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

2019-11-11张玉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圆柱形大数圆柱

张玉萍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对于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基于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笔者对活动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时,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生活中与大数有关的内容,提有关数学问题,收集数据多者为胜。各小组从物业费、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进行汇报,加深了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提出“为什么多数管道都制作成圆柱形状”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圆的面积最大,圆柱形管道的流量大,因此,好多管道、水桶和水缸都制成了圆柱形。疑问、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课能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和社会,把数学学习从习题、书本狭隘的思路上解脱出来,改变不断做题、反复训练的模式,使学生感受生活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

二、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操作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如在设计“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索活动中,我让学生思考:1.两张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请问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2.再拿两张长方形纸,a沿长方形长的中点剪开,再将较长边粘在一起,卷成圓柱形。b沿长方形宽的中点剪开,将较短边粘在一起,卷成圆柱形。请问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学生经历探索操作的过程,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把所学知识弄懂吃透。

三、在调查实践中增进师生交流

活动的内容、空间和方式可以给学生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沟通与表达。我经常组织调查实践活动,来培养与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举办以“我与课外辅导班”“我爱我眼”“白色污染”等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紧跟时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组织学生观察、调查、研究、实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生分工明确,资源共享、荣誉共享,活动过程是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团队意识、发挥团队作用的过程。数学课堂成为数学活动的课堂,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真正爱上数学。

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学习知识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而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的最佳方式,同时又能转化成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小猫钓鱼》时,通过情景设置,教育学生学习、做事不可三心二意;在学习“加减法”《乘车》时,教育孩子坐公交车和乘电梯时要先下后上、尊老爱幼等;在学习“分类”《整理房间》时,引导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习惯等。

总之,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难点问题在故事情境和游戏中迎刃而解。活动策略要多样化,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投入活动,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圆柱形大数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树干为什么要长成圆柱形
弱大数定律分析与研究
决策大数据
圆柱形复合材料螺旋单元成型工艺改进
两个圆柱形
大数和大树
怪味纸人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本期“即学即练”、检测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