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教育视角:开掘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最佳路径

2019-11-07沈聪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英语教学小学生

沈聪聪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尤其需加强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以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为视角,从四大方面谈开掘小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创造教育   个性化理解与表达   小学生  英语教学

当前世界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正步入一个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应顺应时代发展,发挥学生的智慧与潜能,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借鉴、拓展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下面,笔者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语篇教学为例来阐述如何从创造教育的视角,培养小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一、創造教育条件:为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奠基

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教育是创造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教育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语篇学习,参与互动交流。只有敢想、敢说、会说的课堂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个性化理解与表达。五年级下册Unit2的语篇话题是谈论家庭住址和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主要学习关于交通工具的目标词汇及句型,鼓励学生结合实际,个性化谈论家庭住址和上学方式。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如下导入环节:首先,Sing a song,The wheels on the bus,师生共唱一首歌,在歌曲的愉快氛围中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其次, Show warming up questions,“ Do you like English? Do you like our school? Do you live near school? ”师生互问互答,热身问题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表达;其三,Guess and say,“How do you come to …? ”师生互动猜词,民主氛围浓厚,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个性化表达。

二、创造教育需要:为个性化理解与表达激欲

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教育的“三大需要”即基于充分的体力与心理上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注意因材施教。创造教育提出的“三大需要”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促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个性化理解,实现个性化表达。

1.以旧引新,激发共鸣

在旧中国,创造教育需基于充分的体力与心理上的营养。结合当今的教育现实,创造教育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鼓励学生身心参与,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笔者研读教材,以旧引新。将书四上Unit5 “Our new home”中,苏海搬入了新家这一话题作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由苏海的家庭住址和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自然引入到对杨玲、麦克及刘涛的讨论。话题的无缝对接,架起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桥梁。

2.整体感知,敢于质疑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动脑、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笔者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首先通过三个问题引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解文本。Enjoy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进行个性理解,再通过小组活动交流解疑,完成个性表达。

3.分步学习,各个击破

只有深入理解文本,才能激发具有个性化的表达。而学生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各个击破,激发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欲望。在学习苏海新家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活动一,“What do you think of Su Hais new home? ”学生根据图片,结合自身理解,给出了个性化的表达,如“Its very big! How nice! What a clean house! Its bright! ”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活动二,Show and learn Su Hais opinion,“Its very big. I like it very much, but its far from school.”通过苏海观点的呈现,进一步加深理解;活动三,Listen and write,对文本听音填词,在听写、核对的过程中对关键词及学生易错处进行点拨,点在理解与表达的关键处,为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助力。

三、创造教育精髓:为个性化理解与表达提升含金量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精髓,即解放儿童的双手、头脑、双眼、嘴巴、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在生活与大自然中学习,既能干、会想又能看、善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在教学中关注这六大方面,大胆放手、综合运用,为学生打开禁锢他们的“网”,为学生打造一片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自由天地。

1.创设情境,让理解与表达“真实”起来

情境创设是基于教学目的而创设的具体场景,能发教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将所学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个性化理解与表达。为了让语言表达的情境更直观更形象,笔者设计了一幅电子地图。首先,Find out childrens home and mark the ways they come to school,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苏海、杨玲、麦克、刘涛的家并标出他们的到校方式。其次,用所学语言谈论如何才能到达孩子们的家。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们根据自己画出的线路进行大胆表达,让语篇中的语言真正内化为自我的情感体验,在真实的感悟中表达生动、真实、个性的语言。

2.创意编写,让理解与表达“灵动”起来

语言学习要求能够学以致用,通过适度的仿写、续编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意编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提升个性化理解和表达的含金量。因此在语篇学习后,笔者设计了续编对话(Make a dialogue)这一环节,即杨玲、麦克、刘涛来到苏海的新家,他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请发挥你的想象,猜猜他们谈论了哪些话题?他们有什么想法?可以结合自身经验积累或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个性创编,让表达 “灵动” 起來。

3.创新表演,让理解与表达“精彩”起来

创新表演鼓励学生将创编的剧本有创造性地表演出来,为英语语篇教学增添生机,给个性化理解与表达提供展示的平台。每位学生既是创新表演的导演也是演员,需在创意编写之后,基于创编内容布置场景、分配角色、设计台词、编排动作等。创新表演其实就是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只有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运用语言自由表达情感的目的,使理解更进一步,使表达更精彩!

四、创造教育目标:为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定向

面对旧中国的社会现实,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培养“手脑双全”,有进步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新文明创造者。这一培养目标和谐、重德,体现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与当今教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观点不谋而合。只有明确了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把握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方向,使其蓬勃向上。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个性化学习时代,我们鼓励个性化理解与表达,但是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并不是随性表达,同样要遵循基本的理解与表达的规范。教师在表达中要做好榜样示范,做到春分化雨,润物无声。在学习交通出行方式时,笔者一句:No matter what type of transportation you choose, you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无论你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你都应该注意安全).不仅概括了所学,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学生也会在耳濡目染中理解并明确个性化表达的方向。

(二)立德树人,情感共鸣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习的根本标准。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主题,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定向。结合所学主题,笔者给出两个建议:First,You should save energy and go home on foot/ by bus. (其一,你应该节约能源并尽量步行/坐公交车回家).Second, youd better choose a low-carbon life, because its our responsibility.(其二,你最好选择低碳生活,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将节约能源与环保思想渗透其中,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描绘了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思考。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一大条件”、“三个需要”、“六大解放”以及和谐重德的目标导向,遵循学生语言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内化学习与表达的平台,凸显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张力,是开掘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史弘.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指导策略解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05).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英语教学小学生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是小学生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