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

2019-11-07钟家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初中数学

钟家军

【摘 要】所谓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来教学行政班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走班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关键是落实因材施教,要落实因材施教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实际,对教师如何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关键词】分层走班模式;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策略研究

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教导弟子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提出来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课题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最终落脚点。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数学的走班教学是根据教师的评价、学生的意愿,组织A、B、C三个层次的班级进行教学,A层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好、学习能力较强;B层学生基础中等、学习主动性一般、学习能力一般;C层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弱、学习能力较弱。笔者就如何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一、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借助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不管行政班还是分层走班都不能离开这个标准,因此,我们在研究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站在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核心素养,都要从新课程标准中寻找答案。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要符合新课标准的总体目标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有系统思想,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站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进行思考,课程标准有关总体目标的表述是: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不培养创新意识,不培养推理能力。新课标的这几条法则就是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总目标不是割裂的,是一个整体。每个层次的教学都要在这个总目标下开展。

(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重视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

教学过程的目标主要帮助学生经历、体验甚至是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

《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两类有关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词语来表述;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对学情的了解,选择符合学生层次特性的行为动词,前提是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要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

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借助教材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教师不能空洞地参考课程标准,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必须要通过载体,教材就是一种经专业人士编制数学知识的载体,能力培养的载体。教材上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设计,专家都考虑了是否能达到这节课的目标。因此,不管是哪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都要充分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教学用书明确了每一章的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知识结构框图、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每一章编者在编写时考虑的问题、每一章的教学建议。这些丰富而专业的指导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参考。

特别是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可以充分参考教材的建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老师完全脱离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了课堂教学内容,目标与内容两张皮。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材上建议的教学目标,有时不一定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也是误人子弟。比如,一个数学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时,教师就必须调整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考虑怎样的数学问题才能培养学生这节课中的数学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三、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性

教师在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性,A层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好、学习能力较强;B层学生基础中等、学习主动性一般、學习能力一般;C层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弱、学习能力较弱。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侧重点。

(一)A层学生

培养学生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这一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并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多思、多答、多问、多论,思维活跃。

(二)B层学生

以培养四基为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认真完成教材的课后练习,对教材内容掌握较好。

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独立分析解决与课本内容难度相近的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能解决稍带灵活性的问题。

(三)C层学生

落实好四基,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尽量书本中的基础题,上课能听懂。

提高学习兴趣,从课本基础的知识学起,从培养学习的常规开始,使原来不学习的学生能开始学习,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数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四、结束语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无论是课堂引入、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始终都是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定调,高低都不行,符合学生实际才是最佳的。教师只有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教材,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一切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长远目标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分层教学目标设计上做到因材施教。以上的分析作为抛砖引玉,如何真正上好不同层次的课还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还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多点研究学生、研究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该论文是2016年中山市立项课题《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初中数学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