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解决认知模拟及其教学启示

2019-11-04童志霞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问题解决小学数学

童志霞

【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众数”教学为例阐述问题解决认知模拟及其教学,结合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介绍问题解决的认知体系分析,从两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以“众数”为例开展问题解决模拟教学活动,阐述问题解决认知模拟的教学启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问题解决;认知模拟;教学启示;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26-01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比较小,逻辑思维能力与事物认知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在解决问题期间总会存在些许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认知能力的形成與培养,通过模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下为笔者对小学数学苏教版中关于“众数”内容给予的相关教学分析与建议。

1   问题解决的认知体系分析

认知体系所指的是学生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大脑中产生记忆的一种学习过程,此过程涉及短暂性记忆、叙述性记忆和工作性记忆等环节,学生在初步接触知识时,会形成对知识的短暂性记忆;之后便会对知识形成叙述性记忆,在学生思维运转的情况下,形成工作性记忆。同时,学生在思考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了相应的认知体系,由此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抽象性理解与认知,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因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且数学知识相对枯燥,要想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解决认知体系,为高效率的学习奠定基础。

2   以“众数”为例开展问题解决模拟教学活动

2.1  创设生活化情境,树立学生统计意识

首先,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儿童节的欢乐场面,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在儿童节时,每一个班级要表演一项节目,如果某个班级的师生想要展示一个舞蹈,而这个舞蹈需要十个人参与,要怎样设计学生舞蹈的位置?同时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班级内二十名学生的具体身高信息。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制作学习卡片,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计算出二十名学生身高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之后结合学生的身高开展整体统计活动,制作学习卡片。最后,组织学生总结与归纳,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据汇报,由于平均数和中位数知识已经被学生掌握,因此,学生直接将记忆中的信息汇报给教师即可。

2.2  具体实践与探究,强化学生对众数知识的掌握

首先,收集数据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制作的学习卡片中收集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找到十个与舞蹈要求比较贴合的学生身高信息。其次,研究数据信息,得到总结。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比较,最终找到十个身高与众数相近的学生,将这些学生定位为参与舞蹈表演活动的对象。再次,教师向学生公布计算答案,通过学生的初步计算结果,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信息,便是统计学领域中所谓的众数。最后,教师深入讲解众数,结合学生研究数据得到的结果强化学生对众数概念的了解,这样学生便会了解到众数的基本含义,然后借助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系统的组织学生分析信息数据,将这些数据和众数的含义相结合,进一步找到解决与众数相关问题的有效方式。

3   问题解决认知模拟的教学启示

问题解决认知模拟能够更加直接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之前研究的认知模型体系可以观察到,学生自身对问题解决的认知能力是分层次的学习过程,并不只是固定在某一范围内,要想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应充分依据学生自身的思维特征。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了解。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期间,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疑问和学习困惑,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掌握程度。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掌握众数的特征与内在含义,切合实际的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对问题解决认知体系的了解,强化学生自身数学学习技能,保证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问题解决小学数学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