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1-08田郝青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完善对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对策:更新理念,承担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加强产学结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完善对策

一、引言

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三本教育护照”理论,即认为未来的人要掌握三本教育护照——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1]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吹来了“改革的春风”。创新创业教育(也称“双创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美国早在1947年就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相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而在高校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我国以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融入创新教育的理论创造,是基于我国国情需要和当代大学生需求,同时超越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前沿理论研究。[2]通过检索学术期刊网,早在2002年学术界就有人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设想”,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双创教育的研究领域中来。[3]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通过相关课程传授、实地参观、参与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进而更新高校的教育理念,从注重专业性的课堂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更是中国经济社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滞后

理念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驱动力,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教育理念普遍滞后,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部分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部门的职责,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短期存在的措施,一旦就业情况转好,就不需要进行双创教育了。这种观念混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忽略了双创教育对于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针对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培训,重在传授学生如何适应职业需要,满足岗位需求,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一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精英教育,作为筛选优秀学生的“标尺”。这种观点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成功创业的能力,双创教育变成了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课程。显然,这一观点是片面的,创业成功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这一过程却可以为所有学生带来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改变,不能用结果将大部分学生挡在双创教育的门外。

2、师资数量匮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主要来自经管专业和就业指导部门,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在完成本身工作的前提下,还要进行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难以做到完全兼顾,影响了教学质量。创新创业课程应当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仅靠其他教师兼顾是完全不能满足的,师资数量极度匮乏。而师资数量与质量又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在高校生根发芽的关键因素。

3、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目前,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展相对缓慢,教学状况和工作进度与国家政策上的期许、学生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首先,因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可供参考的规范较少,也少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造成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强,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这样对于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也会让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学科体系中被边缘化。其次,在各高校的推广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通常是以公共课(类似于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的形式出现,呈现一定的独立性,缺少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常会给学生带来陌生感和距离感,不利于借助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在这方面,各二级学院应当考虑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从理论到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一脉相承的。实践环节是创新创业教育高层次的内容,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从目前来看,各高校会因为经费、设施、教学环境等诸多条件限制使实践环节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表现在实践内容有局限性,难以面向所有学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多以参加各类大赛、参加创业者报告会,科技成果转让为主,这些虽然都属于实践内容,但是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而受益。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当考虑规划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完善对策

1、更新理念,承担主体责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当更新理念,科学的理念是推动双创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从根源上说,很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很不到位,没有承担起主体责任,还是国家政策说一步走一步。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作一个短期的项目,缺乏对其长远的规划。国家提出创新创业计划,是为了不断地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此为行动指南,牢记双创教育的根本是素质教育,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2、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并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套具有固定特征的标准。而目前在各高校的开展过程中,执行标准相去甚远,无据可依,因而无法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执行标准和教育模式。在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框架下,才有利于进行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与学生教育;为加强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教育主管部门要首先明确创新创业这一学科,避免学科边缘化。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将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减少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逐步建立规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标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改进,最终形成课程数量充足、课程形式丰富、课程细分完善的体系标准,从而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3、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在高校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而在实际情况中,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十分匮乏,往往由其他专业学科老师兼任,而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双创教育的需求,师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由于激励措施不到位,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为解决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培养具有专业化与针对性的教师团队。(2)与专业知识结合,培训其他学科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作为双创教育师资团队的补充。(3)通过聘请校外的创业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4) 在经费、职称评审等环节给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合理的政策倾斜,充分提高其积极性。(5)为有志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外出教学考察、甚至离岗创业的机会,培养其实践创业经验。

4、加强产学结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实一体化的学科特点,突出其实践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也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才能最终转化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創业教育的实践环节离不开产业界的支持和参与,产业界可以为高校可供实践场地、实习岗位和师资力量并通过资金支持帮助高校建立相关的研发中心;反过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成果可以为产业界注入新的力量,输送一批优秀的企业。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可以有机融合,互利互惠,构建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高校应当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政府主管部门、高校、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1.

[2] 石国亮.时代推展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85)65-68.

[3] 李昌义,杨建华,邓忠莲.关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设想[J].发明与革命,2002(6)22.

【作者简介】

田郝青,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交通运工程、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完善对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对策初探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