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策略

2019-11-08盘春风

求知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练习题少数民族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数学教育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数学;练习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78-02

引    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受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课题。而立足日常教学活动,着力提升教学成效,将教育改革落到实处,也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们的共识。

一、控制习题难度,夯实学生基础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多重影响,数学学习中学困生较为普遍,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在于夯实学生学习基础。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提出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这一理论对数学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有效设计练习题,合理控制习题的难度,使之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1]。那么如何控制习题难度,或者说如何适当降低习题难度,使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呢?将一道难题进行拆解不乏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下面以一道行程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一列火车通过320米的隧道时用了52秒,当它通过864米长的大桥时,速度比通过隧道时提高了,结果用时1分36秒,火车身长多少米?

该题的解法之一是利用方程的知识,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即将火车身长设为x米,再根据火车过隧道时和过大桥时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式以求解火车身长,这种方法对于学过方程式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还是较容易理解的。然而,与列方程式相比,另一种解法学生理解起来就较为困难了。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提高用时1分36秒,如果以原速(即通过隧道时的速度)行驶则用时,火车通过隧道的速度为(863-320)÷(120-52)=8(m/s),所以火车身长为8×52-320=96(m)。

那么如何在保留原题条件的前提下降低题目难度,使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也能够理解并掌握呢?我们不妨尝试着将原题中的1个问题拆分成以下4个小问题:(1)如果火车以过隧道时的速度过大桥,多久可以完全通過?(2)在上一个问题的条件下,火车通过大桥比通过隧道多走了多少米?多花了多长时间?(3)火车通过隧道时的速度是多少?(4)火车身长多少米?可以发现,这4个小问题的编排主要依据本题的解题思路,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旨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种“小步子教学”更为适用。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来说,其应具备简化问题的能力,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小步“台阶”,将难点逐一击破,扫除学生的理解障碍,以达到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目的。

二、融入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少数民族学生在数学入门阶段存在两方面的难题,一是必须克服语言障碍;二是必须学习与他所处环境很不相同的数学。然而,造成学校数学与学生在母语环境中所接触到的数学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源在于,学校数学教育中民族文化的缺失。当前不少教材的编排以汉族文化为主要内容,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却与汉族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感觉教材内容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认知造成了障碍。具体到练习题的设计,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对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应注重在习题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将数学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题目有“亲切感”,而且学生也会为数学能解决本民族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感到好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在练习题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呢?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以瑶族习俗文化为情境的练习。

小华所在的家族决定今年过完年拜山时,家族的成年男性统一佩戴新的红头帕,红头帕分为海绵(红布包住海绵)红头帕和纯红布红头帕两种。家族中60岁以上的老人佩戴纯红布红头帕,剩下的人佩戴海绵红头帕。小华的家族有43个成年男性,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个。已知一个纯红布红头帕需要红布1.5米,每米红布10元,一个海绵红头帕20元。你能帮小华算出他们家族今年佩戴新红头帕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在数学练习题中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而且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真正能够理解的、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知识。这在唤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而且使他们从小形成传承与保护民族元素的意识。民族文化进课堂已逐渐成为未来民族教育的趋势,教师应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了解,具备从文化中挖掘民族数学元素的能力,在充分理解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与差异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进行教育学转化,使题目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

三、丰富题目类型,鼓励学生创新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在民族教育中的成效不容乐观,以数学学科为中心而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升学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教师们以考定教的思想仍较为普遍,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思维固化,不善于变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也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创造更多地体现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设置更加丰富多样的题目类型,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那么在习题中应如何体现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们以一道开放题为例。

连南县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长鼓舞表演,需要从四、五、六年级中挑选30名学生,要求每个年级至少有8名学生参与,但最多不超过12名,你认为可以怎样安排呢?

上题要求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适当的“留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体现了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了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数学课程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问题。教师在设置相应数学问题时,除了注重解题的过程外,更应当关注的是题目的“前传”和“后传”,即学生的解答和教师拟题的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拟题、学生的解题行为、解题的思路以及解答后的诊断是一体的。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当与别人产生分歧时,应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并比较。然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有效进行练习题设计的问题,希望能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张命华,姚元居.《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学对提高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39-44.

作者简介:盘春风(1978.3—),男,瑶族,广东连南人,本科学历,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练习题少数民族小学数学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暑假趣味练习题(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