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阴流转中的影像记忆

2019-11-07三秋树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照相馆海鸥像素

三秋树

几世同堂的合影、送行站台上缓缓驶过的绿皮火车、风中飘扬的红领巾、那些年孩子们吃过的马迭尔……最烟火的故事里,藏着几代人的珍贵记忆和感动。一个家庭的经历和影像,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让我们通过细数小家里的那些事,感受时代的变迁与祖国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时光的记忆在照片里最为明显,也最令人感慨万千。从黑盒子到国产海鸥牌,从胶卷到数码相机再到手机,技术的革新让回忆有章可循,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记忆档案。

海鸥、长城、凤凰,你还记得这些国货吗?

1956年6月28日,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相机在天津制造厂成功生产,命名为“七一牌”。两年后,模仿德国莱卡相机生产出第一批国产高级相机,581型相机取名为“上海”。海鸥、长城、凤凰、珠江这一个个时代的名字,记载了国产相机发展的历程。

然而,在当年,拥有一台私人相机却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据说,当时一台型号为DF的海鸥单反照相机,可以换取两吨小麦或十几头猪或者是一吨废钢铁。若谁的胸前挂着一台相机行走街头,妥妥地会成为整条街的焦点。

不过,那时照相和普通百姓的家庭关系不大,它是时政报道的工具,是宣传先进人物的手段。只有成为厂子里的典型,才有机会正襟危坐地拍上一张照片,而摄影师则是一个无比令人艳羡的高大上的职业。

任曙林是北京机床铸造厂的维修钳工。因为喜欢摄影,单位特意为其腾出一间屋子。他自己焊了个架子,把礼堂拆下来的大窗帘挂上作为背景布。灯有两只,一只是室外照明用的750瓦碘钨灯,一只是借来的250瓦泛光灯,模仿照相馆的主辅光模式。道具则只有一把椅子。这就成了一间临时照相馆。

依照惯例,厂里会进行年度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评选,给这些先进个人拍照的任务就落在任曙林的肩上。在任曙林和工友的心中,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照相馆布置好后,各车间工人接到通知,在门外排队等候。有的工友戴着雷锋帽,有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有的口袋里插着钢笔,还有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秀郎镜”。

如今,再打量这些照片,会觉得无论技术还是道具都远不及今日,但它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相机在记录下人们的面孔和神态、姿势和着装的同时,也记录下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现状。这些照片具有史料意义,它让我们的记忆变得更加立体。

照相馆里的独家记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每个城市里都开始出现一家或几家照相馆,照相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时至今日,好多照相馆都已经不在了,但老辈人一说地址,还会经常说“就老红星照相馆那儿”,可见,照相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亲切、神圣。那些年,照相馆承载了中国人隆重的家庭仪式感,也定格了国人的喜乐悲欢。

唐正和是四川绵竹人,20世纪80年代,他花100多元买了台海鸥120双镜头相机在公园摆摊。那时候,照相比较奢侈,拍一张照片的钱相当于买一斤肉。1987年,他转入室内,开了一家照相馆。80年代开始普及彩色照片,唐正和的“时代照相馆”是当时绵竹第一家能拍彩照的照相馆。

“每天早上8点营业,就已经有许多人在排队,常常要拍通宵。”回忆起那时的盛况,今年68岁的唐正和无比感怀。他还经常去农村拍照。有一次,他去清平深山里给一位老人拍照,脚架一摆,相机一放,因为从来没拍过照,老婆婆紧张得脸部肌肉直发抖。

1995年,婚纱照业务火爆,唐正和开始增加婚纱摄影业务,同时提供全套化妆。顾客热情高涨,买不到婚纱就专门到成都去定制,但定制的和正统的婚纱有区别,后来干脆直接从苏州买。那些年,唐正和结结实实地引领了一把时尚。

如今,手机普及,照相业务的昔日繁华不再,但唐正和依然守着这家照相馆。“前段时间,一位新市的老大爷专门找来,说小时候父母带他到时代照相馆照过相,他最相信这块牌子,这话让我很感动。虽然我现在不用依靠照相过活了,但只要我还能拍,就要把这个照相馆一直开下去。”

如果说相机记录了历史,而像唐正和这样的摄影者则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这个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那些变化,那一张张笑脸,那样的幸福镌刻在记忆的底片上,永不磨灭。而这也是这个职业最宝贵、独一无二的部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張最美的照片

关于拍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儿时在乡间,很少有照相的机会。偶尔会有摄影师从城里来,为大户人家拍全家福或给孩子拍百日照。某天,摄影师从县城里来,帮村里一位有钱人家的老太拍八十大寿的全家福。摄影师坐早班车来,打算坐下午一点半的车回城。妈妈得知后,将人请来家里,好吃好喝地招待,请他第二天帮我们兄妹三人拍照。

爸爸妈妈虽然是农村并不多见的双职工,但收入微薄,且财政大权都在奶奶的手中。所以,留人在家吃饭,还要帮孩子拍“不当吃不当喝”的照片,奶奶自然脸色难看,话也难听。但妈妈却罕见地倔强而坚持。

妈妈觉得我们没有合适的衣服,她要连夜想办法。找专人裁剪新衣,无论是财力还是时间,都是不允许的。于是,那夜,她拿出压箱底的毛线,又拆了自己心爱的一件毛衣,为哥哥织了一个黑白条纹相间的假领,为姐姐织了一个带雪花瓣图案的三角巾。

这时,天已经微微发白,再给我织件配饰来不及了,于是,她骑着自行车,赶了来回十几公里的山路,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条纱巾。我清楚地记得,妈妈帮我围那条纱巾时,她的棉袄领子直往外冒热气。隆冬腊月,她整个人都被汗湿透了。

可想而知,当3个儿女美美地坐在镜头前,妈妈笑得有多开心。多年之后,我们照过很多照片,但唯独那张兄妹合照一直放在我们随身的钱包里,那里有最温柔的时光。照相是私家记忆,也是一个民族从苦难到欢颜最直观的镜像。

照片,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谱

2000年11月, 世界第一款照相手机横空出世。这是一款由夏普和J-PHONE(现在的日本沃达丰)合作推出的J-SH04手机,一声清脆的“咔嚓”,宣布了新拍照时代的到来。尽管它只搭载了一个11万像素的CMOS数码相机镜头,分辨率只有区区96×130像素,拍摄的画面在如今看来有点惨不忍睹,但它带来的想象力和开创性意义空前绝后。

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各种手机都推出了拍照功能,像素越来越高,拍摄越来越便捷。从最初的11万像素镜头,到如今4000万超感光莱卡三摄,每个人都成了摄影师,都成了生活的记录者。

从前,洗照片最久需要等3个月,到20世纪80年代,黑白照3天、彩照一星期可取,而如今照片打印最多一分钟就可以拿到。拍照不再是一件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的事情,随手可拍,立等可取。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一边记录一边幽默。昨天,老婆生病住院了。医生说要多观察几天,可老婆今天就吵着要出院。老公很纳闷:“为什么要出院啊?”老婆惆怅地说道:“唉,医院的背景太单调,自拍太难看了,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一二三,茄子!”照相,不仅见证着中国人民蒸蒸日上的日子,更记录了我们与国家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的时代记忆。

猜你喜欢

照相馆海鸥像素
保护海鸥蛋
“像素”仙人掌
万鸟岛
A LONG LENS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高像素不是全部
照相
神回复
爱美的小海鸥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