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1-11张莹张云燕袁坤刘清杜永峰庄小丽

科技资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研

张莹 张云燕 袁坤 刘清 杜永峰 庄小丽

摘  要: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工作的推进,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创新发展和提升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刻不容缓。该文以陕西省13所理工高校为例,从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机构设置、政策和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成果(项目、论文、专著、科研奖励等)产出、科研基地和团队建设5个方面分析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陕西理工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陕西理工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205-03

理工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加强高校自身竞争力和知名度,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以及高校的平衡、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陕西省作为科教大省,有34所公办本科高校,其中理工类院校13所,占38%。近年来,陕西很多理工类高校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出台多项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文社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说,陕西高校在推动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陕西理工高校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是不容忽视。

目前关于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从制度建设、科研评价、人才队伍、科研管理等方面分析探讨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关于陕西省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相关研究则较少。该文从科研管理角度,以陕西省13所公办理工高校为例,从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机构设置、政策和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成果(项目、论文、专著、科技奖励等)产出、人文社科科研基地和團队建设等5个方面分析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1  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逐步发展并设立了独立的人文社科管理机构,制度政策日趋完善,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成果等逐年增长,科研基地和团队日渐发展成熟,可以说在人文社科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繁荣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1 科研管理机构设置

陕西省13所理工高校中目前已单独设立社会科学处或人文社科管理办公室的有10所,占80%。这些机构职能涵盖制定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学校文科重点研究机构、智库建设、研究队伍建设,组织各级各类项目、优秀成果奖的策划、组织申报以及管理工作,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成果推广转化、学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责科研经费财务预决算,人文社科名家推进、各种宣传、编写简报通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统计、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其中大部分理工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机构职能以各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基地和团队管理为主。

1.2 政策和制度建设

陕西省理工高校在人文社科研究发展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尽管日趋完善,但仍有不足。其中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拟订针对人文社科研究发展与管理的专项措施与政策,而是与自然科学科研管理政策与措施一起,或在相关文件中单独就人文社科管理某一方面加以规定,以示区别。

1.3 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投入

近3年,陕西省理工高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人力资源总量基本保持在6500~7000人,每年均有增长,但增幅不大,整体比较稳定。相对陕西高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人力资源总量而言,理工高校人力资源相对薄弱,仅占全省的1/4(见表1)。

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投入连续3年保持在2亿元以上,其中2018年比2017年增长30.4%,对全省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投入的贡献度基本在42%~52%之间,与理工高校数量在全省高校数量中所占比例基本一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投入连续3年居于榜首,理工高校总量的30%左右,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人文社科科研经费增长迅猛,比2017年增长51%,位居全省理工类高校第二名(见图1、图2)。

1.4 科研成果产出

陕西理工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成果产出,除了承担科研项目数连续3年占全省的1/5左右以外,产出著作、论文等成果数量均与其人力资源占比相近。在省部级及以上人文社科成果奖励方面,获奖数量偏少。这说明陕西理工高校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人文社科研究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发展相对落后(见表2、图3)。

1.5 人文社科科研基地和团队建设

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团队作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研究平台,聚集和培养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团队,开展面向应用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管理问题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纵观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基地和团队建设,除了学校自身培育的基地和团队外,主要由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陕西省科技厅以及陕西省教育厅资助扶持。目前,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自2015年起共资助建设3批、21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理工高校占8家;陕西省科技厅自2017年起共资助建设8家软科学研究基地,其中理工高校占5家;陕西省教育厅自2005年起共资助建设69家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理工高校占26家。在以上基地所属理工高校中,以西安交通大学为承担单位的基地数量最多。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立项资助陕西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9个,其中团队建设单位为理工高校的有5个。陕西省教育厅立项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团队较早,资助建设数量最多。

2  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对策

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陕西省理工高校要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视人文社科发展,提升人文社科发展水平刻不容缓。

2.1 进一步完善人文社科相关管理制度与政策,激发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工高校不应局限于自身优势学科,应审视差距,向那些人文社科发展较快、较好的高校学习,进一步完善人文社科相关管理制度,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管理、成果评价与奖励、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制度与政策。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各项指标与要求,避免闭门造车及制定相关制度的主观性,同时注意与自然科学相关管理制度区分开来,避免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人文社科科研成果。最后,应注意管理政策与制度的系统性与动态调整。随着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理工高校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同时保持相对稳定性。

2.2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创造理工科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专家品牌团队,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文社科人才队伍

陕西理工高校人文社科人力资源相对薄弱,所以更应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理工特色优势的人力资源队伍。具体应注重以下3点:(1)根据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和发展方向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能支撑学校理工学科发展和服务专业行业发展的特色人才队伍。(2)创造具有理工科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专家品牌团队,优中选优,着重培养学术专业带头人,形成服务专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专家团队,创建人文社科团队品牌效应。(3)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文社科人才队伍,注重人才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避免队伍建设中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

2.3 重视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培育,创造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平台体系,形成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科研过程来看,由科研成果培育、论文发表、项目申报、成果奖励,到获得科研平台支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发展的循环体系。只有重视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培育,创造有利于成果产出的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平台体系,才能形成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良性循环。科研环境包括公开民主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制度体系、资源共享的人文社科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平台体系包括人文社科研究团队与基地、智库、科研院、社科数据库、网站及实验室等资源共享平台。

2.4 结合学校学科发展打造优秀人文社科研究团队和基地

理工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不能脱离学校的学科建设独辟蹊径,必须在调整优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统合相关学科力量,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培育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或特色学科,构建以学科群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打造优秀人文社科研究团队和基地。

2.5 以理工科特色為基础,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对学校综合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作用

陕西理工高校要以理工科特色为基础,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对学校自然科学以及学校综合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作用。从国内外知名理工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经验来看,不管是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的发展和强大始终不能缺少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撑,作为高校发展的“两条腿”,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理工高校以理工特色为基础,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提升理工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珍.基利安校长时期麻省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及动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5):73-81.

[2] 陕西省教育厅.2016年度陕西高校科学研究统计分析报告[Z].2017.

[3] 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度陕西高校科学研究统计分析报告[Z].2018.

[4] 王宇翔.“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理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8(6):218-220.

[5] 蔡劲松.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高研院建设的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49-51.

猜你喜欢

科研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