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自己,唤醒孩子

2019-11-11王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质陪伴初心

王莉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张文质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坊,第一次听到张老师亲口解读生命化教育,感觉到我生命深处的春天被生命化教育唤醒了。工作坊恰恰在惊蛰节气后举行活动,我们都像是冬眠的虫子,被春雷唤醒。正如张老师所说,家庭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相互的鼓舞。我们做父母的不仅要通过持续学习唤醒自己,更要有唤醒孩子的爱和能力。

唤醒童年

张文质老师说起自己的童年,说起他经常被父亲暴打的童年噩梦,让我回想起自己童年期也有过挨骂的经历。我的军人父亲脾气急躁,虽然对我非常非常地宠爱,但有时也免不了粗暴对待。我的母亲那时候在政府工作,经常要出差、下乡,每周二、五的晚上还要学习。她后来告诉我,有时学习到晚上10点钟才回家,到路口就听到我的哭声穿越好几条巷子传到她耳边,好心疼。这样的经历是不是给我留下了阴影?是不是有时候又复制在我自己的亲子关系中?那么,对童年阴影有了觉知之后应该怎么做?是怨恨原生家庭,还是传递阴影给下一代?都不是。張文质老师用他的柔糯的福州式普通话缓缓地说:“有一些苦是没办法解决的,你告诉他苦的根源,他就会开始淡化这种苦。”

是的,我们无法改变童年经历,更不能去怪罪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去理解父母。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童年,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了解父母的童年去更深层次地了解父母。在了解了父母之后,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就多了一些被读懂的可能,这时候我们的所有委屈、怨恨都化为一种悲悯——对我们自己命运的悲悯,然后是对我们孩子的更深的悲悯与同情。

此刻写下这样的文字,心中释然。郁结的情绪开始流淌,一如坚冰融化成春水。自己的童年被唤醒,然后才能更清晰地看见孩子的童年,看见生命的脆弱、无助,才能回到初心。

唤醒初心

我们对孩子的初心是什么?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只想要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可是后来我们变得贪心,忘了本心。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采访过多次的黄玉峰老师常常说:“教育中人是怎么不见的?”在我们的家里,是不是也常常只见成绩不见人?最近我读成尚荣先生的著作《儿童立场》,他说:“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他认为只有真正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并从儿童身上汲取智慧,真正的教学才会发生。

是的,在家里,只有父母真正地读懂孩子,陪伴才会发生。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陪伴是亲子关系最核心的词汇。亲子关系就需要回归到日常状态。当我们的初心被唤醒,当我们意识到,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那么,美好的陪伴就发生了。

这些年,我带着我的小书《陪伴的力量》到各地给家长作《父母如何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报告时,我常常和家长说:“当你的初心被唤醒,你对孩子的陪伴才有力量,才是有质量的陪伴,才是孩子喜欢、接纳的陪伴。”我劝家长学会欣赏孩子、等待孩子、信任孩子,尤其要学会欣赏孩子。

我认为,要使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有品质、有效果,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吗?如果连欣赏自己的孩子都不会,还谈什么有效陪伴呢?不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你陪伴孩子时就会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就会对孩子时不时地进行批评、指责,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就会受到巨大打击。这样的陪伴,还谈何力量与质量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也做不到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可以讲很多,其中又会牵连到每个人的童年经历。

唤醒希望

张文质老师说:活着就是一种精彩,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教育恰恰是要告诉孩子,即使生命毫无精彩之处,我也要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最为重要的核心是家庭教育要促进一个人更好地发展,按照我们生命化教育的说法,就是成全一个人。

而父母的爱与信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有了这样的领悟,我们对未来的希望被唤醒,孩子也被唤醒!因为孩子就是希望,活着就是希望。孩子每一天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就是精彩的一天。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态与胸怀,每一天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因为父母改变了,所以孩子更自信,更有安全感。张文质老师说得太对了: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我庆幸自己这些年没有做错,没有辜负孩子的美好童年,一直坚持践行自然生长教育,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和节奏。今天,我更加觉得童年美好了,因为生命化教育为我的自然生长教育观增加了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愿更多的家庭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喜悦!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文质陪伴初心
陪伴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不灭的初心(节选)
“陪伴”等十二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陪伴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赋迹赋心说”探源
浅谈儒家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