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双向对接机制研究

2019-11-08陈志国霍洪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向互动用人单位毕业生

陈志国 霍洪田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信息对接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有效对接服务系统:建立一种双向的信息服务系统;营造双方更为有效的互动模式。认为,在这种系统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招聘交流就会进行的更加方便自如,解决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高校招聘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 用人单位;毕业生;双向互动;机制

一、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信息对接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普通二本高校的调研,尤其是新上本科院校,由于毕业生自身或者学校管理等方面问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用人单位将招聘信息发布在校园网上,但是,由于实习实训等其他原因,较多的毕业生难于上学校网站查看招聘信息;二是难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这就使得很多的招聘资源信息白白浪费;三是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毕业生参与度还好,但是带着简历真正找工作的较少,带着随便转转的心情来参会,甚至有些毕业生不参加招聘会。换句话说,信息流通的单项性使用人单位难于招到适合的毕业生。为了确保用人单位招聘与毕业生求职信息的高度吻合,结合高校特点,在管理方面提出学校、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三者之间信息有效衔接中的有效机制,以及服务平台。就一般普通本科来说,学校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用人单位将详细招聘信息发布在学校信息服务平台,经过学校,流向毕业生;毕业生经信息服务平台将个人的详细信息完善,可以公开的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流向用人单位,这就可以使双方产生信息的对接,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搜索适合企业的毕业生,也可调整用人单位的条件来搜索毕业生,毕业生可以搜素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条件搜索适合的用人单位。高校的信息服务平台发挥了双向交流的作用,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当然,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对接还有其他方式:短信、微信、邮件等。其实,这也是一种单向传播,用人单位将招聘信息发布到各大高校,然后各高校将招聘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各位毕业生手中。这条信息链就是用人单位    高校--毕业生,也是单向传播。毕业生难以将自己的详细信息回馈给用人单位,即使毕业生通过浏览海量的招聘信息将个人简历以邮件和短信的形式反馈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审阅和筛选时,太费时、费工,效率低,难以完成任务。

二、构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有效对接服务系统

1、建立一种双向的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服务平台?毕业生系统,深入到省内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中进行实地调查,详细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优势和所面临的困难,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并查找出具体原因,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策略,提出用人单位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应聘信息的有效对接的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通过后期实践检验该系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此系统。所谓的双向信息对接系统,其实是指用人单位将招聘信息根据关键字段发布到高校的信息服务平台上,教师和毕业生都能看到用人单位详细信息。毕业生的在信息服务平台上进行完善自己的关键字段信息,这些关键字段信息是与用人单位的信息相呼应,并且毕业生的个人隐私信息,用人单位是看不到的,根据关键字段进行有效对接,也就是双方可以根据关键字段信息进行搜索,搜索适合自己的对方信息,并且,双方都可以改变自身的条件进行重新搜索。例如:就一般普通本科院校为例,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中间平台,用人单位通过自己申请的账号密码登陆网站,进入招聘会报名系统,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较细化,比如:职位,工资,性别,所在地、生源地等其他关键字段信息,都按服务平台的要求填写,这其实是一条完整的信息链:用人单位→学校服务平台→发布信息→搜索毕业生。毕业生可以登录服务平台,完善自己的信息,主要是需要的职位、工资、意愿工作城市等信息,可以通过多个条件来筛选心仪的用人单位,也可改变自己的求职条件筛选心仪的用人单位。比如可以通过职位、工资、工作地点等条件来筛选用人单位,筛选出多个合适的单位,这种情况下,可以输入再增加条件筛选,比如年龄、性别等条件再进行细化选择,直到找到更加适合的用人单位,并可以发送自己的简历。

对于毕业生来讲,毕业生不仅可以看到各用人单位发布在网上的招聘信息,毕业生还可以登陆网站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布在网上,用人单位就可以通过各种条件进行筛选,比如可通过某专业对毕业生进行筛选,但是这里会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涉及到毕业生的个人隐私,在网络平台上就对毕业生的私人信息进行了设置。用人单位在搜索毕业生时,毕业生的隐秘信息都不会出现,这也是对毕业生信息的一种保护。

总的来讲,这种双向的信息对接系统:用人单位?信息服务平?毕业生,大大的解决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对接不完善问题;提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效率,增加了双方的达成度。

2、营造双方更为有效的互动模式

很多情况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招聘大多都是进行在虚拟的网络上,虚拟的网络存在一些弊端:虚假性、不真实性、欺骗性。对毕业生来说,从宏观的角度看,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很多毕业生在网络看到招聘信息后,大都不予理会,怕遭遇到欺诈事件,遇到伤害。从微观的角度看,毕业生在网络上看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除了打电话核实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好方法。但是打电话核实用人单位真实性的可信度又低了很多,在这种状况下,即使用人单位招聘打出的招聘条件(岗位、薪酬)是非常诱人的,他们也会对招聘信息不予理会,换句话说,他们对虚拟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存在一定的质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网络上看到的毕业生的个人简历都是经过包装过的,毕業生的个人简历都是完美化的,这可以用戈夫曼的理论来解释,毕业生希望将自己的后台形象(真实的自己)前台化(完美化),所以,呈现在用人单位面前的是几乎没有瑕疵的、完美的我们,这就会让用人单位被误导,大多数毕业生的简历都千篇一律,都是完美无瑕,用人单位会分辨不出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导致出现“招人难”的状况。所以,建立一个使双方更为有效的互动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网上信息的虚拟性、滞后性使用人单位“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没有太大缓解。

通过高校的对接系统,用人单位的信息由高校把关,对用人单位的信息和资质进行审核,对不负责任、信息不真实的用人单位在后台可以删除或者修改,由高校的把关,对毕业生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保护。用人单位搜索到高校的毕业生,也只能看到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性别、专业、意向等信息,但是毕业生的联系方式、身份信息等都不会宣示,用人单位是看不到的。用人单位需要和毕业生进行交流,高校管理人员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告知毕业生,双方举行宣讲会,这种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的招聘方式更让大众喜闻乐见,因为这种招聘方式摆脱了网上招聘的虚假性、滞后性、信息的不真实性,可以说它是一种使双方交流沟通更加方便的招聘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毕业生一开始对用人单位各方面的不放心都可以被大大消除,因为在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下,毕业生可以了解到在网上不能知晓的各种详细信息,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亲切感,会更加有利于招聘工作的进行,对于用人单位来讲,这种面对面的交谈,轻松的氛围会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交流的信息量于无形之中加大,因为在轻松的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随性自如,很多情况下会有超出意料的效果。

三、建立双向对接系统的意义

1、有效提高用人单位招聘的效率和双方达成度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有了完善的信息对接系统,用人单位招聘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一是在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对接系统里,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招聘信息。用人单位可以搜素更加适合的毕业生,而不是漫天撒网,坐等毕业生的到来,增加了主动性,提高了招聘的效率。二是从毕业生的方面讲,在信息服务平台里,比较放心的搜索适合自己的企业,甚至可以改变条件搜索适合自己的企业。三是如果有意向的双方,可以通过高校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企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宣讲,毕业生更有针对性的了解企业。有效提高了用人单位招聘的效率和双方达成度。

2、有效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这个招聘系统里,高校充当的是一个把关人的角色,用人单位将招聘信息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信息好坏都掺杂在其中,毕业生阅历不深,对企业信息真假的辨识度不够,极易上当受骗,但是高校的存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状况,因为高校在这个系统里充当的是把关人的角色,通过让企业提供营业执照、招聘简章等信息来对用人单位把关,辨别信息的真伪,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毕业生接触到虚假的企业招聘信息,有效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和毕业生服务。

总之,高校建立的双向对接系统,有利于用人单位提高招聘的效率准确度,有利于毕业生有针对性的找到合适的企业,有利于高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但是也存在不足,经过实践,用人单位积极性、参与度较高,毕业生的积极性、参与度较低,可能与其实习实训有关。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深入解决。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双向对接系统确实提高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效率和达成度,这对高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何蛟龙.就业资本、就业单位性质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关系——基于湖南省2011至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6)6-8.

[2] 喻名峰.回顾与前瞻:大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02)2-4.

[3] 劉玉华,陈建国,张春燕.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内大毕业生就业信息双向推荐系统[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4-5.

【作者简介】

陈志国(1977.07—)男,山东武城人,硕士,德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双向互动用人单位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现代职教视野下整合家庭资源育人的策略研究
浅谈英语中考备考策略
当代家族与村民委员会的双向互动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