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05张晶

祖国 2019年1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以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凸显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从核心素养角度上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关注学生的语词运用与建构;着重于学生的思维、审美情趣、鉴赏等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以及魅力。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础,构建互动式课堂;围绕语言建构开展教学,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此更好的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注重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意味着从国家层面开始更加深入系统地思考“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青少年“核心素养”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外很多国家甚至把培养 21 世纪核心素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联合5所大学96名研究人员共同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展开了历时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称《新课标》),其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1]本研究将从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结论出发,以新课标为背景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

(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与建构中的四种基本能力。新课标规定,学生应该独立的进行阅读,积累良好的语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中,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其基本要素。[2]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语文文字的基本方法。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黄金期,因此通过多读、多写、多听、多练等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独立思维能力

学会正确的思考方法,逐步形成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3]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独立思维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并能够针对课文提出疑问,与他人交流,进而在交流中不断反思和学习。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所谓审美欣赏与创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形成对美的感知、欣赏、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审美既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提升。”[4]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美文阅读与写作中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教育是具有文化传递与创造功能的活动。语文作为文字文化的直接传递学科,承载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传递和培育的功能。“语文课程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5]同时,从文化选择的角度来说,主体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需要对文化建立认同和选择能力,因而,语文课程在价值导向上是对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忽视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指“学生了解汉语和汉字的特征,具备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特性使用它们以完成与语言文字相关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6]虽然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都会将其写在教学设计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过于强调语言文字的识记和背诵,恰恰忽视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经过自己思考、有感而发的语言,缺少自我表达的冲动,也缺少自主表达的机会,更缺少自主表达的能力,这些都因其缺乏语言建构的能力。

(二)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表面上重视启发式教学,但真正学生独立思考的答案并不被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仍未形成。潜在的标准化答案,使得一方面学生努力配合教师的导向回答“正确”答案,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倾向单一化评价标准。这与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背道而驰,制约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三)不利于审美鉴賞能力的发展

审美能力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展现出学科的审美属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其中的奥妙和价值。[7]虽然情感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必备内容,但是往往因其模糊的评价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易被忽视。对文字的审美是人感知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个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路径。而审美能力,在智育为重的教学理念导向下,既不受重视,也不知晓其在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四)忽视文化的理解与传递

语文课程虽然是对精选美文的教学,但是却受传统考试思维的影响,经常流于表面上的文字识记和段落背诵,缺乏对文章背后所蕴含文化的理解与传递。而对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传递,对学生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涵养以及文化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育才是语文教学的深层次功能。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互动式课堂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唤醒学生有价值的个人经验。”[8]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挖掘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构建互动式课堂,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自我语言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变课文说、名人说、老师说为“我”说,这是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方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学生发展的敏感期,合理设置发展目标。”[9]教师既要知晓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还要对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作出判断,并据此选取对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教師应充分挖掘文本的整体结构和教育功能,并恰到好处地驾驭教学以达到对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教学目的。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能力的涵养和提升。

(三)转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开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和机会,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和讨论得出不同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不同观点的信心和能力。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把控与引导,既给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思考空间,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认同。

(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师应积极进行专业化学习和提升,从理念到课程到方法进行全面提升,并在专业反思和积累中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不断创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外出培训,观摩优秀公开课,向他人吸取宝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娜娜.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8.

[2]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90-93.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

[4]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52-54.

[6]万潇潇.论语文美育和人格塑造[D].扬州:扬州大学,2004:19.

[7]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9-11.

[8]李适,栗洪武.知识权威视野下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7,(16):1-4.

[9]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作者简介:张晶,沈阳市珠江五校,学士学位,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