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19-11-05孟朱明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10期
关键词:进出口营商申报

孟朱明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项目关键之年。国家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口岸营商环境改善,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我国的总体监管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监管环境的改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这是改善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预计到2019年底前,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主要业务应用率将达到100%。

2018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4.62万亿美元(30.5万亿元)是改革开放40年前1978年的230倍。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去年我国国际贸易增长9.7%。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加强自身建设,在全国实现了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单一窗口的实施压缩了“跨境贸易”时间及成本

自从2014年6月上海自贸区在国家支持下首先试点联合国研发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项目建设。上海在取得初步成功后,迅速向福建、天津、广东等沿海省市推广。五年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项目建设覆盖全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举世瞩目。我国预计在2019年实现符合联合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管理规则和通行标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工程初步建成,我国开始从贸易大国步入贸易强国时代。

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我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2016年的80名上升到46名,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经济体之列。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也是世界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经济体之一。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被认为是投资的风向标,每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包括跨境贸易等10个评估指标。负责编制《营商环境报告》的世行全球指标局高级经理丽塔·拉马霍对中国有一段十分中肯的评价:“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两市看到,中国的改革均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是今年一年的改革成果,有很多是多年以来持续推进改革的结果。我们看到中国的总体监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进,监管环境的改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这是改善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一步。”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国对评估指标的各个方面都实施了改革,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改革亮点颇多,几乎各项指标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实施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取消行政性收费,增强透明度并鼓励竞争,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出口单证合规时间从21.2小时降至8.6小时,出口单证合规成本从84.6美元降至73.6美元,出口边境合規成本从484美元降至314美元;进口单证合规时间从65.7小时降至24小时,进口边境合规时间从92.3小时降至48小时,进口单证合规成本从170.9美元降至122.3美元,进口边境合规成本从745美元降至326美元。

根据国家关于推进沿海主要港口率先实现更大幅度降费的部署安排,广东省广州港、深圳港被列为推进落实降费措施的重点口岸。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统筹指导和广州、深圳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州港、深圳港口岸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清理和降低口岸收费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口岸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2017年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据第三方机构初步评估,广州港下降81美元/20尺、112美元/40尺,深圳港下降109美元/20尺、139美元/40尺。2018年,全国2亿多进出口集装箱平均费用下降600元,一年为进出口企业节省1200亿元。

实现我国国际贸易行政监管的全覆盖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2018年国务院第25、2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提出2018年整体通关时间相比上年度压缩三分之一;进出口环节需要提交的监管证件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并全部实现联网核查的任务目标。2018年10月国发〔2018〕37号文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下达执行。

此前在进出口环节需要海关验核的各种监管证件达86种,涉及19个部门。企业需来回往返有关部门递交纸质申请,流程漫长、手续繁琐,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现在企业用户可直接登录“单一窗口”门户网站,进行线上申请,发证部门审核通过后将证书电子数据传输到海关,并在通关环节实现与海关报关数据的自动比对、智能验核,审核结果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给企业,实现了监管证件申报、审核、通关和反馈的全流程网上办理。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实现与25个部委的系统“总对总”对接。提供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展览品申报、许可证件申领、原产地证书申领、企业资质办理、查询统计、出口退税、税费支付、加贸保税、跨境电商等12大项基本功能,满足海运、空运、公路等各种口岸类型和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办理,实现“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键办理”。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行免费申报制度,所有进出口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全部实行免费。“单一窗口”的开发和运行费用由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分别负担。每年花费几十亿可以节省几千亿元。单日申报量已突破86万票,主要申报应用率提升至80%,累计注册用户60万余家,总申报业务量超过1.45亿票。

2018年11月1日起,进出口环节46种监管证件(除保密需要等特殊情况外),全部实现联网核查。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海关总署与商务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药监局等16家发证机关系统对接和数据互联,企业可采用无纸方式向海关申报相关证件,避免了以往现场奔波、纸质申请、重复提交的繁琐程序,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这是海关及各相关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便利的口岸营商环境的一项务实举措。

打通企业退税“堵点”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系统实现了企业退税一次注册、一网通办,使跨部门数据共享复用,全程无纸化在线申报,有效打通了出口退税数据“堵点”,扫除了业务办理“盲点”,解决了外贸企业“痛点”。较之传统模式,“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系统在减少外贸企业退税办理工作量、简化流程手续、提高业务申报效率方面作用明显。

以往一票出口退税业务系统操作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仅需5分钟。“单一窗口”模式下的出口退税企业只需互联网环境即可随时随地享受退税“SAAS”服务,无需升级维护系统,简化退税流程、提高退税效率、压缩退税材料,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原来出口退税系统每月需要手动更新维护,现在不用任何维护。此外,原来系统只能特定电脑登录指定账号,现在不受任何限制,退税更加简便,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

像北京市自2018年9月27日在全国率先试点推广“单一窗口”出口退税业务,目前成效显著。市商务局、市税务局积极组织、紧密协作,就“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系统广泛宣介、全面培训,截至目前,组织大小培训80多场,培训人员6000多人,首次“千人级”大规模培训活动更是创下培训规模历史记录。截至2019年5月24日,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累计业务量2377票,涉及报关单23004票,累计退税金额8.12亿元,全国领先。

金融服务功能将促成国际贸易大数据的生成

2019年4月18日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保险服务功能正式上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7家金融机构实现系统“总对总”对接。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合作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面向进出口企业提供预约开户、国际结算以及融资贷款、汇总征税保函等服务。

在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的建设上,建行广州分行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线上无纸化进口付汇业务,即客户仅需提供报关单号码,无须另行提供合同、發票等其他单据纸质或电子扫描件,大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此举措进一步促进了贸易便利化,优化了营商环境。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用保险系统实现在线办理投保、续保、索赔、询保等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可随时获取国家、行业等风险信息,让国家政策性保险服务覆盖更广、操作更加简便。

金融保险服务和国际货运服务是进出口企业两大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保险服务功能让进出口企业真正感受到”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的轻松体验,也为下一步国际贸易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全球化背景使得跨境贸易更便捷、更安全至关重要。很多国家政府认识到这一点,并已制定出促进贸易便利化战略,通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贸易和运输手续、单证要求来提高本国贸易的参与度和竞争力。联合国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战略的核心措施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引进这一措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对“单一窗口”实施的模式各有不同。

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时,各国政府面临同样的挑战,分别来自系统的技术问题,组织架构、跨部门协作以及管理、财务、政治、法律、国内外环境。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一国两制”的国家政治体制,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需要,依托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政府公共平台来建设。国家层面统筹推进“单一窗口”基本功能建设,主要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监督和服务功能,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网应用,“单一窗口”相关国家标准的建立(中国国际贸易数据元国家标准等),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法律框架的建立以及与相关各国信息交换协议等。地方层面负责拓展实施进出口企业业务实际需要的“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地方政务服务、地方口岸物流服务、地方大数据服务和金融服务、国际货运服务等应用。各省市可以委托企业进行地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平台管理和运行。上海、福建的地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除了运行国家统一开发的许可证、报关、出口退税等12项功能,同时还有地方开发的10项功能。

在国务院领导下,在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中,地方政府进行了改革创新管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我国香港特区和上海都是典型成功的榜样。

香港特区2006年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DTTN)。该系统是一个开放安全的公共平台,提供贸易、物流和金融行业之间互联。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其贸易、物流和金融伙伴进行网上电子商务,效率高、成本低。相关政府机构参与该平台的管理和使用。DTTN由香港贸易通公司负责营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大提高了中国香港的国际竞争力,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被国际评级组织评为全球国际竞争力第一名。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22个部门,服务28万家企业,作为地方公共服务平台,进出口企业申报免费使用。2018年上海口岸100%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和出口退税业务,都已经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极大的节约了电子报关费、报检费等费用及申报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可达20亿以上。上海是世界第一大口岸,去年上海处理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贸易量。2018年上海4000多万集装箱涉及到的单证信息全部通过“单一窗口”处理。“单一窗口”的实施,在促进口岸和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去年双十一,跨境电商单量达到275万票,峰值100万票/每小时,交易跨境电商平台处理效率为全国首位。去年负责编制《营商环境报告》的世行全球指标局专家考查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在全世界推广。

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家“单一窗口”,尤其是两个经济体之间或本地区几个经济体之间实施跨境电子单证交换的国家“单一窗口”,可实现在更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同时便利货物通行,从而推动经济一体化。“单一窗口”提高了信息的可访问度和真实性,减少了假冒,加快并简化了信息在商界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流动,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相关数据的协同与共享程度,这对跨境贸易各参与方都是有益的。这样的系统的使用,更好地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效能,降低了政府和商界的成本。

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建立了监管型“单一窗口”,并且签订了双边性或区域性贸易协定,即建立一个双边或区域性的信息交换平台。中国预计在2019年底实现符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管理规则和通行标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工程初步建成,2020年以后,分步骤实现同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单一窗口”的连接。

随着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成并逐步发挥其效益,中国进出口企业国际贸易单证费用将由目前的占贸易额15%降低5%,每年节省1万亿元,到2020年以后再降低5%,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每年可节省2万亿元。这将大大提高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大大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全球竞争力。2014年我国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列28名,2017年和2018年两年连续跃升12位,达到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列13名(2018年英国列20名、日本26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

(作者系商务部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进出口营商申报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