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儒学思想

2019-11-05王悦

戏剧之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电视剧

王悦

【摘 要】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讲述了北宋时期,官宦家庭少女盛明兰在古代礼教制度下的成长、爱情和婚姻故事。这部电视剧体现了儒家的人性善恶论、为学求知論、婚姻家庭论等儒学思想。笔者将结合这部电视剧和以上三种儒学思想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儒学思想;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7-0088-02

《知否》是一部女性励志传奇古装剧,于2018年12月25日在湖南卫视播出,讲述了少女盛明兰在古代礼教制度下成长为当家主母的故事。《知否》打动观众的不仅是精良的服装化妆道具、设置考究的场景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且更是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观念,在描绘了宏大的古代家族兴荣史的同时,传递了大量的为人处世、子女教育和治家观念。

一、人性善恶论

对于人性善恶的问题,儒家学者各自持有不同的看法。孔子最早提出人性理论,但没有点明人性善恶的问题,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张载、程颐等人认为人性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体现。

(一)“人性无善恶”的体现。对待人性善恶的问题,告子的观点是人性无善恶。性,没有善恶。人一生下来,善和恶是不确定的,是个人在后天的环境中接触不同的事物,在无形或者有形之中形成人的本性。这个“性”表现为善良或者邪恶。所以“性无善无不善也”。

《知否》在人性善恶上体现了告子的思想观点,表现在盛家对女儿和儿子的教育上。他们认为小孩子好像一张没有经过任何渲染的白纸,后天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便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剧中由祖母和嫡母抚养的华兰、明兰、如兰和长柏都是知书达理、明辨是非的人,林小娘抚养的墨兰和长枫则是自私善妒的人。这说明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儒家人性无善恶思想的体现。

(二)“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体现。宋代儒家学者张载、程颐等人认为“天地之性”即天命之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而且与仁、义、礼、智、信等“天理”的内容完全相同。而“气质之性”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张载认为一个人虽然无法决定自己出生时禀受的气质如何,但是能够在后天环境中通过“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来实现个人生命的提升与提纯,最终形成先天至善的“天命之性”。

《知否》中,明兰的母亲身份卑微,庶出的明兰也不受盛家待见,但明兰聪明伶俐,深得祖母喜欢。她勤奋读书,有着超于常人的见识与谋略,但也懂得守拙,避免拔尖儿,为的是能在这个家庭中生存下去。明兰年幼丧母,嫡母善妒,姐妹争宠,再加上父亲对她并不上心,她遭遇了巨大的苦难与不幸,但是自身先天具有的天命之性不会泯灭,她通过读书教育来改变自己的气质,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天命之性。

二、为学求知论

中国历代的儒学思想家,都非常重视求知学习的问题。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在社会上立足,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智慧需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不可以已”,荀子认为,要想掌握知识和智慧,就不能够停止学习,他肯定为学求知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儒家学者不仅肯定了求知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从各个方面告诉了我们关于学习的方法。

(一)“学思结合”的体现。孔子认为,要想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智慧,就要多耳闻,就要多目见,最重要的是要多思考,三者相结合。孔子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要求人们要多闻自己没有听到过的传闻,多见自己没有看过的事物,对于自己不明白的知识和智慧要多听取他人的见解,并且采纳其中正确的道理为我所用。

盛家设学堂,盛纮允许三个女儿在课堂旁听。他深知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明事理,辨是非;可以善其身,济天下。明兰认为世家大族的女子读书以达到明理的做法是睿智的,她在顾廷烨带着女儿蓉姐儿走曹帮时及时劝解,得以让蓉姐学习知识、体悟智慧。另外,剧中后半部分明兰嫁给顾廷烨后,她让蓉姐儿和娴姐儿查看家中账簿,针对账簿中记载的某年府内采购粮食的价钱和其他年份明显不同的问题,明兰没有直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让她们谈谈自己的见解,并对其中疑惑不解的问题采取调查行动,然后给她答复。这里一方面是明兰让她们多闻、多见、多思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启发式教育的体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就是启发式教育。

(二)“专心致志的学”的体现。孟子认为,人的道德观念与知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良知与本能,但是只有学习才会真正具有知识,他还强调专心致志学习。孟子在“学弈”中向人们介绍了两种学习下棋的态度。两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学习是不能间断的,如果今天学习,明天弃之,就不会有所成。对于下围棋来说,这虽然只是一种普通的技艺,但是若不专心致志学,不持之以恒学,也是不会有所成的。

《知否》中,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长柏、长枫、小公爷和顾廷烨同在盛家学堂学习,揭榜的那天只有长柏中举,其他三人皆落榜,这是因为他们四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长柏是专心致志读书并勤于思考;小公爷心里始终惦记着明兰,心思并不在读书上;顾廷烨喜爱练武,考场之上仍在习武打拳;长枫则是自恃聪明,善于钻营。这样的学习态度注定了他们不同的考试结果。这些故事情节都体现了孟子专心致志学的重要性。

三、婚姻家庭论

婚姻家庭问题,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儒家学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中,就有关于婚礼、婚姻的规定和界说。儒家家庭伦理所关注的对象是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和兄弟关系,最基本的要求是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

(一)“婚礼、婚姻规定”的体现。《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及后世也……”中国古代的择婚条件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标准的,体现为家庭利益、门当户对、注重妇德、品采兼重。

在电视剧中,明兰、小公爷等人的婚姻就是儒家关于婚礼、婚姻规定的典型。小公爷在盛家学堂学习时就喜欢明兰,但身份悬殊的两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小公爷的婚姻注定要和家族势力联系在一起。顾廷烨从小被后母设计陷害,但凭借自己的本事多次救驾于当朝皇上,前途无可限量。他正是看上了明兰的品采兼得,才有了他对明兰“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的真心吐露。

(二)“父慈子孝”的体现。“父慈子孝”指的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双亲和子女的关系都可以包含在这一概念内。孔子所说的“父父,子子”,指的就是做父亲需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需有儿子的样子,只有这样,父子之间的相互道德责任和义务才能够显现。同时作为父母要先“慈”,起到上行示范的作用,子女才能效仿。

在电视剧中,明兰八岁时母亲卫小娘因难产而死,在这之前,她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母亲教的。母亲教她要低调隐忍,不能争强好胜,免得给自己招致无妄之灾。后来是祖母继续养育她,因为心记母亲的教导,明兰做通透人的本事水到渠成。她生命里重要的两位养育者,都教育她韬光养晦,母亲给她留下了《李娘子镇守娘子关》一图,祖母有着一代家主的风范,她们都是巾帼的作风。明兰懂得守拙,隐藏得很好,一旦出手便一击而中,无论对付恶人挑衅,还是面对感情的抉择,她都能做到果决麻利,绝不拖泥带水,这都是受母亲与祖母的影响。

(三)“夫义妇顺”的体现。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儒家学者总结出了“夫义妇顺”,这是夫妻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标准。同时由于古代社会中男女分工劳作的不同,使得男女的社会地位不同,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这种分工的结果是“男尊女卑”。

在这部电视剧里,王若弗作为盛家的大娘子,事事顺从丈夫。面对丈夫宠妾灭妻的行为,她也仅仅是用古代女子撒泼之术发泄,却始终不敢直面违背丈夫的意愿。反观国公爷和郡主娘娘,夫妻和睦,家中无妾室争宠,无兄弟姐妹反目,生活其乐融融。这一方面与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的家庭地位相一致;另一方面则显示出儒家的“夫义妇顺”在和睦家庭关系里的重要性。

(四)“兄友弟恭”的体现。对待兄弟之间的关系,儒家有“兄友弟恭”的说法。儒家学者认为,作为兄长,要尽为人兄长的责任,要以友爱之心爱护弟弟;作为弟弟,也要尽相应的义务,要以友爱之心敬重兄长。孔子讲“兄弟怡怡”,子夏认为君子能够通过修养自身来交结四海之内的朋友,还害怕自己没有兄弟吗?孟子认为兄弟之间的相处应该以“仁义”为标准,“义之实,从兄是也”,要抛弃利益的因素。

剧中涉及的兄弟关系很多。一有顾廷烨与三弟顾廷炜的血缘之亲。顾廷炜是顾廷烨同父异母的弟弟,尽管其母为了他能够承袭爵位而百般陷害顾廷烨,但顾廷炜对兄长依旧恭顺、敬从、谦恭有礼。二有顾廷烨与长柏的同窗之谊。在顾廷烨深陷忤逆圣上之罪时,长柏没有因为怕受牵连而远离他,而是在背后帮助他,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义”的标准相同,兄弟之间的往来不能被利益所左右。三有顾廷烨与沈将军的生死之交。他们在战场与敌人厮杀,赤胆忠心。这与子夏的言论相似,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在四海之内结交的兄弟关系。

电视剧《知否》是2019年开年第一部热剧,每日占据微博热搜榜,这绝对不是偶然。观众喜爱《知否》,不仅因为它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思想,它传播的是对待人性善恶、为学求知与婚姻家庭态度的一种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对于我们今天的处世、修身有许多有利的启示。电视剧《知否》使儒家的伦理观念得到弘扬,阐发了儒家思想的真谛。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践行这些思想真谛,才能够为人,才可以完善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张载.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M].章锡琛点校.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天津《荀子选注》三结合注释组.荀子选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4]孙健筠,杨林译注.论语[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陈戍国点校.四书五经[M].湖南:岳麓书社,1990.

[6]王永祥.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7.

[7]崔璇.由电影《狼少年》看影视中的哲学思想[J].戏剧之家,2017(06).

猜你喜欢

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特征与创作趋势
我国电视剧“走出去”研究综述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探析我国国产电视剧剧本选择的新趋势
网络剧的底线可以比电视剧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