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助力科学教学

2019-11-07马晓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情境

马晓黎

摘要: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如何实现科学教学生活化?本文从课堂情境、实验材料、课外实践三方面入手,对科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研究,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科学中感受生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 情境、材料、作业

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原则与要求,让科学教学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科学课堂成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场,让核心素养生根发芽就成为科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因此,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阶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应注重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其中,尤以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切实促进科学探究活动更深入的开展,从而有利于科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太阳系》一课,处理教材第二部分“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这部分内容时,我将课堂改在了体育场里。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要求研讨如何建模,交流出具體方案以后,利用不同大小的皮球,在宽敞的运动场里建立自己的“太阳系”。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在快乐的模拟中,他们积极参与、手脑并用,制造出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并借助建立模型的过程轻松理解了太阳系的构造,及其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等特点。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生活场景纳入到课堂当中来,为其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营造了问题解决的氛围,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原本遥远又陌生的太阳系,在真实的建立过程中变得触手可及。学生是学习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优选生活化材料,引领学生快乐探究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实验材料则是学生发现科学秘密的重要桥梁,更是有效达成科学探究目标的主要载体。日常的科学课,实验材料大多依赖现有的学校装备,但是,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恰当的调整、替换和增补。本着易于取材,实验效果又不打折扣的原则,选用学生们常见的、喜欢的材料,作为实验器材的替代品。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消除对仪器材料的陌生感,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地探究,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引领学生快乐探究。

例如,《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磁铁并不陌生,学生们充满探究的热情,但是,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如果仍像平日的分组实验那样,几个人轮流操作器材,观察感受现象,效果肯定不好。那么,怎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到探究活动中来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平日里非常喜欢玩的带有磁铁的塑料“钓鱼”玩具,就是非常合适的实验材料。课上,明确了学习要求以后,我给每组发放一只水槽作鱼池,在里面放入多只不同材质但嘴巴里都带有螺丝钉的小鱼,再给学生们人手一只钓鱼竿。他们都非常兴奋、迫不及待的投入实验,开启自己快乐的探究之旅。这节课,愉快的钓鱼游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学生在感受科学探究乐趣的同时,对于磁铁的认知,由零散、模糊的科学前概念,逐渐发展为严谨、清晰的科学概念,并且逐步深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次的实验,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乐于与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得到了培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感受得到了强化,有力的达成了本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三、运用生活化实践,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并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由于核心素养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对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还要重视这些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所以,为有效达成科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教学追求,我们不能将学生的科学学习束缚在教室,乃至学校这些狭小的空间里,应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入家庭与社会大课堂。生活化的课外实践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桥梁。

科学课的课外实践,教师可以采取“前展后拓”的办法。所谓前展,即在课前教师提前布置一些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生活作业,或搜集资料、或准备实验材料,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所谓后拓,就是让学生将学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或动手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创作,或进行实践性探究活动。

例如,《食物》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布置系列化的课前调查任务:如统计你一天会吃到的所有食物,你能将它们分成哪几类?或者搜集资料获取食物信息,丰富对食物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记录;再或者从生活中能找到哪些事例,说明营养要均衡的重要性;调查了解食品的包装情况等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在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如进一步扩大搜集资料的范围,制作食物名称记录卡片,再对食物进行分类;或者对学校、家庭三餐营养进行调查;或者根据膳食宝塔,为家里、为学校设计科学营养食谱;再或者利用馒头或其它食物,设计进行对比实验,发现食物变质的秘密;探究更多减慢食物变质、科学储存的好方法等等。力求通过这样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内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责任,让学习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让这种影响改变学生的生活,从而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快速成长起来。

总之,科学课堂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课改要求,让生活化的理念助力科学教学,拉近科学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获得科学神奇的力量,感受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M]. 2017.

[2]胡卫平.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J].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 2017,(3).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