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11薛宁谢明池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内部控制互联网+

薛宁 谢明池

摘 要:伴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互联网+”的最新指示,互联网技术逐渐开始了与企业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也愈加复杂。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显著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问题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提升,社会大众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互联网+”将生产要素与互联网分配结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对资源的优化整理作用,对信息的捕捉抓取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掌控作用。但同时,企业在“互联网+”实际运用所要面临的情况也更为复杂。本文旨在讨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对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的企业对于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内部控制效率最大化。过去,企业的信息技术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大多采用信息编辑与复核结合的方式,较易出现错误,工作效率较低。在采用了“互联网+”与内部控制结合的方式后,信息的编辑与处理由信息系统编程完成,这将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在信息处理方式改变后,部分企业忽略了电子信息系统可能会出现因格式与实际情况复杂而产生数据错误的情况,没有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安排监督职能的位置,而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工作流程又使得企业往往在控制失效后,损失才得以被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处于有利的位置,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风险系数和漏洞暴露率提高

互联网环境下,市场情况变幻莫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进步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也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双刃剑,要求企业必须重视风险评估,做好风险防控。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更应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规范。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各个控制点以及信息点的建设常被忽视,也因此成为风险系数和漏洞暴露率较高的部分。而当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又会导致管理控制工作常常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信息交流速度提升,内部管理及时做出反应,加强风险评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规避内部控制漏洞暴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当前形势下,想要更好地规避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对待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外部因素,还应该注意内部因素的产生。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现在企业大多将内部监督的工作交给内部审计等稽核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又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形成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管理体系。使得内部监督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内部控制体系中最后一道关卡的作用。在工作内容方面,许多监督人员手中并没有实际权利,企业的监督制度又没有对他们的职责形成制度上的保障,使得工作人员常常存在缩手缩脚,时间滞后等情况,因此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引入,助力了企业的发展,也对企业自身的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实力的基底,首当其冲成为企业发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新的局势也触发了企业人才的抢夺之争,信息化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各个企业人力资源抢夺的重点。但由于当前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落后于社会工作环境的需求,复合型人才成为了稀缺资源,人才缺乏成为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且一些公司由于发展眼光不够长远,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梯队形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在招聘环节落了下風。除了从源头解决外,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注重“互联网+”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队伍,并进行有计划的梯队建设。但目前来看,员工主观能动性差、专业素质不够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也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的阻碍因素。

二、“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内控管理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工作效率的保障。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在管理建设中提升内部控制意识,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在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高效地利用员工能动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工具,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环境。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做到企业内部控制流程集中化、控制载体可见化,保障信息系统与财务流程、业务流程等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二)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风险管控工作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内容。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以便企业能及时并快速地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解决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系统风险和公司因为发展扩张可能产生的投资风险,则应该提前准备好有效的风险监督程序和风险应对预案,并且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企业内部控制可能面临的风险伤害。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也是“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解决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速度快,工作覆盖面广的特点,还应该保障负责监督工作的人员权职统一,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在出现问题及隐患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职能。重视内部审计等稽核部门作为内部监督主力军的地位,提高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的同时,保障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做好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就要先从源头做起,层层把关,推行梯队建设方案。首先,在员工招聘方面,要挑选出合适的优秀人才。近年,伴随企业发展的需要,跨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其次,企业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对于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更应注意对其的培养,保障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能够有机会得到及时的提高。最后,企业应该在进行梯队建设时,以专业化为方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同于其他工作,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具备专业眼光,才能更好地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在人员的安排和任职上也应充分保证员工发挥互联网优势,适当放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

结束语:

“互联网+”的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想要更加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也需要积极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改革时,在注重“法治”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人治”。将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工作与人才队伍的梯队培养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内部控制的作用。

作者简介:

薛宁(1996-),女,汉族,黑龙江省集贤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

谢明池(1996-),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内部控制互联网+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