负性的概念以及电负性不同的原子在成键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还不明确,在这时引入这一概念只能在无形中增加教学难度,让学生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甚至还会让学生对“氯气与甲烷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事实产生认知困惑。因此,要提高师范生的业务水平,就要让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知识能够以最好的方式输出给学生,从而减少知识输入与能力输出不匹配的状况。

3.2 化学师范生的观念——摒弃“填鸭”、新课新法

在对化学师范生进行培养时,要向其灌输新理论、新思想在未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化教学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都是在讲台上完成的。受条件所限,一般只有班级前排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大部分学生都只能看到最终的现象。以“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为例,实验过程中Fe2+与OH-结合时会生成白色絮状氢氧化亚铁沉淀,进而迅速被氧化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沉淀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大部分坐在后排的学生都无法准确的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到灰绿色物质的转化过程,教师带着试管巡堂到后排学生的位置时,只能看见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导致学生对于这个实验的真实情况产生质疑。

因此,在师范类院校中增加电化设备和场所就格外重要。使用即时投屏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手机将整个反应过程投屏到多媒体屏幕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观察到整个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体会化学变化过程的奇妙与乐趣。

3.3 化学师范生与学生的关系——师德高尚、仪表儒雅

化学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能否接受到建立师生关系方法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技能训练中,化学师范生要学会充分了解学生。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平等的、有个人特点和才能的个体之后,才能更加热爱和尊重学生。在化学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应该为师范生增加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师范生能够在独立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以用到为学生设计独立活动中。师生之间真实的友爱和教师真正的威信不仅不会削弱课堂纪律,相反的还会更加巩固课堂纪律,师学生更好、更自觉的遵守学校制度。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师范生化学技能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拼技能,享丰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