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初中体育“学困生”的几个途径

2019-11-07张鑫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意志品质关爱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多较复杂,有心理生理智能、环境、行为习惯因素。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主要由先天、后天和环境因素决定。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碍。因此,关爱、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其心理入手,弄清其心理特点,摆脱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逐步解决生理障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关爱;心理特点;意志品质

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学中也有——体育“学困生”。“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关爱和转化体育“学困生”,是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谈几点转化体育“学困生”的做法。

一、尊重信任、多表扬鼓励

充分考虑每个“学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其知心朋友,消除其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传授体育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主动参与、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肯定成绩,引导其克服困难,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解决减轻心理压力的教育方法

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就是帮助其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其勇于追求,自强不息,做一个诚实、自尊、自重、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心的好公民。可进行如下尝试:

1.典型事例教育法

“学困生”在自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丰富的情感体验。平时其所表现出的“恶劣”行为,只不过是为寻求表现自我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针对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不直接训斥、讥讽,而是运用典型事例诱导启发他们,为其保留“面子”,达到心理共鸣,进而引发其自尊,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自我评价法

多数“学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身行为对集体、他人所造成的损害。自我剖析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强调进步,合理评价,降低期望

与一般学生相比“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确存在差异,更不如好学生,久而久之“学困生”会认为自己无能,没有价值,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他们对自己丧失学习信心,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教师应根据其原有水平,确定所能达到的目标。善于发现并抓住“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对其身上不起眼的变化要有意扩大并强调进步,帮助其重建失去的自尊和成功感。

4.行为激励法

“学困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环境实施积极影响,难以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自我感觉为失败者。采用体会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以此使其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反复渐进的规律,抓住教育时机,润物细无声,促其转化。

三、耐心指导、对症下药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概念不清,身体素质差,心理因素原因,受环境影响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病症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篮球篮下投篮技术时“不会命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是站位不对,瞄准点不明,出手动作不正确,还是用力不协调,或兼而有之。一旦找准问题,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感受成功的快乐。

1.同等评优、合理评价

在学习技术动作或课堂“达标”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等要求,使“学困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應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练习重量、高度、远度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将其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学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学困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行”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说服力。

2.优中帮促、个别辅导

教师针对体育“学困生”在素质上的差异,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其提高,是树立信心,掌握技术动作的重要手段。在指导练习时,态度要亲切,耐心,手段多样,课上课下结合,真正感受教师的苦心和关心,使之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帮助,同学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其羞怯与自卑,解放思想,积极参与,认真练习。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困生”自信心,使其在体育品德、行为习惯、运动能力、生理心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协调发展;了解其“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材施教。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参与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其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才能实现体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姚玉凤.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6期

【作者简介】

张鑫,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中级职称;从教18年;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意志品质关爱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