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承书隐姓埋名造原子弹

2019-11-05郑心仪段存华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物理系王先生奖学金

郑心仪 段存华

王承书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亦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少数的女性之一。

我和王先生前后脚进入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我是在1957年从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分配过去的;她是从美国回国后,1958年从近代物理研究所调了过来。

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华的专家,能搬走的资料全搬走了,搬不动的机器扔在那里,没人会用。国家决定派一批中国专家前来支援,王先生就被调到我们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

调来的专家里,有人负责搞化工、有人负责关键部件,而王先生负责把理论搞清楚。其实王先生一开始也搞不懂。她在国外研究的是大气中的稀薄气体,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找到了她,问她愿不愿意为了国家改行,王先生想都没想,当场就说:“我愿意服從领导的安排。”王先生一到,先从我们手里借走了“三本经”,也就是我们跟着苏联专家学习时抄录的3本讲义笔记。王先生废寝忘食地看。等看懂了,就给我们办学习班。

除了教我们,王先生还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算出了设备的稳定态。后来,几千台设备取出的铀-235还是有杂质,我们才知道几千台设备之外的另外几百台设备,原来是作进一步净化用的。这几百台设备要怎么级联、怎么使用?谁都不知道。这时候又是王先生起了作用,算出了要怎么用才能分开杂质。没有她的贡献,我们至今还是“瞎子”。

1912年,王先生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之家。1930年,王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她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几乎没有女子就读的物理系,并结识了后来的丈夫,也是她的导师、物理学家张文裕。成婚后,王先生就跟着张先生去了昆明西南联大。王先生得知美国密歇根大学有一笔奖学金,专门提供给亚洲有志留学的女青年,但规定不给已婚妇女。不服气的王先生给奖学金委员会写了信,坦陈了自己的情况,也表明了决心,最终获得了录取通知书。

王先生去得坚决,美国的生活却也艰苦——遭遇过歧视,面临过拮据,却从未弯过脊梁。博士论文答辩时,王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导师认为不对,连说3次“No”。王先生镇定地回答了3次“Yes”,接着做了详细的阐述,最终获得导师的赞同。

王先生在美国的学术做得很出色——她与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共同提出了一个震动学界的观点,即以两人名字命名的“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

我问过王先生,当年为什么回国。王先生答得简单,只说自己想回来,回中国做贡献。

1961年,王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天开始,她就从280多元的工资里拿出200元交党费,剩下的80多元里,还要拿出一部分去资助学术活动和生活困难人员。党委劝她:“王先生,你不能这么交,你还得生活呀。”王先生摇摇头:“我既然入了党,就要给党做贡献。我用不了这么多钱,国家不用给我那么多钱。”后来,张先生去世了,王先生又将两人一生的积蓄,以张先生的名义全捐给了“希望工程”。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物理系王先生奖学金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不速之客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行在科研 育在四方——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黄善仿
警惕提升信用卡额度的骗局
酷漫
1929~1933年王竹溪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成绩单①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