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与政策》课堂与乡村振兴战略宣讲融合研究

2019-11-06王晶晶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教学研究

王晶晶

【摘   要】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策”课)以其综合性时效性,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宣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充分运用好“形策”课教学,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向学生宣讲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既是“形策”课本身的要求,也符合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形策”课;乡村振兴战略;教学研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渠道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探求“形势”和“政策”的发展规律,引导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形势与政策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经常性的领导、专家报告会,有相对固定的班会、团组织生活,还有列为各专业必修课程的《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策”课)。

“形策”课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向大学生宣讲当前国家的主要政策和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面临的一些重大變革和当前国内国际面对的主要形势,其特点在于综合性、时效性和政策性,是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结合时政的典型范例。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对“形策”课的管理、教学、师资、考核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指出“要把‘形策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重大政策方向,一直是向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宣讲的主要及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形策”课向大学生宣讲乡村振兴战略,使广大学生对该政策深入了解,并与自己的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强调乡村振兴内容

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的前提下,通过“形策”课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对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形势、“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也需要教研室和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进行周密的安排。首先对于我国的“三农”相关国情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结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称“三农”文件),向学生讲授我国对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生活的最新计划和工作进展以及成果;其次在对规定的专题进行授课的时候,把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入课堂,进行相应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对政策的理解更为精准到位。比如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教学时,可以将乡村振兴和传统的“三农”观念进行对比,向学生说明“乡村产业”不等同于“农业”,“乡村居民”不等同于“农民”,“乡村”不等同于“农村”,“乡村振兴”也必然不等同于“逆城镇化”,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计划工作安排,使乡村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而向学生宣讲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我国政策制定的意义所在。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由于“形策”课本身的注重时效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的综合性和实际性,可以把教学的重点环节放在经典案例展示、概念对比以及案例分析上,力图给予学生切身的体会。比如在进行主题讲解时先行播放乡村振兴典型村落展示视频,给学生一个“乡村振兴”的直观印象,对振兴了的乡村产生欣赏和向往,随后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就会相应比较顺畅;在对“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其他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享比较,或者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各自总结两种政策的内容、目的、侧重点的不同,通过逐条比较,加深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熟悉;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政策内容的讲解上,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以期学生对此有清晰具象的认识,比如进行课堂小活动“情景假设”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假设自己是一个村落的支书,如何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自己的村庄,鼓励学生大胆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想象和设计,通过自己拟定计划来加深对相关政策的理解。

2  注重开辟课外见习、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按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形策”课每学期均须开设,贯穿本科生学习生活始终,这极易导致产生教与学的双重“审美疲劳”,所以必须采用与其它课程所不同的教学范式,探索符合当代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意识。“形策”课教学形式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研究能动性,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1]。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由于其紧密贴合基层农村,极富现实性和实践性,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广泛推行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故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着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例如利用周末、寒暑假,组织学生对学校或家庭附近周边的乡村进行考察参观,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工作的计划安排;或者与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假期学术考察”等常规假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深入基层农村,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直接的、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

3  丰富考核形式,注重考核学习效果,规范考核标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形策”课的考核方式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必须涉及学期规定的四大类教学专题,并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这就要求在考核上注重主题的综合性和时效性,每学期的考核不止涉及“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专题。故授课教师在设计期末专题论文选题范围的时候,要注重兼顾性和综合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要对选题方向做出规定,把握方向性和政策性。由于“形策”课课时有限,授课时效性重于理论性,教学过程重于结果,故在考核评级时给出具体标准的同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督促学生重视日常教学中积极参与课堂课外的各项教学活动。

总之,作为十九大报告中重点部分之一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形策”课中必然要重视和教授的内容,在圆满完成每学期规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设计,开辟多种考核方法和形式,向学生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讲解很有意义也非常必要,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课堂思政”,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总体指导思想,使“形策”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示范课。

参考文献:

[1] 籍建东.浅谈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1(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教学研究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