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个性化阅读方法的指导分析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教学为例

2019-11-07朱晓美何亚涛

教师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泉城泉水文本

朱晓美,何亚涛

(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江苏泰州 225400)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研究如何过渡铺垫,提升学生的认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不能放任自流,亦不可事无巨细,只有遵循从“扶”到“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去阅读,才能让教学效果理想化。

《泉城》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泉城独具特色的景观,是一篇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笔者在反复钻研教材后,对《泉城》这篇课文,设计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浸染于美丽、神奇的泉城风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提取文本信息,并能仿照课文进行写话训练。

一、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教师让学生就不懂的问题尽情提问,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组织讨论、探究。热闹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使得他们提出的问题浮于表面,不能将文本的核心挖掘出来。这样的课堂教师没有真正起到引导作用,而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得到提升,阅读能力停滞不前。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教”的主体地位。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并不是否定语文教学中“教”的过程,而是告诉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泉城》这篇课文中,为了达成“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并能仿照课文迁移写话”这一目标,笔者以珍珠泉为例,设计以下环节,教给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

师:济南的珍珠泉大家知道在哪里吗?人们为什么叫它珍珠泉?

生1:珍珠泉在泉城路北。人们叫它珍珠泉,是因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的样子,好像一串串珍珠。

师:读书真仔细。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生2:“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从这句话我读出了珍珠泉泉水很清澈、泉池很大。

生3:我从“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句话读出珍珠泉变化很多,它一会儿聚一会儿散,一会儿断一会儿续,一会儿急一会儿缓,特别神奇。

师:同学们真的很会读书,读出了珍珠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表,你们现在会填吗?(出示表格,完成填空)

泉名珍珠泉所在位置泉城路北名称由来泉涌似珍珠泉水特点面积大,清澈,变化多

小学中年级学生,因阅读能力的限制,故教师在布置搜集信息的任务要明确——阅读珍珠泉一段;信息点要小,类别要清晰——提取珍珠泉所在位置、名称由来、泉水特点的相关信息。因为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能准确地提取相对应的信息,高效课堂得以体现。最后,学生再试着将搜集到的信息填到相应的表格中,进一步强化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手把手地搀扶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提取相关信息,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自主学习提取文本信息

在教学中,若是我们“教”会了学生方法,使学生由“一”飞跃到“一类”,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给足学生内化的时间,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运用到其他文本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泉城》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学习的效果不够明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教学环节设置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好表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用刚刚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填写表格。

泉名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所在位置旧城的西门外悬崖下洞穴中趵突泉公园内名称由来五泉汇注而成泉口雕虎头泉水跳跃奔突泉水特点泉多水声喧腾、昼夜不息面积大,清澈见低,比吊桶粗

这篇课文,层次清晰,内容易懂,如教师一味地带领学生像分析“珍珠泉”一样去分析其他三个泉的话,课堂节奏重复拖沓,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课堂效率将会下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珍珠泉”后,将方法迁移至其他三处泉水,再把相关信息反馈至表格中。在教师有梯度的引导下,没有过多地带领学生提问、分析,扎实培养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车辆行驶速度,本试验采用了波形曲线分析与现场实时录像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跨中挠度最大值取自80 Hz低频滤波后曲线。由于试验数据较多且各试验梁规律相同,此处只给出FCB梁、PCB梁跨中最大动挠度与速度的关系,见图9。

三、关注文本语言表达方式

当学生“学会”了,切不可心急,此时应该引导他们静下心来品味文字,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还要指向语言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会学”。

教师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挖并生成资源,形成相应的“语言训练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而无法突出重点。《泉城》一文中,作者用词准确,尤其是描写泉水流动的字词,尤其传神,让不同的泉水各具特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珍珠泉的水流快且多通过一个“涌”体现出来了;“冒”则让人感受到泉水少而缓。在学生学会提取不同泉水的相关信息后,引导他们关注语言的表达。如:

师:同样是写泉水,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加点词语的位置可以换吗?

生1:我觉得不能换。“汇注”的意思是交汇到一起,而五龙潭由五处泉水集中在一起,所以用“汇注”合适,而黑虎泉的泉水是从老虎的口中喷出来的,水量大,声音响,所以用“喷吐”合适。

生2:我觉得“冒”和“涌”可以互换位置。因为“珍珠泉泉水从地下往上冒”,“趵突泉的泉水从泉底往上涌”我觉得也是对的。

师:你有一双慧眼。的确,“涌”,字典上的意思是:水由下向上冒出来。这么说“冒”和“涌”真的可以换吗?

生:“冒”比“涌”更有力气。珍珠泉的“涌”,断断续续的;趵突泉的“冒”,咕嘟咕嘟的,很有力。

师:不同的泉水有不同的流动方式,这几个动作的描写,把泉水的不同特点写出来了,用词多准确呀!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入文本,掌握不同文本应该关注的不同学习内容。教师再慢慢放手,让学生从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中去自主体会,有所感悟,并内化为作者共鸣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教师及时修正学生的理解偏颇或错误,真正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依据《泉城》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并能仿照课文迁移写话”,让学生由外而内,深化提升写作能力,从而落实训练。

师:仔细读读写“趵突泉”的片段,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生:“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作者看到的,“咕嘟咕嘟”的声音是作者听到的,“如同三堆白雪”这是作者想象的。

师:作者还联想到了“吊桶”并进行比较呢。正是因为作者仔细看泉水的样子,用心听泉水的声音,并加入大胆的想象,才让这些泉池这么灵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播放墨泉视频)

师:你们能不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先介绍泉名,再根据视频资料,写一写它的所在位置、名称由来以及泉水特点。

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再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学习才真正有效。

中年级阅读教学需要个性化的策略,每一个新知的学习需要教师先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指正,教给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最终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最佳境界。

猜你喜欢

泉城泉水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曲艺泉城》
邂逅泉城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夜“泉城”消费地图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秋游泉城五龙潭(外三首)
泉水与盐水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