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2019-11-09梁华聪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

梁华聪

摘 要:兴趣是思维的动力,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基于此,文章提出“摆正师生的关系”“巧用身边的数学,激发兴趣”“探索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也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甚至唤起学习的动机,改变态度。深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进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注意力自然集中,求知欲强,思维就会灵活。如果丧失了兴趣,那就变成一种苦差,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起。下面浅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摆正师生的关系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该学科的任课老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喜欢该学科的任课老师,自然就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自身的威信做起,用“爱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只有学生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欢所教学科的教师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数学。

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权。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觉到和蔼可亲、友善亲切。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平时交谈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成为成功的引路人。

其次,要平等公正,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施教,不能只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后进生,从而挫伤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与全体学生互动互学,努力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得到发挥和表现的机会。有时多让学生来完成评讲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注重他、关心他,特别是个别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让师生的感情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二、巧用身边的数学,激发兴趣

很多小学生都感觉到数学既枯燥又无味,甚至与日常生活毫无联系。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我们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我们时时都在讲数学,处处都在用数学。一句话,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例如,一支铅笔5角,两本作业本1元,等等。只要我们设身处地、认真挖掘生活资源,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时处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启发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探索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无处不在,美也无处不在,有空间的对称美、简洁美、整齐美、和谐美,也有数字排列的规律美等。只要学生寻找出数学中的美,自然而然便喜欢去追求。因此,我们就要着意去引导学生挖掘美、发现美。

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例如二年级的“图形与欣赏”一课,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如何排列才美,还有规则的美和杂乱的美。学生只有掌握审美观点就会创造美,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教师要时时处处展示美的广阔空间,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美观实用的数学教具、简洁工整的板书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优美、丰富的数学教学情景,去揭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美。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寻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播放世界上比较有名的轴对称建筑物。让学生找出对称轴在哪里,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个建筑物,为什么?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轴对称图形,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中蕴含的美,从而产生一种创造美的欲望,并因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追求。

四、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探索出数学知识,然后学生自然带着求知欲进行追根问底,寻求答案。

(一)在操作中思考

操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数学的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手段。操作与数学思维密不可分,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定律定理都是经过反复操作实践得出来的。

例如,笔者在教“倍数”时,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定义“倍数”感到陌生。这时,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来理解和探究。比如“8是2的几倍?”先让学生拿出8粒珠子,然后每2粒作一份,看能够分成几份。学生在原有平均分的知识基础上很快就将8粒珠子平均为每2粒一份,可以分成了4份。这时笔者顺势利导,4份就是4倍,就是4个这么多。这样,学生就会自己思考:几倍就是几份,那就是以少的作标准,拿多的按标准来平均分,看能分成几份就是几倍。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自然对倍数不再陌生,而且感觉简单、容易理解。这样,经过自己操作、探究而归纳出的方法根深蒂固。

(二)在操作中实践,在练习感受中提高

新的教学目标已经从原来的重知识、能力转化为向重思想、方法等方面渗透。因此,练习也可以用操作的形式来实现学习、巩固和提高,在应用的过程中求异、创新。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了新知识后进行消化、巩固、吸收和应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的练习能起到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但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练习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一年级的“物体的分类”中,在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分类的方法后,笔者设计了一道操作练习:给图片分类的活动。学生从小就喜欢摆放玩具,因此这一活动立即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不到几分钟,学生分出的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十几张图片,分出的结果几乎各不相同。有按种类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分的,有的甚至分得更细,把动物分成了水中的、陆地的,把交通工具分成了人力的、机械的、两轮的、四轮的等等。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再回到现实的问题中来,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自然对数学的兴趣特别强烈,找到成功感,而且比较有信心。相反,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消极,认为学习数学枯燥无味,找不到突破口,甚至产生厌倦。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先决条件。

学生的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施教,但个别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掌握,应及时弥补。同时,要避免“优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锻炼。而且对于落后生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和讲解,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补救。对他们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肯定,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从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各个环节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我是小学生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