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9-11-04陈贵双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动手能力小学教育

陈贵双

【摘 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从饮食与工作等方面转向了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新课标中将科学教学纳入到了小学教学基本工作中,但是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导致了其动手能力存在弱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本文针对如何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养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旨在实现科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动手能力;科学教学;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54-01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小学科学教育被正式纳入到了小学教育工作中。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开设,有利于在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有效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科学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校方应加强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好课程实施的检查与监督工作,有效确保科学教学在小学中的开展与落实。

1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校方与教师往往将科学教育作为副科对待,未将其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范围中,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与学生家长对于小学科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其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多数教师往往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数、语、外”三大主科上,导致了科学教学工作管理力度出现不足的情况,不利于高效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具体问题的解决。

2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2.1  学生及家长重视程度偏低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学生与学生家长在对待相关学科的态度上往往以其是否影响到升学作为标准。由于小学科学并未纳入到小升初的考核内容中,因此,导致了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小学科学普遍缺乏重视,不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养成。

2.2  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交流

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情况,学生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此外,由于对于实验内容缺乏重视,导致了学生在科学课的课堂上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其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

2.3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在自控能力与耐心等方面相对较差,且学生由于初次接触科学的学习,因此往往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马虎、粗心等现象,从而不利于其对于知识实现良好的掌握。

3   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案

3.1  有效落实科学实验的开展

为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落实课标的要求,做好相关实验的有效开展。例如,在进行浮力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大盆水,组织学生将不同物体投入水中并观察其在水中的情况,从而引出“浮力”知识点,以便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

3.2  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好的对学生的动态情況进行了解,提升其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如在进行“大米研究”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大米的各项资料更好地展示给学生,从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实现师生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增进,并有效引导学生动手对大米进行研究与探索。

3.3  做好学习工作的合理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便实现教学工作与课堂实验的有效结合。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动手实验的同时教师积极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强化其动手实验的能力。

为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效落实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确保其可以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强化。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动手能力小学教育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