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问题链”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

2019-11-04沈丹丹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串问题链初中数学

沈丹丹

【摘 要】“问题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梯度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链、“针对性”问题链等,探测学生思维的高度、丈量学生思维的广度,调适学生的思维角度。运用“问题链”,掀起学生数学思维的“千层浪”。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串;思维浪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93-02

众所周知,问题是初中生展开数学探究的“风向标”,能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美国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指出,“理论、定理、定义、证明、概念、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

脏[1]。”当下,问题导学、问题驱动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共识。但在实践中,却出現了不少问题,诸如问题凌乱、问题琐碎等。如何设计“好的问题”,让问题真正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动力引擎,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起搏器”?教师在实践中,对问题进行规划,将问题进行整合,从而构建问题串、问题链、问题群,让学生主动探寻数学知识本质、规律,让学生触摸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链”导引下,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1   “阶梯性”问题链,探测学生思维高度

“循序渐进,登堂入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逐步深化的过程[2]。设置“阶梯性”问题链,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层次、有梯度,能探测到学生数学思维的高度。作为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永远处于活跃状态,永远处于问题状态。一般而言,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发展、提升。“阶梯性”问题链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像爬楼梯一样,能通过问题导引,渐次达到楼顶。

如教学《相反数》,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笔者设置了“问题串”,让学生认识“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的特征,对相反数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问题1: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2和-2、5和-5的点的位置,观察这些数,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对称)问题2:在数轴上,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2,5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5,它们在数轴上有什么特殊的位置?(正数位于数轴的正方向,负数位于数轴的负方向)问题3:如果我们将2、5换作其他的有理数,我们还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怎样用符号来概括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数轴上的点,让学生掌握了相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方法论的感悟。“阶梯性”问题链,有助于学生逐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置“梯度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活动经验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梯度性问题中,问题与问题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逻辑性比较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攻坚克难,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   “探究性”问题链,丈量学生思维深度

设置“探究性”问题链,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将数学知识“和盘托出”,不能将知识“告诉”学生,不能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而应当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诞生过程。

如教学《一次函数图像》,在出示例题后,笔者设置了“探究性”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它一定经过哪一个点?问题2: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根据正比例图像,猜想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怎样快速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问题3:绘制出的这个函数经过哪几个象限?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当x≥0时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通过“探究性”问题链,学生能主动地对一次函数的图像进行探究,从而深刻地理解了一次函数y=kx+b(k≠0)中,k,b符号变化对图像的影响。设置“探究性”问题链,要求教师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引导学生猜想、探究,对学生旁敲侧击,让学生主动感悟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铆定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围绕数学本质展开探究。如此,学生的探究就不会偏离方向,就不会脱离数学知识的本质中心,而进入到非数学的边界、区域。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方向引导。设置“探究性”问题链,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创造。作为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统整、优化,以便让学生能快速地提取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信息、经验等,从而展开深度的探究。因此,“探究性”问题链应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参与学习,深入地探究本质。

3   “针对性”问题链,调适学生思维角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现实”中的学生,而不是“假想”中的学生。“假想”中的学生是抽象的、作为群体的学生,而“现实”中的学生是具体的、个体的学生。过去,许多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年龄和心理特征等设置问题,但问题却不具备针对性,教师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教师没有调查学生具体学情,问题设置依据是抽象、普遍的学生,因而不具有针对性。作为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具体学情基础上设置“针对性”问题链,调适学生思维的角度。

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为了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笔者在教学中设置“针对性”问题链,调适学生的思维角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问题1:在墙壁上至少要钉上几根钉子,才能将一根木条牢牢固定住?问题2:在平面内,过任意一点,能画出多少条直线?经过平面中的两个点呢?经过平面上的三点呢?问题3:经过两点能画出直线吗?最多能画出多少条直线?最少呢?问题4:经过两点画出的直线有怎样的规律,你能用语言描述这个规律吗?其中,问题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助于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数学,培养学生横向数学化能力;问题2,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的数学探究;问题3,有助于对数学结论进行辨析,从而为“问题4”的思考铺路架桥。问题4,要求学生将数学结论抽象、概括,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也是对学生纵向数学化学习的一种探测,让学生对“有并且只有”的概念形成深刻的理解。“针对性”问题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仅具有知识学习的针对性,而且具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针对性。有的学生乐于操作,可以从问题1中获得启示;有的学生善于画图,可以从问题2中收获。针对性问题链,切实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效能。

4   结语

“问题链”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动力引擎,有了“问题链”,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有了把手,有了依靠。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有向(有方向)、有序(有顺序)、有度(有效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变式性”问题链、“反思性”问题链、“主导性”问题链等,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探究。问题链,让教师的数学教学不再是“琐碎问”“满堂问”“满堂灌”,而是以问题为导引,助推学生的深度思考、深度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数学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

【参考文献】

[1]卓斌.例谈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使用[J].数学通报,2013(06).

[2]朱建良.问题引导 关联思考 明晰本质——例说初中数学微探究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17(10).

猜你喜欢

问题串问题链初中数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