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英语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综述

2019-11-11胡巍川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长句英语翻译文体

胡巍川

本文选取近十年左右国内关于法律英语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性的梳理与分析。从文体特征以及翻译策略两方面对研究结果加以整理与探究,并进行了归类与深化。通过研究成果的对比,深入研究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为我国法律英语翻译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对我国法律英语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启示性意义。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律法规的翻译日益重要。本文综合近十年左右相关文献,探究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以及翻译策略,展开综述性回顾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法律英语翻译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2 文献的梳理与分析

本文以“法律英语、法律翻译”为关键字进行文献检索,选取了93篇重要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论文篇名、摘要和正文中的相关表达中提取关键字,划分成两个大主题:文体特征和翻译策略。文体特征又分为词汇特点和句法特点。

2.1法律英语文体特征

2.1.1 词汇特点

法律英语的特点首先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在法律英语中存在大量、具有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如:专业术语、古体词语和惯用语等。还有普通文体中经常使用的一般词汇。这些在法律条文翻译中都应努力做到准确性和规范性。张培培(2019)认为法律英语词汇上有四条原则:专业术语词汇的固定性,古代词汇沿用的权威性,法律惯用语表述的严谨性和一般词汇意义的特殊性表达。

2.1.2句法特点

在法律英语中,为了将某一法律问题的相关信息在一句话中充分表达出来,避免歧义,语句结构一般为“长句”(郭旭东 门悦 2017)。通过对大量法律英语资料的研究可知,很多长句中包含着几十或上百个单词,部分长句中还包含一定的修饰、限定性词汇,虽然语句较长,但在含义和逻辑方面的表述是非常清晰的。与一般的短句式结构相比,长句对事件的表达更加严谨,更有利于他人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张培培(2019)认为法律句式通常都具有很多的限定词,导致句式很长,以便达到结构完整性和严密性,这是法律语言最大的特点。需要不断重复使用完全主谓句结构,以体现法律英语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法律文本所要表述的内容完整地体现出来。法律英语文体中的完整长句的使用可以准确界定法律当事人的有关权利和义务,排除被曲解、误解、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句子的状语和定语从句等附加成分非常多,而且常常位于明显的位置对主句意义进行解释、限定或修饰(秦川 2012)。

名词化结构是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一大特点。英语名词结构常常用来代替小句,从而简化语言(陆燕萍 2012)。词语或短语的并列结构是法律文本又一大特点,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相近的词用 and 或or 连接起来并列使用的结构。

由于法律文体讲求客观性,所以在英语句子中会大量地使用被动句。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用以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文吉青 2019)。法律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不仅使得法律英语更加客观权威、准确精密,更能根据需要强调或隐藏动作的主体,扩大了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弹性。

2.2法律英语翻译策略

法律英语篇章特征有如下特征:(一)用词正式、严肃庄重。法律英语中正式词语如专业术语、古体词和外来词的频繁使用,增强了法律文本的历史感和庄严感。(二)句子冗余、晦涩难懂。在句法结构上,法律英语中常使用长句,并且句子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层层叠加,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含糊不清。(三)准确性与模糊性并存。法律英语具有准确性的特点,但模糊性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郭旭东(2017)提出了法律翻译应该注意的四个原则:准确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法律英语的表达特点,针对法律英语中的长句翻译,译者需要对每一个词汇的意思进行反复推敲,并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法律知识,对过长的语句进行拆解表述,保证翻译之后的句子逻辑严谨、释义准确。

熊一蓉(2019)认为翻译员在对法律英语进行翻译,尤其是对法律英语中的长句进行翻译时,必须从其整体结构出发进行翻译,尽量保持其原句结构的完整性,并深入把握句子结构,在保证句子含义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清晰连贯的表达方式将法律条款呈现出来看。与其他语言不同,法律英语不仅具有一般语言的特点,还体现着法律的功能性。在翻译长句时,翻译员可以从主句入手,先理清主从句之间的关系,再根据逻辑关系进行翻译。一般地,一条法律英语规范中常会使用两个或以上的条件状语从句,这在普通英语中是极少出现的。

张明杰(2015)提出了法律术语规范化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加强对语言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熟知,学会省译、转译、换译和补译,跨越文化障碍,采用明确對明确、含混对含混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寻找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采用不对等翻译法和采用释义翻译法。

3 研究问题与展望

3.1研究问题

第一,整体来说,我国对于法律英语各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对于法律翻译方面观点比较类同,缺乏创新性。

第二,重要的观点都比较分散,以经验性总结的形式出现比较多,对某个观点的独立研究比较少。

第三,很多研究都是从理论上进行泛泛而谈,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基于以上问题,可以说我国对法律英语的研究尚且停留在发现阶段。我国认识到法律英语的重要性相对较晚,导致研究选题呈现单一、局限和不足等问题。

3.2研究展望

由于法律英语特殊的文体特征和词汇使用特点,法律英语翻译通常会出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误解原文意思。由于法律英语中的长句式结构过多,翻译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对原文意思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另外,法律英语在表达逻辑和顺序上与中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无法灵活掌握这些区别,就容易出现对原文意思理解不准确的情况。第二,忽略语境。部分法律英语的内容结构相对简单,使用的单词也比较简单,但在一定的语境中,简单的单词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很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善于结合前后语境,对整个句子缺乏斟酌和考虑,望文生义,导致翻译“前言不搭后语”。第三,基础性错误。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基础性错误主要表现为词汇、短语、语态使用不当或者不正确。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英语翻译成果来看,基础性错误比较常见,被相关专家总结为“甲型症状”,这种错误在出版物中也是很常见的(冷卓家 2016)。第四,翻译能力不足。与其他基础性问题相比,法律语言的修养更多地体现在译者能不能在法律英语层面“翻译好”。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译者在从事法律英语翻译时可能无法很好地体会单个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也无法较好地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法律英语结构严谨,一个小错误都可能会导致整个语句出现歧义和严重偏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法律英语的翻译特征以及策略研究,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基础。(2)重视研究方法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多种角度对法律英语进行全方位研究。(3)培养更多“法律+英语”人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化研究。

4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法律翻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从事法律翻译的翻译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基础,还需要了解法律语言的特点,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鲜明且相对复杂,充分明确其语句结构和词汇使用特点是提高法律英语翻译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准确并且规范地传达源语言的法律法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高质量法律翻译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长句英语翻译文体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另类文体巧谋篇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