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年间电力照明在北京的引入与普及

2019-11-05高福美孙慧羽

北京档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电灯电线北平

高福美 孙慧羽

电力照明的引入,是城市步入现代生活的重要基础,它使得城市的夜晚不再笼罩在黑暗中,并呈现出有别于白日的另一种景象。晚清以来电力在城市应用范围的拓展,对于城市建设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一、新奇:电力照明在宫廷及使馆区的引入

电力照明在北京的引入从宫廷开始。1888年,电灯首次在西苑点亮。与任何新兴的现代化设备一样,电灯在宫廷的试用也经受了各种怀疑与惶恐。当年十一月十五日(1888年12月17日),时任国子监祭酒盛昱上奏:“近日北洋大臣有呈进电灯之事,道路传闻观者甚众。伏思电气机关微妙。在精熟其业者固视为平易之物,而进入禁廷,经手员役断难随入,太监人等未经娴习运掉不灵,或有差失,不可不虑。事果属实,可否即饬停止。”[1]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88年12月28日)内务府官英年奏报:“南海安设电灯锅炉房,谨择于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丙午时兴修吉。”[2]电灯进入宫廷一事,在《翁同龢日记》中也有一条“电灯照耀于禁林”的记载。1889年,慈禧所居的西苑仪鸾殿亮起了电灯,“西苑电灯公所”也正式建立。1890年,“颐和园电灯公所”建成,其拥有的全套发电设备全部由德国进口。此后,据1901年《顺天时报》载,当时又将颐和园全套电灯设备移入内廷,闻内务府大臣现饬官电灯局,将颐和园所有电灯、电线及机器等件皆裁撤。但因内廷宁寿宫已有电灯,皇太后之长春宫尚无电灯,故将颐和园之电灯设在长春宫。

宫廷之外,使馆区成为引入电力照明的另一重要场所。从19世纪末期开始,东交民巷使馆区开始使用电灯照明,并由英国洋行瑞记发电厂供电。1904年,北京成立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向民间供电。自此之后,北京城一些重要街道以及商业区开始安装电灯,城区供电范围不断拓展。据载,1930年开始实行电灯包月,每月按盏数计费,每盏1元。同时,公司为鼓励电力普及还推出优惠政策,实行电价递减制,每月消费超50元者给予折扣。加之当时国内煤油价格普遍上涨,相比之下使用电灯更为实惠,所以城区内的商户和居民相继改用电灯。据《北京供电志》统计,1930年北京电灯用户增至2.48万户,较1929年增加11%,约占城市人口总户数的十分之一。

二、推广:电力在公用事业及商业市场的应用

电力照明在城市中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首先是城市中道路照明范围的扩大。1929年10月25日据内五区署呈称:“查属境地安门外东西皇城根马路旁均设有官立电灯,但是在皇城根西北角往东至厂桥南口外一带却未能安装电灯,故每至晚间该处顿至黑暗,不仅于交通不便,尤恐易生危险,故拟请安设电灯数支以利交通。”1932年8月31日《北平市市政公报》载,北平市社会局呈函《宣武门外门脸交通不便请装设电灯由》:“因查宣武门外门脸地方系属通衢要路,行人车马往来极多。该处并未安设电灯,每至夜晚黑暗难行,请转函主管局从速派工装设以利交通。”1934年《市政评论》写道:“良以路灯设置完善与否,对于市政直接间接影响甚巨,其最著者,厥为治安问题。若百数人万人居之都市,其路灯设备,穷败不堪,光线不足,则盗贼必易于乘机窃发,事后追捕,又必大敢(感)困难。又如夜间车辆之交通,市民行路之安全,亦莫不受重大影响,此路灯之直接关于公安者也。”[3]

电力照明作为现代商业营销的重要内容,在当时成为市场营业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力。1907年10月20日《顺天时报》记载:“内城东安市场日渐发达,洵为商业集会处也。现于西面正门上安设电灯,并于门内巡警驻守所及司事房一律安设,均已通电,自外观之气象为之一新。”1929年,一位游客游东安市场时写道:“所有鲜货摊子的电灯泡,超码要有一百支光,照得那一列一列的鲜果,更显着干净、漂亮,惹人馋吻。”[4]1930年,西单牌楼附近布店,以彩灯作为招揽顾客之用。当时因市面萧条,绅商仕女因经济关系不肯争奇斗胜,制造新衣,故市民购买力之薄弱,各绸缎店营业益发不振。而各绸缎店商人乃异想天开,希别辟途径,以广招徕顾客之计,相继修饰门面,美其名曰重张,在门前高支彩牌楼,装设五彩电灯。1930年1月29日《北平市市政公报》载,为增加市面繁荣,批准东方照相馆在门前安设电灯广告牌;鼎记药房则在门前安设电灯广告牌一面。闪耀的电灯广告牌明显增加了街市繁华,“近来本市各商行每因营业竞争,辄于门前高搭彩牌楼缀以电灯,藉广招徕(揽),际此商业萧条之时,此项设施于市面繁荣本不无良好影响”。国都南迁之后,有游客感到市面虽然萧条,但因有车站照明而感觉繁华如昔,“到了北平,车站里仍然是电灯照耀,旅客忙乱,同前几年的车站一点儿也没有差别。我心里这样想道,‘谁说北平不行?你看车站还不是这样。”[5]同样,时人观察都城南迁之后的景象,认为其“旧日光辉已是逐渐的消磨殆尽”,如此境况之下,工业在北平本来没有建立起来,全城的大烟囱只有两个,一个是被服厂,一个是电灯房。

电灯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时北平手工业中,专有为电灯制作绸纱灯罩之业:“以绸纱等物制成电灯之罩,上绘以图,极玲珑精巧之致。”民国年间北京设有民众教育馆,其中雕刻的京兆地图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火车在铁路上,船只在河里航驶,俨然与实物无异。且每一县镇均装有小电灯,如要寻找某县,开那縣的电门,电灯亮,很是方便。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大公报》的房屋出租信息当中,已将电灯作为房屋优势而隆重推出:“出租坐落北平东华门外锡拉胡同十二号电灯、自来水、地板俱全,交通便利,房屋整洁,租价从廉。”

三、犹如白昼:灯光下的北平城市印象

电灯照耀下的北京城市,呈现出别样风景。民国年间王府井周边地区是北京城最为核心的商业区,也是当时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街道宽阔,清洁异常。若远立南端,遥望北瞻,则楼房林立,高耸霄汉,树路花草,云错其间。夜晚电灯悉明,照耀犹如白昼,直有欧风美景。不若他处房屋矮小,街道污秽,人声嘈杂,一种腐败现象也”。[6]1933年,一位游客逛夜晚的王府井写道:“到了晚上,电光争明,游人拥挤,谁初次来临不感到头晕目眩、眼花缭乱呢?”

东安市场作为民国年间的新兴商业市场,电灯的引入又增添了繁荣景象:“街面给电灯光所反映出的树影是扶疏的,脚踏车、人力车、汽车、混合在喧嚣的一团里。凌乱地排列着几家商店,流露出了一点上海味,然而还摆脱不了北平固有的形态。市场的南口是虚掩的,里面充满了热烈的情绪。一列列的新设的木架上排满着货物,给灯光照得亮晶晶地。时断时续的游女,都在薄的衣上加着短的毛线外衣,秋是显明地证明着是深沉的。转入了另外的一条场面时,迎面荡来的几个全是娇媚的笑靥,浓馥的香气,洁丽平整的服饰的波纹,夏季的汗臭和初春的情热都早成为过时的货色了。”[7]

邻近的崇文门一带行人拥挤,买卖发达。至晚间电灯悉明,照耀如同白昼,夏间凉棚阴密,且多系楼房,一洗前清之旧观也。在陕西巷附近开设的醉琼林是北京地区最早开设的西餐馆,每至夜幕降临,餐馆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京华百二竹枝词》记载:“莱罗中外酒随心,羊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深巷醉琼林。”

寓居北平的文人在关于北京的记忆中,电灯的角色不可或缺。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写道冬日的北平,“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徹底”,适居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民国年间曾寓居北平的张恨水也曾写道北平冬夜之境,“每当写稿到深夜,电灯灿白的(地)照着花影,这个水壶的响声,很能助我们一点文思……越写下去电灯越亮,炉子里火也越热,盆景里的花和果盘里的佛手在极静止的环境里供给我许多清香”。[8]

四、触电:电力设施之新增隐患

电力照明在城市中的普及,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相关危险因素。1924年有记者曾这样评论:“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电线每遇折断,即发生杀人惨剧,数日以来,据本报访员所报告者已有两起。按京中街衢,电线如织,行人如水,今数日之间,竟见两行人触电毙命事。视吾人足一出户,几随时坠地,竟谓有绝大危险,此种惨剧,无论电灯公司如何巧辩,恐亦不能辞其咎。此该公司人所宜深省,而全体市民所大宜注意者也。”城市中电力设施的增加,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事故也频繁发生。在《北平晨报》的报道中,此类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如1924年“东西牌楼北十条胡同西口外,昨(二十五日)上午十时余,电灯线忽折落。适有卖葡萄的小贩刘某,行至该处,电线落在头上,将刘某打出极远,竟将头颅撞在马路旁石椿之上,顿时脑浆流出,倒地身死。”1931年,“市政府因本市迭次发生火警,市民财产损失甚巨,起火原因,虽有种种,而因电线走火,致酿成火灾者,亦时有所耳闻。此项走火电线,实由商铺住户人等,不明厉害,对于腐朽之电线,不加撤换所致。”1932年,“暴雨如斯,蒙其损失者,不止一二数也。最烈者,即一青年学子王朝如之触电惨死也。……距信诚公寓不远之归途中,误触电线,盖电线系因大树拆枝切断而落地者。该生一触电线,即被电火打伤,且正倒与电线之上,遂立时致命。”1933年,“有打水伙计王焕文……于昨晨五时许,王到井台上汲水,不料电灯线折断,正搭在王脊背上,登时触电倒地。旋同伙计察觉,急用黄泥解救,但已烧得焦头烂额,状极可惨,因伤毙命。”[9]电力设施给城市带来了光明,也使城市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而对于如何管理电力设施和规范使用电器,当时的官方也在不断探讨各种应对方案。如针对商家悬挂彩灯作为广告,1930年规定:此后所有商户,除跨街者仍准加缀电灯外,其余门前支搭均一律禁止加缀电灯,以免危险。

综上,电力照明在北京的普及,带动了城市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革新。民国年间一位游人来到京城之后感触十分强烈,据他记载:“各处的电灯和煤气灯,照得街上又亮又好看。想我在高等小学时代,只听见老师在教室里讲电灯怎样的发亮,煤油灯怎么也赶不上的。”[10]电力照明的广泛使用,将城市的夜晚从黑暗中剥离,并呈现出不同于白日的另一种景象。绚丽灯光映射下的北京,展现出都市繁华的一面。电力照明的引入,增加了城市夜晚的生活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观念。中国传统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复杂而多面的评价标准。晚清以来,电力照明在城市的普及及其给城市日常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也是这座古老都市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录副奏片: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国子监祭酒盛昱折。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档:奉宸苑记事簿。

[3]整理平市路灯刍议[J].市政评论,1934(1).

[4]旧都新影[N].大公报(天津版),1929-10-2.

[5]目下的北平[N].大公报(天津版),1930-12-31.

[6]宋世斌.东长安街记[A].京师街巷记[C].武学书馆, 1919:6-7.

[7]木易.东安市场巡礼[J].老实话,1933(10).

[8]张恨水.山窗下品及其他[N].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3:237-238.

[9]市政新闻[N].北平晨报,1924-8-26,1931-5-12, 1932-7-24,1933-9-16.

[10]到北平的感想[N].大公报(天津版),1930-7-31.

作者单位:1.北京社会科学院2.复旦大学历史系

猜你喜欢

电灯电线北平
北平的秋
电灯突然不亮了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1000条蛇守卫电线
想北平
电线
SOCCKET玩球发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