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医学院校德育机制探索

2019-11-08樊建旺邓凤英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

樊建旺 邓凤英

【摘 要】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有助于实现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和发展“大思政”格局。当前,构建医学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的机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贯彻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二是建设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三是构建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医学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机制;构建

导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提供思想动力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打通各专业学科的界限,将各课程内容、学术信息与文化内涵提炼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资源,推进思政课程全面改革和课程思政全面开展,实现传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共进,同向同行,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医学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透视

一直以来,在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实践中,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工作相分离、思政课程的“孤岛效应”、思政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学生以应试为目的学习,这些现象长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经过不断的改革,如今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在思政教育实效性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思政课程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思政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适应融入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其有效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从学校角度看,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虽然大部分党政干部一直非常重视思政课,但由于思想上侧重于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德育工作的效果又很难量化体现,往往出現口头重视、实际忽略的现象,思政课投入相对不足;从教师实际看,思政课教师在专业类院校中存在感不强,个别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不足,课堂照本宣科,临考划划重点,弱化了思政课应有的职能;从学生角度看,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没用”,对自己升学、就业和个人发展没有实质帮助,以考试为目的进行学习。总之,无论是从观念认知、还是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都方面,医学院校思政课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功能。

2、复合型思政教师严重缺乏

思政教师综合素质是德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其课堂内外的举止言行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构成了医学院校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然而,受制于高校学科传统设置模式,复合型思政教师欠缺。从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看,教师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招聘,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泾渭分明;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隔行如隔山”,知识结构和储备,差别太大;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同专业之间很少进行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学和医学专业教学无衔接的可能。个别院校试行过鼓励思政课老师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到医院见习,专业课教师旁听思政课的措施,但奖惩措施、时间安排等不够完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多满足于“教好课”,对医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把握不足,往往方法呆板,感染力不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专业课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往往只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医学生医德的塑造。

3、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冲淡思政教育的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诉求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元化,社会上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错误观念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尤其是现在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很大程度上使未来从事医疗行业的大学生价值选择上的无所适从。一方面,他们怀有“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救死扶伤的初心,另一方面,过度医疗、天价药费、医护人员索要红包、收受药商回扣等负面消息不时地刺激着他们敏感的神经。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体制不完善,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引发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的因素,也由于现在医学的技术崇拜因素,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医德水准不能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思政教育,对于医学生职业信仰的树立尤为重要。

二、厘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价值维度

1、有助于实现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更是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医学是一门科学与人文交叉的学科,是最具人文色彩的科学,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要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内容是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医学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性所在,医学生的品德修养、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同样重要。长期以来,在医学教育中,片面强调对“病”的研究,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强调了对物化的检查治疗手段的应用,而忽略了有温情的医务工作者的培养。片面地隔离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培养的关系,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说各话、单兵作战。课程思政理念有助于各专业学科充分挖掘隐藏着的德育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品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2、有助于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在以往的思政课程的改革中,思政课教师们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无论是“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学理念,还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西方医学名言,都能在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这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可以借助医学实际案例的剖析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医学院校可以发挥实际优势,在学生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拓展教育的渠道和形式。

3、有助于“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错误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责任,这就使得大学生基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他时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出现了某种空白,虽然也存在“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的提法和实践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课程思政并不是增开一门课程,也不是增加某项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课程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 ,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大学课程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而课堂教学又是育人的主渠道,所以,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要重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育人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既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 ,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要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价值观养成。[3]

三、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的机制

1、贯彻育人为本教育理念

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育德功能、专业教育承担着育才功能的错误观念,将育德与育才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加强如何做“人”的培育,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医学院校中,要依据医学教育的特点,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还要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掘医学院校的德育资源,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诉求,加强对个人道德修养、医学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体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关心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上,要考虑到医学生专业课程较多、课业负担较重的特点,不宜增设思政课程,而应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从实习实训条件看,医学生一般都有相当长时间的实习期,这同时也是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过渡期,对于他们的职业观念的养成尤为重要,所以要把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探索作为思政课程重要内容。

2、建设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涉及到思政教育的人员,除了思政课教师外,还包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医学或者相关专业出身,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相对缺乏。而这里所说的“德”,不仅指的是个人品德,还包括进行德育的能力,显然,相关人员进行思政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对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在辅导员等直接进行学生管理人员引进方面,有意识的充实具有思政教育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分门别类的思政教育培训,引导不同岗位人员认清自身思政教育的角色,理解担负职责,提升思政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3、构建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

首先,对于“思政课程”而言,要针对医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围绕医学生成长所需的公民基本政治素质、基本道德素质、医学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等内容,打破各課程界限,对思政课、医学伦理课、就业指导课等 “显性”思政课程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减少重复内容,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对医学著名人物、医学案例的引入和剖析,注意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思政教育。其次,充分发掘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要素,明确思政教育要求。比如,在许多医学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生命健康和死亡问题,可由此展开生死观教育,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审视;临床医学课程会涉及医患关系的内容,可引领学生从医护工作者的角度进行反省,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罗强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话语谱系及启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12.

[2] 朱天星,张孟才,孟祥铭.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高教学刊,2017.01.

[3] 焦连志,黄一玲.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

【作者简介】

樊建旺,法学硕士,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邓凤英,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