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媒体的智慧课堂

2019-11-11宁晓水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智慧课堂新媒体

宁晓水

摘 要: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新媒体的教学实践,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移动终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推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终端;创新融合;智慧课堂

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课堂即智慧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互动性、灵活性、精准性.例如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提问,并根据学生的答案同步获得大数据的结果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精准讲解或者对比讲评.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精准推荐优质资源,以及针对学生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最终,实现教师精准地教与学生个性地学.

本节内容取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这节课的重难点是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和DNA复制的过程.为了突破重难点,笔者从新课引入到课堂探究再到巩固练习等多个环节有机地融入了新媒体、新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1 新媒体新技术完善情境引入

想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就要先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调动他的积极性.创设好的导入情境尤为关键.在DNA的复制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陈佩斯父子的微视频引入,视频符合本节课教学背景,加上父子滑稽好笑的语言,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视频结束后,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陈先生父子长的像不像,这体现了什么现象?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利用移动终端系统中的互动-随机方式,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回答,之后作出点评并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以上的这种引入充分发挥了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用学生感兴趣而又与所学内容关系密切的点进行切入.另外,利用移动终端发出的随机提问改变传统的教师点名提问,避免了教师个人习惯产生的定势,保证了对每位同学都做到公平公正.

2 新媒体新技术推进课堂探究

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联合学生共同做个探究实验,按照要求学生用红蓝色短线分别表示DNA的亲子代的链,随着大屏幕同步演示其组合的方式.之后出现疑问:子代的不同颜色的链该怎样组合呢?学生短暂思考后,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发布抢答题.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周围同学的抢答氛围带动整个班级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随之过渡到科学家关于DNA复制的几种推测.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微观的无法直观演示的.引入了新媒体新技术加上多种软件的组合,以上问题可迎刃而解.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经过新技术的加工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有声有色的视频或者图片或者模拟动画演示,大大丰富了课堂探究的方式,改进了教法和学法.

2.1 DNA复制的三种方式

大屏幕图文展示科学家的三种DNA复制的方式,引导学生用两色笔法进行模拟,模拟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将模拟结果拍照上传,教师在大屏幕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位同学的作品面向全班点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在应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通过作业上传,能及時跟踪学生课堂听课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原来的那些偷懒的行为在这种课堂中无所遁形.哪位同学作业完成的快,完成的好,哪位同学没有完成作业等等,在大屏幕上可以随时查看,并有针对性地记录或指导.

2.2 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

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是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教材中使用的证明方法是本册第一章学习过的假说-演绎法.教学中教师采取的策略是先复习再应用.通过教师端发送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到学生的PDA:回顾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写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作答后拍照上传,并利用大屏幕点评.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旧知,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在对比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零距离地感受其他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接下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待学生对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有所了解后,再通过多媒体播放预先准备好的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解说,完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这一知识的内化,达成这一阶段教学目标.

2.3 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怎样进行的,需要什么条件呢?通过多媒体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部分内容.之后,教师播放DNA复制的网络视频,针对视频中的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全班听取个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演示DNA的复制过程的图片,并作出详细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归纳出复制过程和条件.

过程: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合成互补子链,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

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

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充分的将多种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总结的方式达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

3 新媒体新技术优化巩固提升

通过移动终端发送预先设计好的练习到学生的PDA上,学生限时作答后上传.教师通过大屏幕随机选择并对比点评.这种设计改变了以往的全班学生共同面对屏幕来思考问题的大锅烩的场面.例如,好多学生看似在积极思考,实际上由于身处集体中,被关注感并不强烈,参与度打了很大折扣.通过教师终端机将作业发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可以全程监控他们完成的速度和正确率,使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正在被老师单独提问.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了.在接下来的答题详情分析页面,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自己和其他同学在知识点掌握方面的差距,可以具体到每一个题以及差别多少.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教学和学习情况都能及时知晓,以便查缺补漏.另外,习题展现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等,让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手段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会麻木,相反,在接受检测的过程中是满怀期望且充满热情的.

4 新媒体新技术丰富内容总结

新课教学结束后,学生思考、组织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总结.通过屏幕展板同步出现本节重难点内容和相应考点.

5 新媒体新技术优化作业布置

布置弹性作业,通过智慧课堂的班级空间功能发布给学生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三种题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拍照上传,教师可以实时收到反馈,有利于利用课后时间校正后面的教学.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媒体就是利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探索,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不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如何真正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中,努力做到教育公平,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丘市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戴和剧.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6(45):141-142.

[3]陈茂盛.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杨乐.交互设计在移动终端应用中的实施原则[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智慧课堂新媒体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