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科学学科的课堂引入

2019-11-04赵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全面发展课堂导入

【摘 要】新课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课堂的导入不仅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科学这门学科来说,这个阶段的课堂一定要重视引入,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科学学科的课堂引入进行了相关的

分析。

【关键词】科学课堂;课堂导入;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91-02

1   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方式来引入提问的方式

初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出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面,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的一些问题,亮度可以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然后安排学生讨论的环节,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又可以提出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教师还可以提出,改变电阻有哪些办法,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

能力[1]。

2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用一些生活的例子引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有限,并且很多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有限,学生的言行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存在着很大的逆反心理,可能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强。但是如果在科学课程进行引入的时候,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真正感受到科学小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气化和液化这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打完篮球为什么容易感冒这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意义,从而将一些科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因此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课堂中,学生回答出了很多的问题,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

3   采用新颖的方式引入,运用故事导入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多行为都会有一定的反常,可能以前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现在不感兴趣,但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对于一些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到课堂上,可以把枯燥的科学课堂趣味化,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解浮力这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浮力现象,教师再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4   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科学学科教学跟其他的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科学学科有很多实验环节,教师可以用一些科学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神奇,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节奏进入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一些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一些直观的画面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科学实验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学生操作起来比较难的实验,可以降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引进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通过一些闭合线圈和磁场相对运动,闭合线圈切割感应线而产生电流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对这一现象直观的观察,从而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5  采用设置争论和矛盾的方式引入,引起争论,激发

思考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并且好胜心也非常强,如果在学习的過程中学生之间出现了分歧,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但如果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一些辩论会,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还能让学生主动查找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思,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得到提升。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不是很强,这时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的辩论,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这个知识,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改变长期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良教学观念[5]。

6   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的导入环节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却决定着新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这种比较抽象的科学学习来说,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很好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切入学生的兴趣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成功的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的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真正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更好的契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丽香.一石激起千层浪——高年段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

[2]盛琼.初中科学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王辉.一石激起千层浪——谈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J].汉字文化,2017(22).

[4]戴建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两指弹出万般音——浅谈文学社团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J].学周刊,2017(34).

[5]金建波.合理引入生活元素,优化初中科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作者简介】

赵静(1983~),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学一级教师,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全面发展课堂导入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