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我见

2019-11-08何玉双

求知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兴趣

摘 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和焦点。但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学习兴趣不足等原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他们对语文学习提出的新要求、新期望,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中学语文;紧抠标题;巧用导语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55-02

引    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说,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紧“抠”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或概括了主要内容,或是文章的线索,或另辟蹊径,发人深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抠”,而不仅是紧“扣”题目。所谓的“抠”,就是“抠”关键字眼,不断深挖、探究,引领学生通过读、想、说等方式,读懂题目,进而读通文章[1]。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伟大的悲剧》,教学伊始,笔者先板书两个字——“悲剧”,同时问学生:“悲剧意味着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最终归纳为失败、覆灭、诀别等意思。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道:“尽管悲剧常常意味着失败与痛苦,但是,有一种悲剧却很伟大,或者说,正是因为这场悲剧,才让我们见证了人类的美好品质和对科学事业的崇高情怀。”然后,笔者拿起红色粉笔在“悲剧”前工工整整地写下“伟大的”三个字。笔者接着说:“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本,读一读,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伟大的悲剧,一件怎样悲壮感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标题。”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从标题入手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这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二、“巧”用导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应明确,“巧”妙的导入是激活语文课堂“这一池活水”的重要前提。导语用得好,不仅能像磁铁一样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态进入课堂,而且可以很自然、准确地切入文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老人和海鸥》一文时,营造了这样一个场景:屏幕上,我们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的遗像,老人面容慈祥,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有一群海鸥围着这幅遗像久久盘旋……然后,笔者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在这幅遗像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一群海鸥时而低飞、时而鸣叫,围着老人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开呢?这里面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位驼背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关爱海鸥的感人故事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画面感很强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本,开启了愉快的语文学习之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安塞腰鼓》为例,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上壮阔、雄浑、豪放的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刻画,展示了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民俗文化,歌颂了生命的活跃和强劲。但是,教师该如何导入呢?如何导入才显得“巧”呢?

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把桌面收拾干净,然后请大家拍击桌子。学生觉到很意外,不明就里,但还是饶有兴趣地拍起了桌子。声音虽然很杂乱,但笔者感觉到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笔者接着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节奏一起拍起来。”“嗒、嗒、嗒……嗒、嗒嗒……”节奏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感情越来越强烈,真是振聋发聩,似乎要把教室的屋顶掀翻。这时,笔者突然让学生停下来,问他们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说,手麻了,全班哄堂大笑;也有学生说,感觉到震撼、一股力量、心潮澎湃……筆者趁热打铁,说道:“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数百上千位年轻后生,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一起酣畅淋漓地击打腰鼓,那又会是怎样一番壮观的景象呢?接下来,请随老师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县,走进中国腰鼓之乡,尽情地欣赏《安塞腰鼓》吧!”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兴致高涨,纷纷投入课堂学习中。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巧”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课,课堂才能出彩。

三、“妙”计频出,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妙”计,指的是形式多样、合适有效的课堂活动,如竞赛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争胜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又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2]。当然,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然后认真组织、实施,以免偏离教学主题,出现看似很热闹,“一闪一闪亮晶晶”,实则“满堂尽是假惺惺”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时,我们既可以组织朗诵比赛、翻译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而富于挑战的活动中,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懂内容,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还可以引导其进行对比阅读,找到课文的异同点,从而理解编者的意图。当然,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来设置课堂竞赛活动,不可一股脑儿地生搬硬套,以避免出现“邯郸学步”的笑话。比如,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和端木蕻良的散文《土地的誓言》这两篇文章,长于抒情,语言优美,画面感强,较为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易于体会和感受,适合举办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而杜甫的《石壕吏》和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文故事性强,但不易理解,我们可以试着组织学生将其改写成现代文,并择其优者在班上朗读一番,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了彼此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一举多得。

一言以蔽之,好的活动,不仅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功莫大焉。

结    语

当然,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事实上,这也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唯有把学生放在心里,教学方法才会更加多元化,我们的教育才能更有温度。

[参考文献]

郭凤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36.

辛桂青.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4(12):22.

作者简介:何玉双(1981.7—),男,江西余干人,中学一级教师,2017年度被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获得江西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2019年被评为上饶市“最美职工”。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学习兴趣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