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积狭小学校篮球大课间的开发与实施探索

2019-11-07罗潘江来明

体育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接球运球课间

罗潘 江来明

摘  要:篮球大课间是我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的一项创新之举,有针对性地克服了城市中心区学校面积狭小的困难,既丰富了大课间的形式,提升了学生体质,也促进了学校品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字:篮球;大课间;场地不足;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0-0064-03

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我校开展了体育大课间,但是大课间的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下降。为适应“一校一品”的新形势,同时提高学生兴趣,我校以篮球为突破口积极开发品牌大课间,但是学校面积较小、场地较分散。为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勇于创新,精选内容,巧设动作,科学利用场地。

一、篮球大课间开展的困难与基础

(一)场地狭小且分散

我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CBD高端配套区,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学校目前有22个班,930名学生,人均活动面积约2.8平方米。场地分为两个标准篮球场、两个小篮球场、一条60米直跑道和两个风雨操场。

(二)学生篮球基础较好

我校先后成为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广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篮球特色课程,每学年开展一次篮球专项运动会,篮球氛围良好,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较多,但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篮球大课间开发的思路与内容

(一)篮球大课间的开发思路

1.因地制宜思对策,健康第一齐参与

(1)合理确定间距。针对学校地小人多的状况,我们依据场地的大小、班级数、人数以及各年段学生身高臂展等因素,确定各班学生大课间实际最大运动范围,按如下标准标点和站位:一、二年级左右间隔是1.35米,前后间隔1.15米;三、四年级左右间隔1.55米,前后间隔1.35米;五、六年级左右间隔1.67米,前后间隔1.35米,每班两列纵队站立。

(2)优化细节,拓展空间。为更大限度地展现篮球魅力,发展篮球技能,提升学生体质,我们多次实地亲身试验科学利用场地,较好地解决了动作幅度与场地限制的矛盾。例如:进行核心力量练习时,为避免学生产生身体接触,在实施过程中,全体学生统一向斜45度角做动作,有效地扩大了运动空间,保证学生有空间规范完成动作。同时,在行进间运球与传接球环节,我们改变队形,纵队变成横队,相邻班级合作,四人一组,巧妙地提高了场地利用率,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

2.运动负荷保效能、循序渐进促提高

运动负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我校大课间各环节设计综合考虑了普及性与趣味性,以及篮球运动特点等因素,从时间、距离、次数、组数、动作练习强度等角度循序渐进安排练习,保证了各环节运动强度,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篮球技能。我校篮球大课间分为篮球操—篮球核心力量-运球-传球-跑操-韧带拉伸等环节。这样的设计既符合运动基本规律,又融入了广州市对大课间要求的必需环节;既针对场地狭小的校情有机渗透了篮球基本技能,又保持了必要的运动负荷。篮球操共13节,4个8拍/节,以达到活动关节、充分热身和熟悉球性的效果;篮球核心力量练习共8节,结合篮球基本技术与体能核心力量;运球和传接球练习,采用多種形式的单手运球、双手同时运两球、传接球等来锻炼学生的篮球基本功,在一人双手运两球时,另一人徒手做体能练习,以充分利用时间和增大练习强度来提升该环节的运动负荷。

3.依据学情编动作,以生为本促发展

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篮球运动的实际水平,围绕篮球基本知识与技术特点,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在运球环节中,二至六年级安排原地双手运球时,一年级学生仍然进行原地单手运球。在传接球设置上,一、二年级双手胸前传接球;三、四年级单、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击地反弹传接球;五、六年级则是双人配合同时传接两个球(一人传直传球、一人传反弹球)。

4.篮球技能巧融合,目标科学求实效

篮球大课间的设计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既要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又要立足学校篮球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篮球技能。我校大课间篮球操每一节动作都是以篮球三威胁姿势、传接球、篮球脚步等篮球基本技术为重点,按关节活动顺序循序渐进地设置负荷,配合动感音乐、巧妙设计动作路线、不同动作有机衔接与融合。这一套篮球操既蕴含着篮球技术动作,又起到了很好的热身效果,动作实用,场面美观。

5.精选配乐促趣味,音乐指挥全过程

健康的音乐能唤起学生参加锻炼的激情,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精神饱满、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大课间的配乐应符合学生年龄和动作特点。我校篮球大课间的篮球操和原地运球部分,我们选择了节奏感强、气氛活跃、动感十足的《Be My Satellite》,在上级规定的跑操环节我们采用了大家熟悉且激昂的跑操音乐。配乐还应根据动作的强度、练习时间、次数以及各环节内容进行选择与剪辑。我们根据《Be My Satellite》这首歌男女分唱一段的特点,将男女分唱的时段分别进行剪辑,剪辑后的音乐根据各节动作内容的特点依次进行组合编排,以便学生跟随音乐变换动作。

(二)篮球大课间各环节开发的内容及要点

见表1。跑操与静态拉伸项目略。

三、篮球大课间实施的效果与启示

(一)实施的效果

1.比赛成绩优异。学校大课间活动获得了广州市一等奖、区一等奖第一名,还获得了最佳设计奖,评委写道:“精神面貌好,内容编排合理,学生整齐划一,篮球基本功扎实。让人眼前一亮,值得学习。”

2.普及了篮球技能。篮球大课间有效普及了篮球基本技能,也促进了竞赛成绩稳步提升。学校获得2018年区小学生篮球比赛女子组冠军、男子组第五名,市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女子组季军,中国小篮球比赛U12女子广州赛区冠军、广东省第四名。

3.提升了学生体质。参加篮球大课间的学生平均心率达到了135~145次/min ,练习强度达到1.5~1.7,每次大课间学生流汗明显。篮球大课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2018年我校学生体质检测优秀率29.18%,比上年提高了11%,良好率58.14%,优良率提高了74.82%,整体合格率99.78%,全校仅有一个特殊孩子未合格。

(二)开发与实施的启示

1.敢于创新求突破。为发展体育“一校一品”,我们在困境中突围,既借鉴又创新,优化场地,巧编内容,边练边调。正是这种自我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促使我们克服困难创编了一套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适合场地狭小校情的篮球大课间操。

2.坚守专业优细节。在创编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较强的课程意识,把篮球运、传、力量等要素巧妙融入大课间。为了适应学校场地较小的校情,我们不断优化细节,在内容选择、学生站位、训练密度等方面反复研究。

3.团结协作保质量。大课间涉及场地划分、动作编排、组织实施等多个方面,学校体育科、艺术科、德育处等多个部门齐心协力、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在训练中,经常出现体育老师自觉说“下一部分我来组织”的感人场景。学校篮球大课间的高质量开发与实施是全校师生、家长团结协作的共同成果。

猜你喜欢

传接球运球课间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完形填空一则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双人运球”乐翻天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