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11-04薛小花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用研究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薛小花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点说明了问题导向的重要性,即“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得教学方式得到了革新,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如何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29-02

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教师也应当在活动的基础上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良好的数学情境,让一些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辅助解决。而提出问题正是教学的核心,当前的学生在思维上不够活跃,难以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创新解题思路。问题教学法的出现,可以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在符合其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研究。

1   数学问题与问题导向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能够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1]。

1.1  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一是将问题看作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元素和关系都是有关数学类的。二是将数学问题的特征进行形式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从形式化入手,基于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创造意识。所以,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条件成为了问题解决的状态,目标成为问题的过程,运算过程则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步骤。

1.2  问题导向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问题导向,以驱动力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问题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目的,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获取解决问题的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条件分析、论证假设和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将数学内容融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将解决问题的技能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的驱动力组织数学教学。

2   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现状

从当前的问题教学法应用现状,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仅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并没有从根本上了解问题导向的具体含义,在课堂运用的效果相对有限。实际上教师也想转变当前课堂的教学方式,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学校環境限制,给教师提供的学习范围并不充分[2]。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讲解与习题练习阶段,某些问题的设计缺乏新颖程度,在生活中已学到的知识无法利用。此外有时候一旦提出问题,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时间,也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等形式明确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案。总体而言,学生对现在的数学课堂缺乏兴趣,还要从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问题教学法具体运用措施

问题教学法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应用情况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使课堂效果显著提高,对此,本文以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作为案例展开研究。

3.1  课前准备环节

课前准备环节对数学概念进行预习。以一次函数为例,函数概念是初中阶段的新知识,而这些抽象化的内容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设置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他们不懂的内容进行标识,教师根据他们的要求将其分组,共同完成难点的掌握,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实际上这一阶段的内容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加工,明确学习目标与知识梳理内容,找出问题

所在。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注意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避免所提问题的难度较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明确目标,引入问题

数学概念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形式,而一次函数的知识点较为琐碎,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对后续的一元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的掌握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函数知识教学成为了主要的目标,如“如何表示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形成认知加工提炼已有的知识,并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内化知识理解。数学情境的问题营造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而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也能更好的梳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入课堂,适应新的课堂氛围。总体来看,不仅实现了对已有知识的重新梳理,也能满足新的阶段对学生能力的考验。

3.3  问题分析,教材辅助

这一部分的重点环节在于了解数学概念的前提下进行问题分析,让学生能够明确函数图像制作的一般步骤,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等类似的概念。而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了解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与图像上的点相互对应,即代数表达式中x和y所对应的点(x,y)都在正比例函数图像之上,且可以用y=kx来表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在相关问题的分析过程结束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期间进行个别指导。如果遇到学生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内容巩固。这里所设置的巩固部分围绕教材内容展开,一是让学生掌握函数图像的作图方法,二是让学生明确函数图像的性质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模式,整个课堂围绕问题而展开,以学生活动能力和经验出发,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框架,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   结语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实践水平,本文选取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举例研究,原因也在于这些内容与小学阶段的知识并不联系,可以让问题设置更有针对性。研究结果表明,问题教学法能够找出数学课堂中的主要缺陷,从而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和实验方法选取。在未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步骤,做好问题情境导入、问题分析处理、问题解决与评价总结等不同层次的工作,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打造良好的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会玲.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2]李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8(07).

猜你喜欢

运用研究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