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的途径

2019-11-07杨清风

体育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途径

杨清风

摘  要:本文从对概念的再认识入手,构建小学兴趣化教学模式,依据兴趣化教学指导意见,对课程与教材内容的再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详细阐述,为践行小学体育实施兴趣化教学、研究兴趣化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0-0056-02

2015年5月,上海在22所学校开展了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成立课题项目工作组,以项目引领教学实践。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自2015年开展以来,很多课堂教学一线体育教师对教学改革还有这样的困惑:兴趣化教学如何实施?如何操作?一线体育教师急需优质的课程模式和相应的课程,在课程标准与一线体育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体育教学提供详细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一线体育教师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从对概念的再认识入手,构建小学兴趣化教学模式,依据兴趣化教学指导意见,对课程与教材内容进行再设计,同时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内容的游戏选配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详细阐述。探索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的能力,为“小学体育兴趣化”在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落实和深入推进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家践行小学体育实施兴趣化教学、研究兴趣化教学提供思路。

一、深刻理解,提升研究认识

(一)正确认识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种原则,更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评价体系等指导思想的一种原则。

(二)“小学体育兴趣化”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是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体育素养、激发学生广泛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引导学生热爱体育、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身体活动能力和基本运动技能、养成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课程。

(三)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每节课小学125~140次/分钟。

(2)运动密度:运动密度在75%以上,即在35分钟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时间至少达到26分钟。

(3)体能练习:每次课中要安排8~10分钟的体能锻炼。

(4)“兴趣化”有效性:

兴趣:“三趣”(有趣、乐趣、志趣)应该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各学段,并轨共进。

兴趣与技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倡导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兴趣化”(游戏化、情景化、竞赛化……),激发童趣、化繁为简的技能习得。

兴趣与体能:小学体育兴趣化改革必须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参与健身,提高健身有效性。兴趣引领、积极参与、体能发展。

应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辅以恰当的练习情景和练习资源来选择方法手段,确保每堂体育课上主教材所采用的教法手段要达到5~7个,并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

二、围绕核心,厘清目标任务

(一)两大目标

1.打造“寻兴趣体育之源、融体育教学之趣”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改变体育传统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配置与组织形式,基于“课标”,精心创编与设计贴近生活的、融入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体育课堂,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使其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都能明显提高。

2.以“运动技能、健身行为、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促使体育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的联系更为紧密,努力探索教材与教法、理念与模式、教师与学生一体化的、可行化的、兴趣化的课程运行机制。

(二)五大任务

三、探索实践,创设有效路径

(一)创建运动特色课程的机制

华师大紫竹小学坚持让学生从小受到校园体育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坚持从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与能力。2015年“兴趣化”课程教学的提出与实施,不仅与学校办学思想一致,还积极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品牌特色课程的发展。2018年8月份上海市教委又推出“课改”的指导意见,要求“试点”学校一至三年级落实(4+2)体育课时,这为学校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专项运动课程的“兴趣化”教学模型与创新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保障。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基础内容课、技能拓展课和校本专项课三大类,并通过各类特色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激情,同时,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也促使学生内在运动兴趣得到了延伸。再则,探寻校园体育专项特色课程的应用机制,不仅能促进兴趣化教学的有效性,还填补了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后师资与教学内容“两个不足”的迫切问题(表2)。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选配

探索兴趣化有效教学,首先要分析了解教材结构特点,其次针对学生学情创设多样的、有趣的与有效的教学构架及形式,但它们之间的匹配必须具有科学规范性、合理有效性和兴趣多样性。由于体育教材内容项目类型的繁多性,所以教学内容选配的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单项性、专项性、多样性和重复性等。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是课堂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既能相互渗透且有机融合,又能相互衬托“兴趣”并提供支撑的组合。因此,对它们之间进行科学合理与兴趣多样的选配研究,是探寻“兴趣化”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更是探索校园专项运动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个有效策略。

以篮球课程为例,2016年和2017年学校分别在上海市小學体育兴趣化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了五年级“双手胸前传接球”与四年级“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两堂课。教学创设均运用了特色化教学内容与专项化教学方式的匹配方案,课堂教学收效显著,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经实践研究得知,“兴趣化”教学体现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的关注,是学校体育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正确理解“小学体育兴趣化”的内容及其与相关理论概念的联系,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因此,课程内容、设置、形式、方式、评价和资源的改革创新,不是独立进行改革推进的,必须从它们两者的角度去考虑衔接实施。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