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农业类专业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初探

2019-11-06张笑添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

张笑添

【摘   要】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阐述新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导向,以农业类专业思政课教学为例,探究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着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农业类专业思政课;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多的探索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创新教学方法,真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农业类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将以高职农业类专业思政教学探究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创新。

1  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导向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知中就明确提到,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优质数字资源,引导学校和教师依托互联网平台记录学生学习生活,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支持各类各级学校积极建设智慧校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1]。

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和思想性很强的课程,相比于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课有实训环节来说,在信息化创新教学方面有待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重点在于学生主动学、快乐学并运用学的过程,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并更高效的开展学习。

但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信息化教学创新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职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特点—-面向全学院开课,就说明思政课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因专业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教学模式。而“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国家要求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环节中体现理想信念、劳动意识、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正是为高职思政课创新教学提供了便利途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融合专业课发展优势,结合本学科的理论优势,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利用专业课的典型案例和校企合作的丰富经验,为思政课信息化因材施教提供新鲜案例,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生动性。

2  农业类专业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提升策略

目前,高职农业类专业种类繁多,现代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国家高度注重农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农业类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学习中普遍注重现场实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课作为职业院校中的公共必修课,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与专业课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以下提出几点农业类专业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提升策略。

2.1  将有难度的理论知识趣味化、艺术化

结合社会热点、学习难点, 组织教学团队进行专题研究[2]。思政课理论性强的特点让农业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兴趣,而传统的教师利用PPT讲授、播放视频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显然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思政教师可以把思政课教学内容模块化,碎片化。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再生技术后,思政教师可以在讲授“五位一体”生态模块时,让学生从学到的知识来谈谈如果进行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在班级中开展小型的生态理论宣讲活动,如果遇到有争议性并且通过单纯讲授很难说服学生的知识点,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课中展开小型趣味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教师把学生精彩片段录制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交流,生成资源库。这样与专业课形成良性互动,辅助专业课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让思政课变成一个有温度、有高度的好课。

2.2  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打造一堂好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理论并且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而如何让学生快乐高效的学习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大面积使用信息化忽略完整知识体系的讲授或者为了运用信息化而不顾实际课程的需要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都应体现与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是课中的互动,还应体现在课前任务布置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解惑和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中应有的学习交流。而學生之间的互动,就在于利用学生的知识建构水平,在他们的认知层面上需要有所互动,通过交流能快速发现知识学习的不足和实际的应用情况,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3  与专业课对接,深入“课程思政”探究

思政课的教学设置重在突出因材施教,而如何能把一门理论课讲的能让各专业学生都能听懂并有所收获,就要与各系部的专业课相结合。当前,“课程思政”是农业类专业课教学设计环节中的关键一环,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在思想政治素养层面有所提高,而农业类专业课教师擅长本专业领域的钻研与学习,对于潜藏在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挖掘能力还有待提升。但是,专业课中比如生态农业技术实训教学案例和校企合作丰富的企业经验这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欠缺的,而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把握这是思政学科所长,所以,只有两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教育的完整性,而思政课的信息化资源可以充分借鉴专业课,比如现场实操视频、模拟动画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的教学效果[3]。

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但终究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关爱学生,围绕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和培养学生有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心中有温度,有高度的实用型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07-29.

[2] 顾锋,陶德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对策略[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01):125-128.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01-10.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