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2019-11-06黄梓轩陈菲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流通经济带长江

黄梓轩 陈菲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PCA-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差异,得出如下结论: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不同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差异较大,下游地区流通效率最高,而上游地区效率提升幅度最大;技术效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发展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是拉开地区流通效率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农产品   流通效率   PCA-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面板数据

引言

十九大做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总要求,明确提出要继续进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的主要矛盾已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张晓林,2017),因此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进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涂洪波,2014)。长江经济带作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态势良好,但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好农产品流通问题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及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农产品流通是指不经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及有关信息以货币作为媒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动而发生交换的过程,以及在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经过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实现农产品保值、增值的过程(韩丽娜,2018)。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流通产业发展绩效最好的衡量指标(龚梦,2012)。不同学者分别从交易费用(纪良刚,2011)、流通损耗(周应恒,2008)、市场整合度和集中度(李燕京,2015)等角度构建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在研究方法上,有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类,其中定性主要是专家评价法(涂洪波,2012),定量包括了层次分析法(涂洪波,2012)、因子分析法(张永强,2017)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程书强,2017)等。虽然目前学者们所使用的评价方法都可以系统地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评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多指标评价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一般都是单一地从产出角度将多个指标赋予权重进行综合计算,而从投入产出角度使用模型计算流通效率的研究,又受指标与变量个数之间的限制。基于此,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PCA)来改进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主成分分析简化多个评价指标,利用权重约束来体现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再通过DEA-Malmquist指数进行投入产出的效率分析,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更加科学。

指标体系构建与计量方法选择

(一)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利用“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化”方法进行农产品流通的综合效率分析。在投入成本方面,借鉴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从资本和劳动角度,选取农产品流通从业人数和农产品流通业固定资本存量作为投入指标;在产出方面,从流通规模、流通速度、流通效益三个方面选取指标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二)计量方法

为了精炼出少数的综合产出变量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本文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8个产出变量进行简化。主成分分析法是指采用降维的思想,将研究对象的多个相关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变量,以此反映原变量提供的主要信息。对于i省市,假定8个农产品流通产出变量指标含有m个彼此独立的因子,即:

(1)

式(1)中,F1,F2,...,Fm即为提取出来的农产品流通产出主成分,它们按方差大小依次递减;主成分前的系数称为因子载荷,表达提取的主成分对原来的8个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ε是特殊因子,是不包含在主成分中的部分。在本文分析中,按照方差总和大于85%的原则,仅选择方差所占比最大的前几个主成分作为DEA分析的产出变量。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效率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评价多项投入、多项产出的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凯夫斯(Caves)1982年开始将Malmquist指数应用于生产效率变化的测算,之后将这一理论的一种非参数线性规划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理论相结合。基于资本和劳动投入变量以及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新产出变量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可以得到从t期到t+1期的Malmquist指数为:

(2)

(3)

=TC×EC=TC×PE×SE                  (4)

其中,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即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值,该指数能够反映决策单元前后期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TFP可以分解为前沿面技术的变化和相对于前沿面技术效率的变化,即技术变化(TC)和效率变化(EC),EC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E)和规模效率(SE)。在分析中,常用模型有规模报酬不变模型(CRS)和规模报酬可变模型(VRS)两种,但考虑到在流通行业中,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规模收益逐渐饱和,最终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刘丽波,2018),因此本文选取VRS模型进行农产品流通的综合效率分析。

数据来源与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

指标计算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及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由于没有农产品流通业的专项数据,本文针对选取的基本指标进行了处理。其中,在投入指标方面,本文在王仁祥和孔德树(2014)的做法基础上,改进计算了农产品流通从业人数和农产品流通业固定资本存量,公式如下所示:

X1it=Lit×rit                (5)

X2it=Kit×rit                  (6)

rit=r1it×r2it×et                (7)

其中,X1it和X2it分别表示第i省市第t年农产品流通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Lit和Kit分别表示第i省市第t年流通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总数和固定资本存量;rit表示第i省市第t年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r1it和r2it分别表示第i省市第t年支出法计算来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即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et表示恩格尔系数(此处以全国整体水平代替)。此外,在资本投入计算中,以2007年为基期,采用价格指数对农产品流通固定资产存量进行平减,得到以2007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各省市农产品流通固定资本存量。

在产出指标方面,Y1、Y2和Y3指标中农产品交易额使用了农业商品值数据;此外,由于批发零售业统计数据无法拆分,所以本文将农畜产品批发业和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品批发业作为农产品批发业,将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业作为农产品零售业,最后将农产品批发业数据与农产品零售业数据加总得到农产品批零业数据。

(二)实证结果分析

提取产出主成分。本文基于SPSS19.0,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产出指标进行简化。由于农产品批零业库存率指标与产出效果呈负向关系,故先将此项的所有数据取倒数。数据标准化处理之后,再对所有产出指标数据进行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和Bartlett检验,KMO检验的结果为0.731,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84.114,结果表明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得到各指标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其中特征根大于1的成分有2个,分别记为主成分Z1和Z2,并且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671%,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要求,这两个主成分能很好地概括产出指标的总体情况。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主成分Z1与农产品市场周转率、农产品批零业总资产周转率和农产品批零业库存率的载荷系数很高,这表明主成分Z1与商品周转类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可以将Z1视为商品资产周转综合指标;主成分Z2与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批零企业利润率和单位营业面积销售额的载荷系数很高,因此将Z2视为商品收益综合指标。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计算出新的指标Z1和Z2具体的值,公式如下所示:

(8)

農产品流通效率动态变化分析。应用DEAP2.1软件对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算,将投入指标农产品流通从业人数X1、农产品流通业固定资本存量X2以及主成分分析得出的产出指标商品资产周转综合指标Z1、商品收益综合指标Z2带入模型中,最后得出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农产品流通效率值并将其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

从效率情况的平均值来看,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1.5%,从其分解指数的情况来看,这种下降趋势主要是源于技术的促进作用不够。技术效率变化的平均值及其分解出的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都大于1,这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技术应用较好,并且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取得了良好的规模效应。

从各年度情况来看,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2008-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降,每年降幅约11.5%。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冲击,使得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的整体经济环境变差;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效率在这段时间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虽然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发展相对滞后,需要继续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二,2011-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并且在2015-2016年达到最高值1.31。这得益于财政部、商务部在2011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程,试点工程涵盖了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

从流通效率分解指数变化趋势图来看(见图1),2007-2011年,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技术效率变动幅度大,2011年后逐渐平稳,而技术进步处于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这表明:一方面,技术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变动幅度较小,提升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需要长期投入;另一方面,目前的流通效率增长主要源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驱动,技术进步较为缓慢,若是政府加大农产品流通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还可以实现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由图1大致可以预测,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上升。

农产品流通效率空间差异分析。由于篇幅有限,故将长江经济带分成上、中、下游三个部分,选取2008年、2012年、2016年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如表3所示。

从全要素生产率排名上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在10年间流通效率排名变化波动较小。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探究其原因是:第一,从TFP效率分解可以看出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这表明下游地区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第二,下游地区还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经济基础雄厚,市场规模大、发展较为成熟,同时城市群密集,流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运输成本较低,进而使下游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大于中上游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

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幅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在十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最大,中游地区虽然十年之间的增加幅度也较大,但仍低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从2008年的0.896上升至2016年的1.398,从其分解指数来看,这种增幅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变化,这表明近年来由于上游地区对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重视和扶贫政策,上游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并且技术应用效果较好。

此外,虽然长江经济带效率值各项都在2016年达到了1以上,处于效率提升阶段,但分解出的规模效率却都处于1以下,这表明近年来农产品流通规模效率在降低,农产品流通存在资源过量投入,进一步说明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水平,各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投入,改善规模效率现状。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PCA-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差异,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来看,在考察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主要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够;第二,从趋势变化上来看,在考察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技术效率变动幅度较大,而技术进步一直处于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这表明目前的流通效率增长主要源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驱动,技术进步较为缓慢;第三,分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流通效率差异较大,下游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差异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这表明下游地区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同时下游地区在经济基础雄厚和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也拉大了这种差异;第四,从地区差异变化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幅度最大,这种巨大的增幅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变化,这表明在考察期内上游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并且技术应用效果较好。

(二)建议

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生命线,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一方面必须加强长江经济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注重城市配送、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的建设;另一方面是抓住长江这一先天水运优势,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应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合作,加强长江经济带各港口的物流多式联运,降低长江经济带农产品往来的成本。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技术进步是促进效率提升和拉开地区流通效率差異的核心因素,因此必须保持对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的重视,加快农产品流通创新,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首先,政府制定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农产品流通相关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其次,在“互联网+流通”的背景下,利用好“电商扶贫”的政策优势,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改进农村落后的农产品交易方式;最后,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交易信息化平台,通过交易市场将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连接起来,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形成有竞争有活力的交易市场。

重视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出现了规模效率降低的危机,因此还需将新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到实处,重视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资源的投入。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其次,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龙头企业+农户”或者“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户”的生产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应;最后,整合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重复设立的组织机构,合理规划好农产品市场,鼓励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联合与兼并,提高市场的辐射影响范围,改善管理运行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农产品流通创新系统构建与实施路径[J].经济问题,2015(7)

2.涂洪波,赵晓飞,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模糊综合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韩丽娜.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18(4)

4.龚梦,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5.纪良刚,刘东英.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1(7)

6.周应恒,卢凌霄.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研究:以南京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08(1)

7.李燕京.农产品流通效率测量与指标选择研究[J].价格月刊,2015(1)

8.涂洪波.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实证遴选及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2(6)

9.张永强,张晓飞,刘慧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测度指标及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7(4)

10.程书强,刘亚楠,许华.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0(3)

11.刘丽波,李苏敏.供给侧改革下我国流通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基于政府统计数据和DEA分析法[J].商业经济研究,2018(6)

12.王仁祥,孔德树.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流通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