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成就生命的美好

2019-11-06王淑娟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江苏省校长学校

王淑娟

校长简介:

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中考改革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江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获评“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第四届明远教育奖”等荣誉。

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分别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主编和编著《涵养八讲》《创思八讲》《审美八讲》等多本专著。

他提出了“办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教育”的教育哲学主张,致力于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构筑了“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让教育走向美学境界”的发展蓝图,探索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美学范式。在他的领导下,学校成为首批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学校。

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各种各样的答案,包含着对南菁高中的深情。

比如:南菁,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想到,都会情不自禁托着腮回忆一下的地方。

再比如:记得校长说的一句话,我们从不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我们只告诉他们不该做什么。很喜欢这样适度的自由。也很喜欢校训忠恕勤俭的自制和豁达。喜欢有趣的老师们,一本正经讲笑话的班主任。

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能让学生如此热爱并深深留恋?

9月开学不久,编辑部一行人在刊物特约顾问、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蔡明的带领下,前往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长江之滨江阴,在启功先生题写校名的校门前,见到了刚从北京回来的杨培明校长。

9月10日,杨培明校长参加了2019年教师节全国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杨校长说,能参加这个表彰大会,是因为学校《重构校园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南菁高中的大美育,面向全体学生,涵盖教育全程,渗透所有学科,融入日常生活,成就全人发展。风景美、建筑美、学生美、老师美,发生在校园里的教育行为更是充满了美。“百年书院,大美南菁”已然成为一幅深情又生动的教育画卷。

校园美,彰显文化底蕴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依山而建,掩映在青山绿树间,校园建设融古朴与现代、幽雅与大气于一体,充满勃勃生机。

我们在南菁高中贾晨霄老师的引导下,漫步在南菁校园。时时处处可见的名人题字、对联,让我们感受到南菁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光影;现代建筑的雄伟秀丽,又让我们不由感慨:在这里读书的孩子真幸福!

一进校门,迎面而来的是刻有“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卧石。这句话来自朱熹的《子游祠堂记》,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南菁校友沈鹏书写。1882年,时任江苏学政兼兵部左侍郎黄体芳,在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的协助下创办了一所书院,从这句话中选取两字为学院命名“南菁书院”。“南菁”二字寄寓了黄体芳对办学的期望——聚南方菁华而教育之,也为南菁注入了激荡百年的办学灵魂。

卧石后是一条青砖铺成的大道。我们沿大道笔直向前,穿越学校最高建筑文德楼,来到了正学亭。亭子很是别致,白墙黛瓦。亭正中是学院创办人黄体芳的铜制座像。黄体芳面带微笑,眼神柔和,似穿越时光,亲切注视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

贾老师建议我们在这里照张相。他说:和南菁的创办人黄体芳合张影吧,看到这张照片,你们就会想起南菁高中。

于是,我们如同每一位从南菁高中毕业的学生一般,站在正学亭前,毕恭毕敬地与创办人黄体芳合影留念。

不敢惊扰正在上课的孩子们,随后,贾老师将我们带到书味亭。透过依依杨柳,看到湖中举止优雅的黑天鹅,我们竟一时恍惚,是身处公园吗?校园环境如此优美,文化气息如此浓厚,怎么可能培养不出举止优雅的孩子呢?正如高二(7)班学生邓嘉悦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所表达的:南菁高中古朴端庄的老校门,静默无言的漱兰池,学政厅旁静卧的井栏遗迹,悄无声息却又饱含着菁园的文化魅力,使得这儿的一切都有了热度,也激励着每个学生坚守并传承它们的美。

学生美,拥有南菁气质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由于一所学校特有的特性,由那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他的脸上就印了一个商标、一个徽章,一看就知道他是哪一个学校毕业的。

杨校长很喜欢这句话,并由此生成一个朴素的梦想:南菁学子应该有独特的气质,能让市民从大街小巷迎面走来的学生中,一眼判断出南菁高中的孩子。

从南菁书院到南菁高中,学校几度易名,但文化传统和办学精髓始终未变。杨校长说:“我们将中国传统书院注重人的精神气节的培育和君子人格养成的传统注入时代特色,经过全校讨论,提出了新时期南菁学生的气质要求: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杨校长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高中三年正是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生活质量会影响未来生活的质量。高中教育要关注成长,不仅仅是成功;关注过程,不仅仅是结果;关注人格,不仅仅是成绩;关注创新,不仅仅是接受;关注未来,不仅仅是现在。

围绕这个要求,学校营造一种氛围,将教育渗透于每个细节中,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批判和表达。

于是,身处南菁高中,您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学生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们介绍历史名人、评论时事、推荐书目;辩论会上,正反两方各展才华、唇枪舌剑;课本剧表演,学生们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改编;学校社团丰富,学生创建摇滚乐队、办露天音乐会;大型活动,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康节、读书节、成人节、艺术节、迎新节等等,从策划、组织、实施,全部由学生来负责……学生甚至可以主动提议学校开展活动。比如,“南菁青少年发明家团队”及南菁科技创新大赛,就是由一名高二学生倡导的,并且第二届大赛举行时,完全由这名学生来组织。

给学生以自主,学生就成长得更自由。南菁高中的学生,不紧张局促,总是豁达自信;不紧锁眉头,总是乐观开朗;不缩手缩脚,总是淡定坦然;不张扬放任,总是自律自强。他们有思想会表达、有对爱和美的追求,有对每一件事负起责任的担当。

老师美,展示生命美好姿态

南菁气质典雅、含蓄,涵盖甚广。它不仅镌刻在学生身上,在老师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培明校长自不必说,儒雅的风度,可亲的笑容,正如人们想象中的校长模样。

作为校长,他有管理的智慧;作为语文名师,他更有独特的教学理念,提出语文教学要由功利境界走向审美境界的观点。

他说,语文天生就是具有审美属性的博大精深,语文老师应该用个人魅力、深厚学识、独特匠心,唤醒学生的生命力,陪着学生一起展示生命最美好的姿态。

陪伴我们参观校园的贾老师,身上也极具南菁人的文化特质。他一袭白色中式传统服装,说话温和,很有谦谦君子的风度。

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是南菁的校友,他捐赠给母校许多书法作品及珍贵收藏品。深爱书法艺术的贾老师由此开发了《沈鹏書法艺术赏析》的美育课程,他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提升孩子对书法艺术美的认知和体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语文老师胡学英充满教育的理想和抱负,她将《诗经》《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章引入课堂,学生都很喜欢。有一次,她在学生中作调查,问他们最喜欢诗经的哪一篇,有不少孩子回答《蓼莪》。这是一篇感恩父母的诗作。胡老师感慨《诗经》是来自远古的歌谣,每个中国人都有中国传统的情感基因,老师要做的是唤醒这个基因,通过这些文学作品,让孩子获得情感的认知和复活。

还有马莉老师、张静慧老师、黄晓勇老师……南菁每一位老师都是修养深厚、激情四射、情趣丰富,在课堂以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美。

我们离开南菁高中时,已是夕阳西下。回望校园,目光最远处可见背靠青山的钟楼,余晖笼罩下,为南菁增添了一份悠远宁静的气氛。

想起杨培明校长说的一句话:教育,应该成就生命的美好与人生的幸福。也许这便是最成功的教育,也许这便是教育的初衷。

猜你喜欢

江苏省校长学校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