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

2019-11-04李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游戏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不断的提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数学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课堂浩瀚无穷,其身心发展不是很成熟,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辅导学生感受数学课堂。“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课堂授课方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爱上数学学科。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35-02

教师通过趣味化数学教学,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教师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顺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和发展观,并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好老师。

1   教师改变观念,教学语言带上“趣味”

相信所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感受到,往往教学风趣,语言幽默的老师更容易被学生所喜欢,也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1]。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深入到了生活和学习中,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严肃的代表,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是新时代下教学的特色。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对趣味化教学的形成产生影响。

教师讲课越风趣幽默,感染力就越好,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也就越喜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演讲技能和讲课技巧,语言表达可以平易近人,但要注意科学准确。用白话幽默的语言讲解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这也是教师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技能。

如在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记忆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幽默的语言。

师:什么是混合运算呢?

生:不知道……

师:混合运算就是加法、减法运算在一个式子里哦,如加法运算是爸爸,减法运算是妈妈,混合运算就是指“爸爸妈妈在一起了”!

生:哇!是这样子的吗?

师:15+27-(21-17+3)=?同学们,这个是混合运算,那么,我们先是从哪里开始计算呢?

生:从左到右的计算!

师:不对哦,如果没有“括弧”,你们就说对了,如果有括弧,就和一个小房子一样,我们要先计算房子里面的哦,然后按照顺序,从左到右的计算……

这样学生既觉得有趣,又能清楚地了解到底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同时明白运算的顺序。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协调,有助于课堂氛围的构建,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上升。

2   大胆纳入游戏元素,構建生动有趣课堂

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往往更喜欢玩一些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素质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天性,解放学生的天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当融入游戏元素,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数学课堂中经常将游戏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2]。

如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会让学生扮演“小鸡”和“小兔子”,暂时先让学生选择角色,一部分学生扮演小鸡,一部分学生扮演小兔子。扮演小鸡同学要“站立着”,表示2只脚着地;扮演小兔子的同学要蹲着,代表4只脚着地。面对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学生叽叽喳喳,兴趣高昂,纷纷参与到课堂之中。

又如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这个板块时,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辟第二课堂,到操场上进行数学学习。首先,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生从家中带一些废弃的纸箱子,然后带上剪刀和胶布,让学生做一个非常大的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小组任务目标——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能够装下两个学生为标准,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平时不爱发言、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力度提高了,对数学知识感兴趣了。通过一个学期的游戏化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更爱学习数学了[3]。

3   巧妙创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常言道“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是由思考得来的,而思考的源头就是疑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创设,以便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为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问题不能够太简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设置适合他们发展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积极性,为教师课堂教学添彩[4]。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积极性,笔者在课上出示了有关“胖胖购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图,提问“学生在图上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假如你是胖胖,你会选择哪两种食品?你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中,教师的教学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4   总结与思考

总之,教师的教学不再是过去的僵化古板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将教学游戏化、快乐化,让学生也可以在做游戏中就学会了数学知识,体味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范鹏.试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9).

[2]车建琴.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9(10).

[3]崔景涛.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5).

[4]周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猜你喜欢

游戏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