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官渡古镇

2019-11-06

广东园林 2019年5期
关键词:官渡主塔塔身

陆 琦

历史悠久的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 8 km处,地处滇池北岸,占地17 km2。因其历史文化深厚而远近闻名,曾是一个誉满滇中的古渡口,也是昆明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官渡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蛳壳堆积如山的渔村。由于这里浪平水静,风景如画,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重要的地方。

宋大理国时,大约1180—1190年,驻守鄯阐(昆明旧称)的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传说因高生世的船停于该岸边,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不管如何,昆明官渡是因滇池古渡口而得名。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官渡与昆明同时设县,后鄯阐府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废州后置中庆路,并官渡县入昆明县,为路治。明清已成为商业、手工业非常发达的乡镇。

法定寺山门

法定寺鼓楼

元代,官渡建孔子楼,这对官渡子弟读书习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走出了著名文人王思训。王思训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任过江西学政,曾当过幼年雍正皇帝的老师,康熙帝曾赐他书万卷。王思训荣归故里之后,建赐书堂典藏,至今赐书堂犹存。到了清代,官渡古镇在今螺峰、秀英、西庄和尚义4个村子的范围内已形成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六寺七阁八庙”建筑群。壮观的建筑与自然风光相融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图,形成了官渡八景:“古渡渔灯”“螺峰叠翠”“云台月照”“杏圃牧羊”“凌云烟缭”“滇南草坪”“金刚夜语”和“笔写苍穹”。官渡作为风景旅游名胜区,成为达官贵人修建行宫别墅,名流贤达光顾流连的宝地。在此驻足的,不仅有南诏、大理国的王公贵族及其侍从,还有与他们形影相随的宗教文化。昔日官渡,商贾云集,高塔辉映,寺庙楼阁众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建筑和古迹遗址。

随着岁月的流逝,湖岸线逐步退缩,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老的庙堂等建筑陈旧破败,有的甚至被拆除。著名的金刚宝座塔也沉陷了近1 m,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2001年4月,官渡古镇文化古迹抢救工程动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将1350 t的金刚宝座塔整体抬升2.4 m,并修复了孔庙、武庙、赐书堂、法定寺、土主庙、观音寺、上阁楼、下阁楼等古建筑。

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官渡建造时间最早的寺庙是始建于唐朝的供奉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的土主庙和宋代的法定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主庙大殿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檀梁架结构,特别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踩四翘如意斗拱,规模宏丽,繁富华美。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拱出45°翼形栱,富于装饰,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妙湛寺”为官渡古镇的“六寺”之首,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295年落成,后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古镇的中央。寺内建有东、西两座13层密檐实心方形砖塔。后来西塔毁于地震,而东塔保留至今。2000年后重建了妙湛寺及西塔,妙湛寺内包括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光明殿和妙德阁等。现“妙湛寺”又作“少林寺”,是由于嵩山少林寺目前已经接管了官渡古镇的妙湛寺、土主庙、法定寺和观音寺等寺庙。

法定寺天王殿

妙湛寺天王殿

妙湛寺双塔

妙湛寺双塔则位于妙湛寺门前的广场上,建于公元1327—1335年,塔为13层密檐方形实心砖墙,塔基边长2.6 m,往上层层高1.2 m。塔身自12层以下4面皆有小佛龛一个,内有佛像一尊。在妙湛寺对面,还有一座古戏台,现在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周围会有许多当地居民在打牌下棋,或唱歌跳舞,怡然自得,充满了浓浓的市井气息。

在官渡古镇宗教建筑中名气最大,最引人瞩目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前的金刚宝座塔。这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喇嘛式佛塔,在我国现存的十余座金刚塔中,妙湛寺金刚塔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还要早15年,真觉寺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7年)。金刚塔与妙湛寺的两座密檐砖塔相辉映,不仅体现了“有容乃大”“显密并举”的佛门精神,而且建筑上高低错落,品字布局,十分壮观,构成了官渡镇古建筑群的核心。

明天顺二年(1458年)重修妙湛寺时,“乃即寺之前辟地复造浮图一规”,这“浮图一规”就是金刚宝座塔。修建金刚宝座塔是由特进荣禄大夫镇守云南总兵沐璘倡导,镇守云南太监罗珪捐资,他们都是当时统治云南的头面人物。新建石塔的目的是为了“造功德”,“求延寿”,“顺习俗稳民心”。这里说的“顺习俗稳民心”,即为稳定民心,借当地崇尚佛教的风气,兴造石塔,达到顺应民俗,实现“不治之治的目的”;同时建塔也有造功德、求延寿的目的,如在此塔的西门券顶上即雕刻有“功德宝塔”,东门门额上刻有“延寿法门”。

妙湛寺金刚塔又名“穿心塔”,与其他的金刚宝座塔相比较,此塔原是建在妙湛寺外通衢大道上的一座具有通街塔性质的金刚宝座塔,其底部台基有十字贯通的四道券拱门,可过往行人车马。妙湛寺金刚塔由基座和塔体所组成。塔的基座为方形的须弥座形式高台基,边长10.4 m,高4.7 m。在须弥座的台基上雕刻出五方佛的坐骑和力士像,还有七重莲瓣组成的覆莲座。台基上四周绕以石勾栏,有如钟鼓楼的城台状。

塔身由砂石砌成,台基上由五座束腰瓶形的塔组成,四角各建一小喇嘛塔,拱卫着中间一座高大的喇嘛塔。主塔宏巨雄伟,小塔小巧玲珑。主塔与小塔都由须弥座、塔身、塔颈和塔刹组成,但式样有所不同,大小塔相映生辉,十分谐调。居中的主塔雄伟,高16.05 m,状如覆钵式,塔下方形的须弥座边长5.5 m,座高2.7 m,束腰部分有隔间柱,四角各雕力士像一尊,四面皆有雕刻,每面3幅,两侧为金刚界五部佛之佛座:东狮、南象、西孔雀、北迦楼罗。每面正中分别雕刻的宝珠莲子、金刚子等属五部佛之念珠,雕刻构图匀称,造型生动,刻工精致。主塔塔身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为7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上半部塔体光滑,上大下小,四面开焰光门(佛龛),内置佛像。塔身上又是方形须弥式塔脖,上层塔刹为“十三天”相轮,有铜制伞盖,垂八铃铎,盖面立铜铸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台基四角配置的4个小塔,形如主塔,但制作简单,小塔高仅5 m。

官渡金刚宝座塔不仅整体构思意象飘逸、令人沉思遐想,细部也十分精美。无论是主塔须弥座上的5种坐骑动物形象和四角的金刚大力士,还是佛龛中的佛像,雕工都极为精细,无不细腻逼真。铜制伞盖上的手持宝剑、琵琶、珍珠伞、花狐貂等法器的四天王,以及塔基顶部中心嵌砌的铸有9尊佛像的铜质金轮,铸刻也极为精美,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关圣殿

金刚宝座塔原为印度伽耶城尼连禅河畔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处的纪念塔,称为“佛陀伽耶大塔”,又被称为“坛城”,即“神坛”。妙湛寺金刚塔为过街塔和塔门形式,也是喇嘛塔的一种建筑类型,但与释迦牟尼悟道成佛处的金刚宝座以及佛陀伽耶大塔的金刚宝座还是两回事。此塔的主要特点是把过街塔和以五方佛为供奉对象的塔融合为一体。官渡是藏传佛教进入昆明地区的登陆地,妙湛寺石塔的建筑留下了藏式密宗佛塔深深烙印,这鲜明地体现在喇嘛塔式的塔身建筑上。后来建造的北京大正觉寺、碧云寺和呼和浩特慈云寺金刚塔的塔身都是典型的汉式多层密檐塔,而喇嘛塔式塔身的金刚塔全国仅此一例。

螺屿楼

文昌殿建筑群

妙湛寺大雄宝殿

猜你喜欢

官渡主塔塔身
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秘密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封顶
昆明官渡古镇休闲旅游的发展研究
透视:雪糕叠叠乐
闯入主塔
细雨中奔跑的官渡小鹿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
大雁塔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