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教家庭”多角度探究与再分析

2019-11-05郭雨昕

祖国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留守儿童建议

郭雨昕

摘要:茌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的鲁西平原,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资源落后。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之时,新时代农村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这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 Left-behind Children)。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乎中国未来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前李村同样没有懈怠,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于是一个汇集多人智慧与创新的名词“文教家庭”(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amily)就此产生。

文教家庭——把孩子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由一位家长管理照看,自愿、无报酬,各家长亲自接送、轮流上岗,值班者做好记录。作为全国第一例乡村“文教家庭”教育模式,其大胆的想法以及先进的观念,对于乡村教育的探索有着重大的意义,更成为了留守儿童的福音。它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的建设,更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基于两年前的团队支教走访实践活动,两年后本人将再次以“文教家庭”为切入点,在山东省茌平县前李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再回顾、再调研“文教家庭”教育模式,摸索“文教家庭”对学校、家庭教育水平的改变以及对留守儿童、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多角度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力求给出促进乡村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借大学生绵薄之力为社会提供可用之策。

关键词:文教家庭   留守儿童   乡村教育   建议

一、“文教家庭”的背景与意义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又以农村人口为最,由此可知我国教育要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现代化。谈未来中国的发展,教育发展是题中之义,而发展乡村教育更是必由之路!民工潮的席卷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无法随他们一起去外地上学,由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农村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投入不足、父母忙于生计、祖父母有心无力、孩子自制力弱、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很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开始探索解决诸多问题的方法,于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前李村的文教家庭应运而生。

现如今放眼中国乡村教育现状,文教家庭的建立无疑在乡村教育的探索道路上起着先锋般的作用。两年前的走访,从相关领导以及承办人那里了解到丰富的文教家庭知识,深入到文教家庭中更感受到了该项模式的发展可持续性。然而乡村教育的革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为探索文教家庭的发展现状,两年后再次对其开展回访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共采取了典型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法三种主要调研方法。

二、“文教家庭”的发展及现状

(一)文教家庭的产生

2016年5月16日,前李村李书记收到了由温陈街道办事处、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共同发起的《关于创建“自然村·家·校共同体”活动的倡议书》。与支部委员李福芝商量后,他们迅速到联合校找靖恒海校长,到本村小学找于相阳校长,共同商讨前李村文教家庭的創建工作。经过一番讨论,联合校把替换下来的学生课桌送给家庭使用,于校长还亲自参与到文教家庭的创建工作中来。他们赶制了“文教家庭”的标志牌,又拟定了“邻里乡情,同学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16字方针。21日,1-4号文教家庭选出,挂牌成立;28日,5-8号文教家庭获得批准,挂牌成立。于此,文教家庭开始展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文教家庭的特征

自愿、无报酬;安全性高,各家长亲自接送、轮流上岗并做好记录;严格管理课余时间,最大程度上保证“劳逸结合”。它创新的应用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结伴玩耍、劳逸结合”的新框架新模式,是一种以“邻里乡情、同学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宗旨的新农村新教育。

(三)文教家庭的发展

两年来,文教家庭在先前已有的设施基础上做出了巨大改变,不仅家庭内部增添了热心企业捐献的阅读小书屋、各类运动器械、繁多的手工工具,还定期开展由各家承办人联合组织的运动会、辩论赛等团体活动。同时经过两年的调整修正,文教家庭合理发挥了其身处农村的优势,立足于乡村本土文化,借助于农村空间大、自然风景多的特点,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户外玩耍场地,这是儿童可持续学习力的必要保障,是儿童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研究表明家长的学历水平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故而经过两年的不断实践、不断分析,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家长被挑选出来构成了“文教家庭”承办人的精英队伍。这些家长思想先进开明,会为孩子自身的多方面发展营造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定期邀请村中大学生做义工教师,还把村里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方面的人才集中起来,帮孩子培养兴趣特长。甚至有的村民还劝自己孩子周末回村教孩子们拉二胡,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村孩子的视野,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吹入新思想新观念的春风。

根据调研报告可知,“文教家庭”的孩子家长全部对此项目持赞成态度,并纷纷表示希望孩子一直在这里念下去。因为文教家庭有着一套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时间安排表,毫无疑问,文教家庭在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成绩的进步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文教家庭的孩子由于独立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高、学习习惯好等原因优秀率自然也高于非文教家庭的孩子。在对文教家庭影响力的调研中,联系到现已从“文教家庭”毕业的学生,与同年级未参与到“文教家庭”中的孩子相比,文教家庭孩子全部顺利升学,辍学率为0。一是因为孩子在文教家庭中感受到了较好的氛围从而表达出强烈的学习意愿,其二是家长在文教家庭的影响下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此外,由于儿童在初生的几年缺失父母的陪伴与照顾,日积月累就会产生了一些问题行为。不过有幸的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所有“文教家庭留守儿童”都表现出了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健康开朗、积极乐观、可爱淳朴。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示“和所有人都玩得好”“有很多好朋友”“很喜欢在文教家庭玩”“认识到了很多好朋友”。而其他留守儿童所展现的都是自尊心强、防守心强、少言寡语,全身上下散发着生人勿进的讯号。

在对邻近村庄以及邻近中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大众对此教育模式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家认为“文教家庭”是一股春风,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从心底改变了对世界不好的认知。大家还说道:一开始施行的时候是抱着懷疑与否定的态度的,没想到旁观了两年,文教家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好处越来越多,大家都后悔没有早早参与这个项目。如今,附近村庄的村委会都在商量着建设多处“文教家庭”。

三、“文教家庭”的优势与缺陷

(一)文教家庭的优势

1.弥补了社区教育空白,为孩子们营造纯真快乐的成长环境,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舒展的心灵;

2.让孩子们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培养了活跃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拉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对促进家庭内部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家长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4.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学校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的有效对接;家长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度合作,共同成长。

(二)文教家庭的缺陷

1.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乡村学校无法开设心理课程,文教家庭也很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卫生、安全和法制教育的相关课程;所以有关部门、机构应该多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或教授,同时也需引进思想先进开明的教师,查阅文献建议可以积极借鉴上世纪80年代的模式,以优惠的政策选拔来培养一批“来自本土,回归本土”的师资团队。

2.文教家庭的承办者因长期局限于落后的乡村,一些思想被束缚,从而对孩子的成长道路可能会产生阻碍,这也是现在文教家庭只招收小学生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一点,有关部门需加强对文教家庭承办者的培训,定期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指导,让“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先进的教育思想走入乡村。

3.场地的安全性和简要设施的配备没有得到细心严谨的检查、监督,不能保障孩子们人身安全的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针对这一点,有关部门需聘请专门从业人员对这些设施活动场所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查。

4.文教家庭又相当于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大家在这里共同吃饭共同生活,所以对于在这里有吃饭和住宿需求的孩子们,饮食安全和住宿安全应该有一定的标准,进而依法保障孩子们应有的权利。

四、调研感悟

乡村教育的问题,是城乡巨变的一个缩影,是乡村发展问题中的重要一环。请记住,我们为教育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构成了孩子们眼中那远方的梦想。

“文教家庭”自实施建设到现在已有三年多时间,效果显著,意义重大,事实证明它是建立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基础上的双赢政策。它为前李村的留守儿童带来了欢乐与自由,为当地基层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力,对解决中国广大农村教育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文教家庭里;对于邻近村庄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它值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很高兴地预见乡村教育的发展不再是沉闷的、乏味的、死气沉沉的说教,而是鲜活的、互动的、充满生命张力的教育。我衷心的希望“文教家庭”如七号家庭的苹果树一般,累累硕果,薪火相传,给前李村、给茌平、给新农村的教育建设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

参考文献:

[1]韦婷婷,周婧.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9,(01).

[2]冯倩.悬浮的孤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危机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8,(12).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留守儿童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