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理答

2019-11-04钟秀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

钟秀芳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小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因而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通过课堂理答,努力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基于此展开详细探究,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理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03-02

小学教学有效性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度重视情景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等,致使课堂中常常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通过新课程改革,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有效理答。

1   有效理答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都会进行充足的准备,但是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课堂预设,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本就是数学课堂是老师的课堂,而不是学生的课堂,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师生问答,而有效的课堂问答关键在于有效理答。课堂问答的形式主要由提问、思考、叫答、理答这四部分组成。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讲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理”什么?理指的是梳理、总结。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对学生进行了评价。“理”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的评价,这足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本质就是教师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1]。

2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现状分析

2.1  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枯燥无趣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教学过程乏味无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课堂表现变得消极、无所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备课时,只依据教案进行教学工作,并没有将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这种以教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如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根据例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根据书中例题,已知,人跑一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行思考,现在不会运用乘法没关系,想想加法是怎么运算的。教师进行提问: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回答:“2/11+2/11+2/11=(2+2+2/11)=6/11。”

教师这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入乘法,教师先带学生回顾一下整数乘法的运算,如4×6=24就是4个6相加=24,3+3+3+3=12,就是3×4=12,这是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就可以教学生如何进行分数乘法运算,最后得到2/11×3=2/11+2/11+2/11=(2+2+2)/11=(2×3)/11=6/11 [3]。

2.2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学时间的安排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就会出现资源浪费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时间安排,将教学、课堂理答、课堂练习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课堂上体现。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致使教学效率较低,课堂教学艰难。

2.3  过分追求课堂互动效果

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理答时,都过分追求课堂互动效果,对于同一问题,点名回答的同学人数过多,虽然课堂提问的知识面广,但在这种“有效”理答的背后,这不过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已。如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时,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准备一只手表,观察指针旋转的速度和方向,然后教师提问:“一分钟等于多少秒?请同学1、同学2、同学3、同学4、同学5进行回答。”虽然教师提问了很多同学进行回答,但是重点是一分钟等于多少秒吗?重点是分针、时针的时间规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寻原因,实现思维培养。

3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有效性策略

3.1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小学生进行理答时,都会有自己主观上的解读,小学生的回答往往都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在教师提问后立刻举手回答的学生通常逻辑思维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对其进行点评,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理答能力。

3.2  重视学生理答时的错误,激励学生自省

教师在课堂理答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逻辑不通、回答不完整、回答错误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关注学生回答的错误点,对其进行补充说明,激励学生自省。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举例来说,对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内容的教育,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算数竞赛,针对答错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深度交流探讨,积极自我反思,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反思与交流互动,然后各自小组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充分的交流碰撞,实现互动式教育创新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高效化的互动交流为目标,让学生既能掌握运算精髓和技巧,实现自省目标[4]。

3.3  有技巧的提问

有效理答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有效理答也是需要技巧的。在提问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时,教师提问应该是基础性问题,如数学理论、简单的例题等;提问学习中上的学生时,教师应该提问一些较难的题目,如应用题、方程等;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时,教师应该提问一些具有挑战性、课外的拓展题。通过提问,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实物,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地球仪、或者木雕等,让学生对物体的各个面进行观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从正面、反面、侧面看到的都是什么形状?”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加强。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评价内容要具有鼓励性,不能急严令色,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3.4  知识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在进行课堂理答时,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況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给同学留几分钟思考后进行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一下生活中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物体?”

同学1:“冰箱和电视机是长方体。”

同学2:“砖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同学3:“衣柜是长方体。”

教师在了解完学生的回答后,可以进行知识扩展,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是柱体、圆的物体,进行知识延伸,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4]。

3.5  由浅入深、举一反三

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将学生的课堂回答作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理答,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由浅入深、举一反三。进而对数学概念、定义理解的更加全面。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教师准备一个医药箱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几个面?”

同学1:“我看到是一个面。”

同学2:“我看到的是两个面。”

同学3:“我看到的是三个面。”

教师:“为什么你们看到的是一个物体,但是看到的面数量不一样呢?”

同学4:“因为我们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面数不

一样。”

教师:“非常好,因为同学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以面数不一样,不仅是观察物体,解数学题时同学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举一反三。”

3.6  看重细节,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的解题方式不是唯一的,具有多样性。同样,在课堂理答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所以,教师要看重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细节,在关键处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对薄弱处进行练习,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4   结语

有效性的课堂理答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需要明确有效理答的意义。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方法老旧、课堂枯燥无趣、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情况,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准。想要提高课堂理答的有效性,教师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课上合理安排教学、理答、练习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状态,利用理答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安排学生课后复习,进行知识巩固。做到这些,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有效性自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昌相.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软件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

[2]付德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2018(35).

[3]杨云书.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8(11).

[4]张红江.提高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8(10).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