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1-07马冬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条约思维能力历史

马冬玲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正式成为了这个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也成为了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轴心”。顺应这一趋势,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创新人才作为面对新世纪的价值趋向。

要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者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能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引导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愉悦、向上的环境,着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都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个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探索:

一、把好历史基础知识关,提升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往往容易走向一种误区:完全抛弃基础知识,单纯求新、求异,为了创新而创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改中“新”的特点,殊不知抛开了知识基础,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方法一:通过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利用这种方法,整个中国近代史就可以整理为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使学生从一定高度和整体上就能对近代史内容有一个把握。

方法二:通过对相同或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揭示出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拿《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来说,两者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都是强迫通商,其中主要款项之一都是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些是“同”。《南京条约》是强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是强迫开十处通商口岸。虽然这些口岸很容易记混,但我们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这些口岸,就会发现《南京条约》上的口岸都在东南沿海,而《天津条约》上的口岸已经延伸到北方和内地,找到了这个“异”,就不容易混淆了。

二、通过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问题解决法”,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是多种对立的思路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批判思维和批判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批判是创新的前提,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头脑很难产生创新的火花。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日本教科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阐述,然后让学生说出日本的阐述是否符合事实,如果不符合,怎样批驳之?同学们讨论后提出了自己的理由:日本人说他们进入南京时,遇到军队反抗后发生开枪事件,可事实是日本人进入南京前,国民政府和军队就已经迁到重庆了,怎来的军队反抗?就算是军队反抗,那死伤的也应是军人,可资料里明确说明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还有众多遭迫害的党员,怎能只说是“死了一些人”?在这个基础上,我又问“既然如此,那日本人为什么还要那样写?”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是为了推卸责任!”“掩盖历史真相!”“逃辟战争责任!”。这样通过批判,既让学生了解了真相,又和现实相连,让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能以此提升到一定高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利用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的有利时机,配合教学内容提出《七七事变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大家的兴趣,让学生自行组建研究小组,自己确定研究方向,亲自查找资料撰写论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以探究的方式认识重大的历史问题,还能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全方位发展。

通过实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能有较大的提高,能更加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条约思维能力历史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新历史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全面解读《视听表演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