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分析

2019-11-07许琦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

许琦

摘   要:文章从分层次管理的概念辨析入手,阐述了分层次管理的实施依据和其认知中的普遍问题,探讨了实施分层次教务管理的原因和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分层次教务管理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教务管理;分层次管理;层次哲学;错层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包括课务管理、教室管理、教师安排、教材订发、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监控、教学改革与引导等诸多方面,是联系整个学校运行体系的中心枢纽,其运行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分层次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希腊哲学巨著《原子论》到《自然辩证法》,这一思想被德谟克利特、恩格斯等许多思想巨人所认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这一思想更是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就屡屡被古圣先贤提及。但对其深入研究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

1    分层次管理的概念辨析

长期以来,分层次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于“分层次”,也就是分层次的依据。分析早期研究不难发现,比较常见的有3种意见。

(1)按照管理主体来分,也就是由谁来管理,最具代表性的是法约尔所提出的“分工原则”,其表现即为最常见的管理体系,每个人按照所在岗位,完成职责规定的管理工作,通过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方式完成管理工作。

(2)按照管理客体来分,也就是管着谁,如针对各种对象的“圈层理论”,管理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需求层次理论”等,主张按照被管理者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3)按照管理方法来分,是通常被无视的一种如我国古代的“仁治”“德治”“法制”的治国方法之争,其本质是按照管理方法进行分层次管理。

随着分层次管理研究的深入,学界对这一依据的争论逐渐隐没,观点渐趋一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具有层次性,站在不同立场上可以获得不同的层次观。科学的分层次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应从系统理论的高度,深入寻找事物的共性,并充分考虑其关联和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划分管理层次[1]。

2    分层次管理能解决的教务管理问题

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一环,具有带头作用。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迅速发生变化,原有的直线型、集中式教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束缚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在教务工作中,采用分层次管理,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2]。

2.1  校级教务部门业务过于集中

高校往往将与教学运行有关的各种业务集中起来,设置专门机构(该机构以下统称教务部门)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统筹学校资源、协调工作安排,保证教学的有序和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但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自主权限的增加,直接导致师生人数、学科(专业)和开设课程数量显著增加,也促使高校在教育以外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展。教务部门的业务量也因此不断增加,业务流程和部门结构均趋于复杂。

2.2  管理任务繁重使研究、规划、督查指导等职能缺失

集中、复杂和激增的业务量,直接导致校级教务部门有限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大量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精力顾及开展教育管理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完成检查督导和教学指导的工作,直接导致这些教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职能或无力顾及形同虚设,或假手他人勉强维持。

2.3  校级教务部门与院系等教学主体部门管理衔接问题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需求也有着极大的区别,直接导致不同学科(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各具特点。但长期以来,高校教务工作多坚持学校整体的统一,而作为教学主体的院(系)等部门也习惯于直接传达或落实,很少也很难结合自身教学活动的情况有区别地落实和实施教务管理工作。因此,学校教务管理与一线的教学实际很容易产生脱节。

2.4  人员配置与发展问题

教务管理业务的繁琐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影响,导致教务管理工作岗位不可缺少,岗位工作人员难以脱身。这就造成了教务部门工作中的多个难题。

首先,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要求教务部门设置更多的岗位、配置更多的业务人员应对不断增加的工作。这显然与高校重视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建设思想相悖,直接表现为人力资源紧缺,工作人员业务压力大。

其次,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工作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和参与进修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人员有限、难以顾及这些工作的教务管理实际情况显然是矛盾的。

最后,当前教务管理体系的特点决定了人员与岗位的对应,一旦有人离岗,必然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对应业务的开展效率。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务部门人员的流动,既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又对工作人员的自身有着不能忽视的影响。

3    高校教务工作分层次管理的思考

3.1  提升管理实效是实施分层次教务管理的目的

分层次的教务管理工作结构,打破了传统集中式、直线型教务管理的惯用模式,降低了教务部门作为原本业务集中点的压力,实现了业务的分流。一方面,业务的分流使教务部门的业务压力降低,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研究、督查引导工作上,进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业务的分流意味着参与工作的人员增加,在有效监督和引导下,必然能够实现管理实效的提升。

3.2  以校院系组织结构分层是分层次教务管理的外在表现

高校实施教务二级管理是近年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很多高校所提出的教务管理创新点,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高校教务的二级管理,其根源在于高校扩招后,原有的教务管理体系无法适应发展需要,而随着校内二级学院和具有更高独立性的专业系的成立,二级教学部门职能逐渐扩大、机构逐渐健全,可以在学校教务部门统一领导下,独立完成本部门内的教务管理工作[3]。以学校內部机构的划分,将教务管理分为校级教务管理、教学院系教务管理两个层次,是分层次管理理念在教务管理中的朴素应用,是当前分层次教务管理的外在表现之一。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
高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从自身实践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务工作的认识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
探索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