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校企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策略

2019-11-06黄婕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黄婕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断增长的毕业人数使得社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极少数岗位,绝大部分岗位主要在外企、国企、民企、中小企业等,企业的人才信息不对称及人才难寻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就此问题提出校企实践教学培养相关策略。

关键词:企业人才需求   校企实践教学   培养策略

引言

目前中国大部分毕业大学生都是80后、 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注重工作的感受,不喜欢将就,一般家庭条件也还好,经济生活压力也小,是追求个性化思想的一代。我国人才“跳槽”的比例和频率都较高,“诚信”存在问题。高等院校在人才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上,应注重学生的诚信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斯宾塞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了谋到一个较好的职位,应聘者往往挖空心思层层包装,使用人单位良莠难辨。

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实践课程少

高校人才教育所提供的信息是科學知识,是经过总结的信息,而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信息的把握及处理能力。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较少,各专业几乎连带学生到企业实地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大四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也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国家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80、90后的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注重自己的感觉,比较自我,眼高手低,原生态的家庭生活条件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追求自己的理想工作状态,于是就频繁跳槽。另外,学生在校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混学历的人也很多;同是本科学历,不同学校的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也不一样;目前学历作为一种受教育水平的指标所显示出的个人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结果,而非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二)高校学生慢就业心态

由于当今社会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大多数学生生活压力小。秋季各企业单位在高校校园里面举行秋季招聘会,学校各学院及班主任积极鼓励毕业班学生参加,班主任到招聘现场了解本班的学生们到现场的不多,积极性不高。春季部分企业单位也会在校园内举行现场招聘会,但是参会企业相对秋季单位较少,大学生的惰性一次次失去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机会。一家媒体对20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62.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职业还没规划好。

(三)大学生综合能力差

大多数大学生综合能力差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沟通能力、自制力等较差。由于大多数高校贫困生来自边远地区,原生态家庭受教育水平相对有限,大学期间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流,性格方面也不太活跃,心理素质较差,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就业时,贫困生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较少,就业信息有限,相关的就业成本缺乏。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部分贫困生就业渠道更为狭窄,实现就业的难度较大导致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四)企业的招聘人才信息不诚信

很多大学生与企业签好三方协议,然后实地考察企业,发现情况与企业招聘时不符,于是毁约重新寻找。许多企业在人才招聘重进不重用,招聘时对员工百般挑剔,却不重视员工自身努力的作用。在被调查的企业中,60.94%的企业员工在工作2-3年之后就跳槽。许多企业为防人才流失而采取高薪留人,有一半以上的企业用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预防人才流失,然而员工看重的是企业文化、培训及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然而有81.25%的企业仅采用内部专长员工授课这样单一的培训方式,远不能满足员工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有53.13%的企业以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为由为此开脱。

陈越权在《企业对人才需求》分析中谈到:企业与人才两方面的矛盾所表现出的现象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什么用;企业招聘毕业生后不得不进行大量培训,企业用人成本升高;大学生就业压力居高不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总是希望使用有工作经验的人,而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为了就业,大学生毕业往往无法择业,就业后往往还要进行二次择业,自己浪费了时间,企业浪费了人力资源;由于无法择业,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企业的人员稳定度下降;由于毕业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往往还会滋生对整个社会的不满,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从企业来看,没有熟悉具体生产流程和岗位,没有办法提升使用。所以,大学生刚刚就业的几年,不应该追求高工资待遇,应该追求的是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在许多大型企业内部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大学生没有经过若干年底层工作锻炼,首先就不考虑优先提干提职,或者要比一线做过员工的提职提薪更缓慢。这种政策其实就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不要脱离生产实际。如果大学生体会不到企业的良苦用心,那就会因短暂的廉价劳动阶段受不了,而失去今后的大好前程。

信息不对称的高校、企业人才需求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实践课程

校企合作实践课程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将企业优秀的资源引入融合到教学中,强化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与国际(国内)顶尖企业签订课程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课程。通过企业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由学校教师担任课程主讲,企业提供课程资源;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进校讲授课程,学校配备教师全程跟进,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生产现场与理论教学结合,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鼓励有条件的课程穿插企业参观、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大多数毕业季都是聚会、旅游、吃喝玩乐等活动时,2019年6月山西朔州高中毕业班班主任、一名80后老师兰会云,带着班里自愿集结的11名学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从南到北,从山西到上海,从黄土高坡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时整整17天,穿行5个省,24次爆胎,骑行了整整1800多公里。教育不止读万卷书,更有行万里路。兰会云提前准备了各种药品,学习了骨折急救和心肺复苏术,还教了学生们骑行手语,确保路上可以应付紧急情况。17天5省1800多公里,兰会云老师随地实景授课,沿途介绍地理知识。在这场旅行中,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更是实践者、探索者,是一次勇气、毅力和能力的锻造。学生们学会了修自行车,学会如何去生活,切身观察过冬麦玉米,懂得了团结才能骑的更远,用勇气去克服一个个困难……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二)高校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搞好市场需求调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需定产”。将以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社会生存的抗壓能力等,切实改变“高分低能”现象。其目的旨在通过研究性、探究式、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深化对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探索与研究的兴趣,启发科学思维,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对未来学业及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三)企业的人才价值观与文化管理信息

企业人才信息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许多人往往在去一家企业之前,都会打听这家企业老板的风格、企业的氛围等再做出决定。所以,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留人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人才招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企业的人才招聘,企业首先要明确招聘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不求最优秀,只求最适合”。

结论

企业和高校都希望能互相开展紧密合作,促进学生和企业的交流。在企业与学校的对接方面,建立企业导师制,带学生到导师所在的企业实习,这样双方的信息可以互相了解,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被企业留用,这不仅为企业提前输送了人才,更是大批量又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企业方也需要建立专门管理人员,和高校班主任及就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开展各种企业的交流、探讨发掘就业策略、招聘高质量人才的创新点,为积极解决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各种人才需求问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劳勒.人才[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

2.黄瑞敏.浅议新时期高校在企业人才管理创新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教探索,2013(2)

3.韩赛妮.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4(16)

4.范玉顺.I时代信息化战略管理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